1.2 原始农耕生活
1.(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2.(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3.(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2015·湖南常德)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2022·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8.(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10.(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
12.(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13.(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下列各项能够反映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考古工作者在某原始居民遗址发现干栏式建筑遗迹,还发现大量稻谷、稻壳和稻草相互混杂,形成0.2~0.5米的堆积层。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5.(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末)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农业,如果想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参观的遗址有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河姆渡、半坡遗址分别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文明的特点:观察下面房屋复原图,二者迥异的风格说明
A.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B.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
C.先民木工技艺高超 D.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17.(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将收集到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这组图片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8.(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是关于原始农耕居民——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共同点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①他们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他们都会饲养家畜、制作彩陶
③他们的房屋建造样式都是干栏式④他们都会从事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9.(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在河姆渡遗址出图的骨耜是用来翻地的工具,上面还应该有一根木柄,根据生产常识,你认为木柄的正确安装方式是( )
A. B.
C. D.
20.(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某中学历史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
A.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B.《诗经》的相关描述
C.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D.《齐民要术》的记载
21.(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古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这首歌谣反映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2.(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23.(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文物承载着历史。如图图片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24.(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聚落形成
25.(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6.(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下图出图文物可用于研究( )
A.原始群居生活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原始部落联盟 D.原始社会的打制石器
27.(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建造房屋 B.火的使用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狩猎工具的改进
28.(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种植粟和水稻蔬菜 D.确立土地私有制
29.(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30.(2022·山东·成武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1.(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32.(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3.(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34.(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5.(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半坡人
36.(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 B.《史记》中关于农业起源的记载
C.半坡粟类粮食作物的遗存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37.(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据考古发现,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8.(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差异,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所居住的房屋也各具特色,以下哪幅图片反映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A. B.
C. D.
39.(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1958年4月28日,半坡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陈列展览面积大约有45000平方米。在这个“遗址”之中出土的物品有
A.稻 B.青铜器 C.粟 D.铁农具
40.(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半坡居民是黄河流域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下列生活方式与其相关的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水牛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天然漆
41.(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会人工种植水稻 B.以捕鱼采集为主 C.能饲养家畜 D.会从事农业生产
42.(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下列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石铲 B.骨耜 C.骨针、纺轮 D.渔网、渔叉
43.(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末)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下列陶器中,出土于陕西西安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1.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陶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天然火的运用、打制石器的使用、群居生活出现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B项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初步推广;D项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所以ABD项都不符合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时期的特征。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种植农业、饲养家畜,开会制造陶器。故选C。
4.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这个是不符合此时间的,因为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繁荣时期,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
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过着定居生活,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作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③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④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①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条件。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生活于北方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A项正确;生活习惯也要受自然环境的塑造,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原始社会的劳动技术和生产工具还没有一种质的飞跃,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其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也不强,因此劳动技术和生产工具都不是当时房屋建造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D项。故选A项。
8.C【解析】河姆渡人距今约 7000 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他们学会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②④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故选C。
9.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最早种植水稻”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
10.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骨耜是半坡原始就的成就;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成就,他们都是农耕文化,故D正确;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发明的,不属于农耕文化,③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
11.B【解析】考查点:河姆渡遗址。解题思路:本题要结合遗址的典型历史依存分析。河姆渡遗址发现栽培水稻的遗迹,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大量珍贵文物,故B符合题意;半坡遗址发现世界最早栽培粟的痕迹,排除A;红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大汶口遗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排除CD。故选B。
12.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C项符合题意;A项生活在黄河流域,但没有进入农耕时代;B项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但生活在黄河流域;D项生活在黄河流域,但没有进入农耕时代;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最早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农耕居民”是解题的关键,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有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符合题意;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13.D【解析】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会制作骨耜。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住干栏式建筑,②③④正确;半坡原始农耕遗址出了“人面鱼纹陶盆”,①错误。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4.C【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稻谷、稻壳和稻草、干栏式建筑”,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排除;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故D排除。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稻谷、稻壳和稻草、干栏式建筑”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1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时期进入了原始的农耕时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元谋人和北京人时期还没有产生农业。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16.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下的,围墙也较厚实严密,房顶还用绳索加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完整的地上建筑,房顶轻巧,墙也较薄,是单纯的木结构建筑。这些差异是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不同造成的。半坡位于黄河中游,四季分明,降水较少,温差大,特别是冬季寒冷多风。半地下建筑冬暖夏凉,很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因此,当地的原始居民建造了易于通风、结构轻便的地上木结构房屋。所以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居住方式可以总结出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故选D;根据分析两个原始居民地理环境相差较远,A错误;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17.C【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陶器主要是黑陶,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而题干图片正是“干栏式房屋”“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骨耜”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排除;D项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陶器主要是彩陶等,排除。故选C。
18.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因此,①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因此,②与史实不符,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的AD项;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因此,③与史实不符,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③的B项。故选C项。
19.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柄部凿一横孔,刃部凿两竖孔。横孔插入一根横木,用藤条捆绑固定。两竖孔中间安上木柄(即来),再用藤条捆绑固定。故A符合题意;B项的横木应该竖着插进横孔里,故B不符合题意;C项的横木应该竖着插进横孔里,不是平放在骨头上面,故C不符合题意;D项的横木应该竖着插进横孔里,不是穿进骨头里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可以证明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进行农业耕作,说明中国原始农业发达。选项C符合题意;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传说通常不可靠,A可排除;《诗经》的相关描述,具有人为因素,其真实性必然不如考古挖出来的文物,B排除;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与“中国原始农业”不符,D排除;故选C。
21.C【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C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B项;半坡居民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22.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河姆渡人一直距今约7000年,半坡人遗址距今约6000年,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④①,故选A,排除BCD。
23.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石耜、石刀、骨耜”,这些生产工具与原始农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其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如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图片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原始农业。选项B符合题意;图片只是生产工具,没有反映居住情况,A排除;贫富分化、采集狩猎,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CD排除。故选B。
24.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佐证了河姆渡文化的农作物种植情况,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饲养的家畜以及聚落情况,排除BCD项。故选A项。
25.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可知其结构是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以木结构为主。C项正确;元谋人和山顶洞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排除AB项;半坡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
26.B【解析】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说明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河姆渡人居住情况,也无法体现原始部落联盟,排除AC项;材料文物没有石器,无法体现原始社会的打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B项。
27.C【解析】河姆渡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人类,原始农业的生产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因此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他们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C项正确;A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狩猎工具的改进不能使他们过上定居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28.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时代,他们种植粟和水稻蔬菜,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春秋以后才有铁制农具、牛耕技术,战国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9.B【解析】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正确;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错误。综上故选B。
30.D【解析】根据“粟”、“彩陶”等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可能是半坡遗址,故选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没有培植农作物,排除AB;河姆渡人培植的是水稻,排除C。
31.C【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故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32.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能够制作彩陶,故B正确;河姆渡人房屋类型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故A错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了甲骨文,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33.B【解析】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根据“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信息可知,该地的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陶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今天的黄河流域,采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点的是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彩陶盆为典型。B正确;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AC错误;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湿多雨的长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栏式房屋,D错误。综上故选B。
34.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如开垦耕地的石斧、石铲;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够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故上述图片符合半坡居民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北京人、山顶洞人过着群居生活,没有房屋,AB两项项不合题意;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图片题有图下的文字提示,或者图片中人物、事件、物品等提示词。本题图下的文字是解题的关键。由这些文字结合课本所学原始居民的生活习惯,即可确定答案。
35.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2019年)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2019年)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因此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36.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半坡粟类粮食作物的遗存属于考古发现的实物,最为可信,故C符合题意;玉器与农业没有直接联系,故A不符合题意;《史记》的史料价值不如实物史料,故B不符合题意;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属于神话传说,可信程度较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7.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较早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并使用陶器,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制造彩陶,AB排除;河姆渡居民会制造陶器,但不会制造彩陶,C排除。故此题选择D。
38.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B项是半地穴式房屋,B项正确;A项不是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排除A项;C项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排除C项;D项房屋不是半坡居民时期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9.C【解析】依据所学的知识,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半坡远古居民最早种植粟,C项正确;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远古居民最早种植水稻,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排除B项;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40.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C正确;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饲养水牛、使用天然漆,ABD排除。故选C。
41.D【解析】根据材料“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铲、石刀和石磨盘”可得出,半坡原始居民利用这些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D项正确;人工种植水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捕鱼采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饲养家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2.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后世的考古发掘中,半坡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以及陶制纺轮,这些文物佐证了半坡人已经掌握了简单纺织制衣技术,C项正确;石铲、骨耜均是我国古人类的农具,排除AB两项;渔网、鱼叉是捕鱼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43.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彩陶,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C项正确;仙人洞陶罐出土于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排除A项;猪纹陶钵出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排除B项;大汶口白陶鬻出土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