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百家争鸣
1.(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2.(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A.弘扬社会正气 B.寻求国家治理方案
C.塑造理想人格 D.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3.(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特殊礼物反映出法国很早就有学者宣传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5.(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论语·为政》中记载某思想家的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这体现了该思想家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有教无类 D.以法治国
6.(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C.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D.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7.(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8.(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
9.(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10.(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分别体现了哪两个学术流派的思想
A.法家道家 B.道家儒家 C.儒家墨家 D.墨家法家
11.(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学校组织“探寻儒家文化之源”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去实地参观
A.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B.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C.河南洛阳内马寺
D.山东曲阜孔府、孔庙
12.(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营其室。”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之教创立于战国,在西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B.中国之政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提出,秦始皇开创并奠基
C.中国之境是汉武帝时奠定的,与现在中国版图一致
D.中国之教为中国之政和中国之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后汉书·郑玄传》称:“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中国古代这种兴办私学的形式,开始于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14.(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汲取“孔子的智慧”,我们可以选择( )
A.《尚书》 B.《论语》 C.《春秋》 D.《中庸》
15.(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故宫里有一块圆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韩非
16.(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圣人”孔子的故乡孕有了儒家思想文化,拥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其故乡在下图中的大体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言论出自(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8.(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老子主张“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下列选项中属于老子和孔子共同点的是
A.老子和孔子都主张无为而治 B.老子和孔子都主张仁者爱人
C.老子和孔子都关注社会问题 D.老子和孔子都主张以法治国
19.(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子
20.(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历史活动课上,一学生说出这样的台词:“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代表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1.(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中国的《道德经》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的观点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2.(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道德经》——凡事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
B.孟子——《春秋》——“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C.孔子——《论语》——“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D.韩非——《商君书》——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23.(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与此相关的思想流跟及思想家分别是( )
A.道家、老子 B.墨家、墨子
C.儒家、孔子 D.儒家、孟子
24.(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25.(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庄子认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百家争鸣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远古传说
26.(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其理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27.(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②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这段材料描述了“诸子百家”产生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背景
29.(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下面符合这一“崭新的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①藩镇割据②制度变革③兼并战争④学术繁荣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办私学后人们思想解放 B.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不满
C.西周灭掉殷商后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1.(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商末周初 B.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C.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2.(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在地球北纬30度上下有几个古代文明发生飞跃性的发展……在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中国出现诸子百家的根源是( )
A.社会的变革 B.私学的兴起
C.国家的统一 D.学术的繁荣
33.(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场大辩论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尊崇儒术 D.依法治国
34.(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35.(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36.(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7.(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加强反腐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治国理念
①仁政②无为而治③兼爱非攻④法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8.(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39.(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40.(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在“百家争鸣”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其中形成了下图思想学派。对其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书于夏朝,主张“无为而治” B.成书于商朝,主张“以德治国”
C.成书于春秋,主张“兼爱非攻” D.成书于战国,主张“以法治国”
41.(2022·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42.(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43.(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
C.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D.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44.(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主张“依法治国”,下列主张中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
A.“兼爱”“非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D.“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45.(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请写出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2)材料二中“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比较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参考答案:
1.D【解析】根据“以百姓心为心”、“节用而爱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老子和孔子都主张重视民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D;儒家没有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重农抑商是法家提出的,排除B;儒道一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百家争鸣中,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虽主张不同,但均是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国家的方案,故B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不成功便成仁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大思想家,提出“仁”“礼”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还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成就很多。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有不同出生的学生,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搜集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B【解析】考察点:孔子。解题思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仁”,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时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B正确;老子主张的是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与题不符,A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题不符,C错误;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5.B【解析】《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根据“为政以德”可知体现了孔子以德治国的主张,故选B;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和题意不符,排除C;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D。故选B。
6.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与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D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而是结合实际提出的,排除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建设经验总结,而是价值取向,奋斗目标,排除B项;诸子百家的观点主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是在传统文化基础的提炼升华,排除C项。故选D项。
7.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B符合题意,ACD项人物主张没有涉及打破“教育不公平”的,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8.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是“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分析】试题分析:
【解析】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改造,成为我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0.B【解析】道家主张无为思想。“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体现出道家思想;“施仁政”体现出儒家思想。故B符合题意;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排除A、C和D。故选B。
11.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市,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河南洛阳内马寺与儒家文化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探寻儒家文化之源”是解题的关键,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市,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2.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营其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其影响,因此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中国之教为中国之政和中国之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项正确;中国之教指孔子的儒家学说,创立于春秋时期,在西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中国之政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提出,秦始皇开创并奠基,排除B项;中国之境是汉武帝时奠定的,与现在中国版图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
13.C【解析】中国古代这种兴办私学的形式开始于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正确;老子并没有兴办私学,A排除;孟子、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时间晚于孔子,BD排除。故选C。
14.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最有利于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B正确;《尚书》是西汉学者伏生口述而成的儒家著作,《春秋》相传是孔子编订的关于鲁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因此ACD都不是最能了解孔子思想主张的著作,排除。故选B。
15.C【解析】据所学知识,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因此“仁”的思想来自于孔子,C项正确;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项;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强调依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C。
16.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故乡位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大体位置在甲处,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C【解析】老子主张“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可见两人都关心社会的和谐稳定,由此可见两人都关注当时社会现实问题,C项正确;“无为而治”属于老子的主张,“仁者爱人”属于孔子的主张,并不是两者主张的共同点,排除AB项;“以法治国”属于法家的主张,而老子属于道家,孔子属于儒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9.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老和少,是我国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正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体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0.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无为、无事、结合所学可知,诸子百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1.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是道家创始人,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等主张,故D正确,ABC排除。故选D。
22.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经典是《道德经》,主张凡事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A项正确;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家的墨子。排除B项;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而非孔子。排除C项;《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不是韩非子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23.A【解析】根据所学,“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有朴素的辩证思想;A项正确;墨家强调兼爱,排除B项;儒家主张仁,排除C项;孟子主张仁政,排除D项。故选A项。
24.C【解析】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C项正确;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繁荣,排除A项;百家争鸣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B项;百家争鸣属于思想繁荣时期,促使思想自由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5.A【解析】文本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家的主张,所以所反映的主题应该是百家争鸣,A项正确;文本框中的内容没有涉及诸侯争霸和商鞅变法,不是元古传说,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地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7.C【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因此④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C选项正确。
28.D【解析】根据“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政治、经济、阶级方面的背景原因,D项正确;ABC项没有涉及,排除ABC项。故选D项。
29.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道家等学派应运而生,他们宣传个人思想,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政治方面,为了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各国通过改革变法,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向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过渡。军事方面,周朝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到后期战争越发激烈、残酷,越来越多的小国被兼并,②③④符合题意;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①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0.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对于怎样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提出不同主张,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项正确;孔子办私学后人们思想解放是重要原因,材料说的是东周而不是 夏、 西周,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产物,A错误,符合题意;BCD是百家争鸣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文明发生飞跃性的发展”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政治上,分封制、井田制等制度遭到破坏;思想上,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史称“诸子百家”,A项正确;私学是孔子开始创办的,宣传的是儒家思想,其时间是春秋时期,排除B项;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国家实际处于分裂时期,排除C项;学术繁荣是百家争鸣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3.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儒墨争雄,儒道争辩,儒法争用,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A项正确;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排除B项;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C项;依法治国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34.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故A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B项。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D项。故选A。
35.D【解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和“民本”的思想。材料中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都体现出对于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出民本的思想。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选贤的信息,排除A;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不是“复古崇礼”,也没有倡导“富国强兵”,排除B和C。故选D。
36.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A不符合题意;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B不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7.D【解析】“打好脱贫攻坚战”符合孟子主张的“ 仁政”思想。“加强反腐斗争”符合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①④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题干意思不符合;兼爱非攻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故选D。
38.C【解析】依据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秦朝统治者践行的是法家思想。因为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建议,以法治国,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9.D【解析】依据题干的“法家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排除A;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主张实行“仁政”,排除B;战国时期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故选D。
40.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法家著作《韩非子》。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1.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因此据材料“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指的是墨子的提倡节俭,此外他还提出“兼爱”“非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排除。故选C。
4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思想,反对一切不义战争,故选B;A是老子思想,排除;C是孔子思想,排除;D是法家思想,排除。
43.C【解析】甲同学的观点是顺应自然,属于道家观点;乙同学的观点是强调身份等级,属于儒家观点;丙同学主张简单朴素,属于墨家节用的观点;丁同学注重学校规章制度,属于法家观点。所以C符合题意,排除ABD。
44.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商鞅主张“以法治国”,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即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D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45.(1)文字:甲骨文;朝代:商朝。
(2)学派:儒家;核心:“仁”。贡献: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3)局面:百家争鸣。
【分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大思想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根据材料“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可知,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3)
根据材料“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比较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可知,战国时期,旧制度进一步瓦解,新年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互相抨击,同时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叫做“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