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山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山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1 20: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9 秦统一中国
1.(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由下列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 )
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诸侯势力此消彼长
2.(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校七年级(1)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与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是( )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3.(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易通的泱泱帝国”。材料中“中国第一帝都”指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4.(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大泽乡起义发生于公元前209年,这一时间还可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初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5.(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称霸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国家是:
A.齐桓公、秦国 B.晋文公、秦国
C.齐桓公、齐国 D.楚庄王、秦国
6.(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下面是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示意图中的序号与选项中的内容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① 商 ② 东周 ④ 西汉
春秋 ③
A.秦、西周、夏、战国 B.夏、西周、战国、秦
C.战国、秦、夏、西周 D.夏、西周、秦、战国
7.(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年代尺有助于我们形成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李白诗作《古风》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中的(  )
A.A B.B C.C D.D
8.(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上,一家天下。”这则琅琊纪功石刻说的是( )
A.武王伐纣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北击匈奴
9.(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横扫六合一天下,建立秦朝都咸阳。自定称号始皇帝,想传万世寿而昌。”此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帝王的功绩?( )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司马炎
10.(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句描述的“秦王”功绩是( )
A.统一全国 B.统一文字 C.抵御匈奴 D.开发南疆
11.(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12.(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13.(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14.(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15.(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16.(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荀子 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17.(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A.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秦朝金玉为印,民用所好
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已为皇帝独有
18.(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一,五帝所不及。”材料中的“陛下”是
A.周文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隋文帝
19.(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这始于
A.秦始皇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隋文帝杨坚 D.宋太祖赵匡胤
20.(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参考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请按图意给空白处找出正确的选项:
A.诸侯 B.丞相 C.刺史 D.中书省
21.(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开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22.(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在《秦统一中国》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23.(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以下秦朝推行的措施“具有创始意义”的是( )
①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文字 ②开创皇帝制度总揽军政大权
③征调民力服役修骊山陵 ④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不包括(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25.(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政府分管军事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军机大臣
26.(2022·山东烟台·七年级期末)“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皇权体制”是指
A.奴隶主专制 B.封建君主专制 C.民主共和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27.(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下列各项“以始皇起”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中央集权制 D.察举制
28.(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半年时间即修通。从根本上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法家学说的建立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筑路技术的提高
29.(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巩固统一的措施
C.迅速灭亡的原因 D.“推恩令”的实施
30.(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末)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31.(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末)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
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 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32.(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文字
C.开疆拓土 D.焚书坑儒
33.(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如果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4.(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 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5.(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①统一货币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6.(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虎符上铭刻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37.(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在学校书法比赛中,某同学书写了一段属于秦朝时的文字。下列属于秦朝时的文字的是( )
A. B. C. D.
38.(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B.统一文字,推行全国
C.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39.(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
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施行暴政 D.巩固统一的举措
40.(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和文明史观上来看“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修筑长城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1.(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末)张三到酒店喝酒,拿出一串铲形币作酒资,酒保拒收,且称:现在全国上下都开始用圆形方孔钱了(如图)。请你判断,张三所生活的年代是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西晋
42.(2022·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小历同学准备由西往东重走秦长城的起止点,以下路线正确的是
A.临洮——辽东 B.玉门关——辽东
C.阳关——玉门关 D.山海关——嘉峪关
43.(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末)某编剧想创编一部关于秦朝的电影剧本,下列剧中相关内容,符合史实的是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去南海郡做生意 B.御史大夫掌管国家军事事务
C.大批壮丁被征到蒙恬军中去修筑长城 D.政府使用“蔡侯纸”写告示
44.(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_建立的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___建立的秦朝。
45.(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约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46.(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朝代);秦朝时用_________统一了全国文字。
47.(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大型水利工程;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________,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48.(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中国历代王朝最为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 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这段材料赞扬的是他什么历史功绩?
(3)材料三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什么制度?请说出图二中的统一措施。
(4)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49.(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制度兴则国家兴,制度强则国家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已,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王根据血缘关原远近和功劳太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天下为家”是什么制度 “封到各地”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经济、制度、文化兴则国兴,经济、制度、文化强则国强。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创新,就是改变旧的、创造新的。发展,就是事物不断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过程。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活力源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以“守正·创新·发展”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
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
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50.(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二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二概括这种制度的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3)阅读材料三,说说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51.(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围黑头巾的,指臣民、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壹明之。
——邱隆、邱光明等:《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录始皇铜方升铭文
(1)材料一李斯和秦始皇“廷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这些措施的实行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52.(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创新与发展。
材料一 战国后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说出都江堰工程的创新之处。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工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材料二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概括秦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材料三
(3)中国邮政发行了大量历史纪念邮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你自选一张邮票,仿照对《云冈石窟》纪念票的解说范例,进行解说。
示例:云冈石窟 纪念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主要修建于北魏,石窟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参考答案:
1.A【解析】依据题干示意图信息“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说明许多小国家在征战的过程中被相对强大的国家吞并,天下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公元前221年,最终秦灭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因此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国家逐渐走向统一,A项符合题意;BC项在图片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表述不全面,不能体现整体发展趋势,排除。故选A。
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故答案是B。
3.B【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易通的泱泱帝国”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秦朝的建立。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定都于咸阳,故“中国第一帝都”是咸阳,B项正确;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排除A项;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历史上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秦的帝都的咸阳包含咸阳和西安,排除C项;北京不是秦朝的都城,排除D项。故选B项。
4.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是倒推的,公元前209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时间都是不正确的,排除;故答案为B。
5.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进行征战,争夺霸权地位。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召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秦国通过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A项正确;晋文公不是最早的霸主,排除B项;齐国被秦国打败,不是最后胜出的,C项排除;楚庄王不是最早的霸主,D项排除。故选A项。
6.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夏朝结束后是商朝,商朝灭亡后,建立西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灭亡后,经过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西汉建立,综上所述所述①是夏朝,②是西周,③是战国,④是秦朝,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7.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C【解析】根据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上,一家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设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C项正确;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武王为天子,排除A项;“统一文字”是秦朝在文化方面的统一措施,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西汉是统一的政权,与材料“六合之内”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A【解析】根据材料“横扫六合一天下,建立秦朝都咸阳。自定称号始皇帝,想传万世寿而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治,他还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对地方上管理上,他力排众议,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这些措施,不仅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说,避免了国家分裂,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秦始皇被后人评价为“千古一帝”。A项正确;刘邦建立西汉,排除B项;刘秀建立东汉,排除C项;司马炎建立西晋,排除D项。故选A项。
10.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再结合题干可知,A项正确;统一文字、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在诗句中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所以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而军机大臣是清朝所设。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迅速贯彻执行“车同轨”的措施,主要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从事某项重大工程建设,C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筑路技术的提高并不是主要原因,在题干中也没有得到体现,AD排除;铁制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B排除。故选C。
1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其中以皇帝制为核心,其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图示揭示了这一特点,皇帝高高在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B【解析】考查点:秦朝建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基础,因此“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B正确;秦始皇时期废分封行郡县,因此A错误;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组成部分,C概括不全面,C错误;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D错误。综上故选B。
15.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免,故B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错误;刺史制度是西汉时期的地方监察制度,故C错误;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故D错误。
16.C【解析】根据材料“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可知,秦始皇为了监察百官,设置了御史大夫。故C正确;丞相负责帮助皇帝处理事务,不能监察百官,故排除A项;太尉的职责是管理军务,没有监察百官的权利,故排除B项;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故排除D项。故选C。
17.A【解析】根据材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知,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A项正确;根据材料“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可知,秦朝以前金玉为印,民用所好,排除B项;秦朝时期,皇权至上,不可能与民共享,排除C项;秦朝时期,玉玺已为皇帝独有,排除D项。故选A项。
18.B【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为了巩固统治,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且自认为“德兼三黄,功过五帝”,故B项正确;周文王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汉武帝没有“平定天下”,排除C项;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没有“兴义兵,诛残贼”,排除D项。故选择B项。
19.A【解析】依据题干“始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称为皇帝,嬴政就是秦始皇。从此开始,“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A正确;BCD是秦始皇之后,排除;故选A。
20.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秦王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皇帝自称为“朕”,表示皇帝身份的高贵。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他们彼此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因此空白处应为丞相。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现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2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就是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因此“分封制”和“郡县制”探讨观点正确的是“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选项C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奴隶制社会的象征,A排除;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春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D排除。故选择C。
23.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具有创始意义的措施,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文字,开创皇帝制度总览军政大权,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征调民力服役修骊山陵不属于具有创始意义的措施,排除包含③的ABD项。故选C项。
24.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广泛推行,秦朝时期,郡县制已经取代了分封制,A项正确;秦始皇时期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B、C、D三项都是“秦法政”,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5.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皇帝制度,下有三公,其中,太尉负责军事,故A符合题意;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故B不符合题意;丞相负责行政,故C不符合题意;军机大臣是清代重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B【解析】根据题干“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皇权体制”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制度,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正确;“皇权体制”之的不是奴隶主专制,排除A项;辛亥革命否定“皇权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项;皇权体制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排除D项。故选B项。
27.C【解析】根据题干“以始皇起”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井田制出现在商朝,发展于西周,排除B项;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8.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迅速贯彻执行“车同轨”的措施,主要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从事某项重大工程建设,C项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筑路技术的提高并不是主要原因,在题干中也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D项;法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立,排除B项。故选C项。
29.B【解析】通过地图分析,这是秦朝计量器分布图,可反映出秦朝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选项B符合题意。A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革新,排除;C图片没有体现出秦迅速灭亡,排除;D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排除。故选B。
3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货币,根据课本所学,在秦统一全国以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是战国时期不同国家的货币。
31.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经济,统一货币,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在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涉及政治制度,可排除;选项B涉及思想方面与汉武帝相关,可排除;选项C涉及军事方面,可排除。故选D。
32.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嬴政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疆拓土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都是他的历史功绩;但是嬴政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所以,焚书坑儒是嬴政的过失,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D项符合题意;ABC都是嬴政的历史功绩,不符合题意。故选D。
33.A【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小篆”均出现在秦朝,①②符合题意,而《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太学”是在汉武帝时期出现,③④均不合题意,故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4.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关系的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排除A项;秦朝没有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元朝时期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5.B【解析】根据材料“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方法,是具有长远的眼光设计,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建造阿房宫、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残酷无道的表现,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草书、楷书的出现时间晚于秦朝。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7.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是甲骨文,B项是小篆,C项是隶书,D项是楷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小篆为统一文字,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38.B【解析】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统一文字,推行全国,因为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共同的地域、文化和语言文字,有了这些东西,一个人无论到哪里,都会有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故答案选B。
39.D【解析】据“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秦朝固统一的举措。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经济上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目的是巩固统一。“车同轨”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书同文”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选项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
40.D【解析】依据材料“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结合所学可知,“秦,虽死犹存”从政治上和文明史观上来看是指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用至清朝,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AB项;修筑长城是军事上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41.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全国上下都开始用圆形方孔钱”说明全国已经统一了货币,而且统一为圆形方孔钱,那一定是秦朝。
考点: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知识的识记,难度不大。
42.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A正确;BCD不属于秦长城的起止点,排除。故选 A。
43.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大批壮丁被征到蒙恬军中去修筑长城,C项正确;五铢钱出现在汉代,排除A项;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排除B项;“蔡侯纸”出现在东汉,排除D项。故选C项。
44. 禹(大禹) 嬴政(秦始皇)【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故答案是“禹”和“秦始皇”。
45. 公元前2070 公元前221【解析】据所学可知,(前2070年)禹传位于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前221年)秦灭六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46. 商朝(商代) 小篆【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朝完成统一后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故答案是“商朝”和“小篆”。
47. 都江堰 灵渠【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48.(1)分封制;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
(2)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3)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统一文字
(4)千古一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西周建立后,疆域辽阔,为了更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授予王室宗亲和有功之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一制度被称为分封制。第二小问,材料一中体现实行分封制的原因的原句是“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 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即疆域辽阔,无法直接管辖。
(2)根据材料二可知,横扫天下,完成统一的秦王就是灭六国,完成统一的秦王嬴政;“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就是他的历史功绩,即灭六国,统一全国。
(3)根据材料三图一可知,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郡守和县令就是地方机构的长官。这就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管理制度即郡县制;图二是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朝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在文化上,废掉六国文字,颁行全国通行的小篆,即统一文字的举措。
(4)评价秦始皇可从功劳过失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他建立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等,但他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暴政,导致秦朝迅速走向灭亡。总体上功大于过,是以为有作为的皇帝。
49.(1)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2)特点:实行法治;皇权至高无上。
(3)略
【解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家”是指世袭制度,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后,其子启继位标志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依据材料二“周王根据血缘关原远近和功劳太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可知这反映的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将贵族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
(2)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据“法令由一统”得出实行法治;据“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得出皇权至高无上。
(3)本题是一道小论文题,首先要依据主题“守正·创新·发展”提炼观点,可以拟定观点“历史发展进程中既要守正,也要创新发展”。再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如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明秦朝制度的创新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没有坚守正道,而是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农民起义,秦朝短命而亡,由此可见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要坚守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
50.(1)依据:血缘亲疏 关系和功劳大小。
作用:促进了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
(2)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郡县制打破了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组织结构,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管理国家提供了多种选择。
作用:建立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分析】(1)
依据:据材料“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可知,依据血缘亲疏 关系分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依据功劳大小进行分封。
作用:据材料“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可知,促进了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据材料“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可知,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
(2)
影响:据材料“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据材料“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可知,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据所学可知,郡县制打破了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组织结构,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管理国家提供了多种选择
。作用:据材料“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可知,郡县制建立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
据材料“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可知,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1.(1)地方行政制度不能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容易导致战乱纷争。应该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社会安定;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各国的百姓、大臣都安定下来后,实行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秦始皇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分析】(1)
根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廷尉议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李斯和秦始皇“廷议”的主要内容是:地方行政制度不能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容易导致战乱纷争。应该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社会安定;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社会安定;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根据材料“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皆壹明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记载的是: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各国的百姓、大臣都安定下来后,实行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52.(1)创新之处: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
影响:推动了周边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坚持“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思想,有效推动当地通过工程措施治理水患问题。
(2)原因:秦吸取西周分封制的失败教训,沿革商鞅变法的内容,为加强军事力量及地方控制实行郡县制。
影响:有利于君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洛神赋图》在布局上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在构图上运用了卷轴的形式,便于阅览,完整且统一。《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开放性试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创新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工程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势和其它自然条件,加之利用和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
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工程坚持“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这推动周边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坚持该思想,有效推动当地通过工程措施治理水患问题。
(2)原因:秦吸取西周分封制的失败教训,郡县制的采用是适应中央官僚体系的需要,采用郡县制是对秦国设县及商鞅变法的沿革,有利于军事及地方控制。
影响: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采取其中一例进行分析说明。例如:《洛神赋图》在布局上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在构图上运用了卷轴的形式,便于阅览,完整且统一。《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