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08: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填空题
1.拼音填词,我拿手。
(1)jù shuō( )海宁市的盐官镇是 guān cháo( )最好的地方。每年八月十五一过,来此地的人就 zhú jiàn( )多了起来。
(2)阳春三月,西湖边烟雾迷蒙,似乎笼罩着一层轻纱,kuān kuò( )的苏dī( )上行人如cháo( )。
(3)周末,爸爸带我和奶奶出去郊游,走过一片zhuāng jia( ) 地,来到一个pú tao( )园,主人热情的zhāo dài( ) 我们,奶奶mǎn yì( )地笑了。
2.课文填空,我秒杀。
(1)《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_______和______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串联全文,抒发了“我”跟阿妈一起走月亮时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秋晚的江上》是_________写的。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从”斜阳”表达出是_______(时间)。诗人巧妙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秋晚的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3)《花牛歌》是现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诗人笔下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牛歌》写出了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花牛。
(4)《繁星》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全文按____________(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__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5)交流平台让我知道了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闻”到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3.词语积累 完成练习。
①响彻( )( ) ②( )( )细语 ③悄无( )( )
④鸦雀( )( )⑤窃窃( )( ) ⑥( )( )鼎沸
⑦( )( )欲聋 ⑧锣鼓( )( )
(1)这些词语中描写声音大的有____________,描写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仿照例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词语⑧: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词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判断对错,我谨慎。
4.《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绘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 )
5.《走月亮》依次描写了月亮升起、月亮牵星、月下溪岸、月下田园四幅画面。 ( )
6.《繁星》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繁星的情景。 ( )
三、信息匹配
7.选择读音,我能行。(正确读音打√)
闷( mēn mèn)热 薄(báo bó)雾
涨( zhǎng zhàng)潮 风号(háo hào)浪吼
归巢( cháo cáo) 芦苇( wēi wěi)
8.理解词语,并正确选择。
A.霎时 B.顿时 C.忽然 D.过了一会儿 E.一会儿工夫
上面的词语都是形容___________的,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
(1)喜讯传来,人群( )沸腾起来。
(2)妈妈收拾房间特别快,( ),家里就干干净净了。
(3)他正要出去,( )一阵大风吹起,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而至。
(4)我会用上面的词语描绘_________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9.把选文补充完整。
10.完成填空,我可以。
(1)选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按照__________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_______”“________”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找表示位置的词语。)
11.选择答案,我拿手。
(1)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
B.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
C.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水墙和白色战马,将声音比作山崩地裂。
(2)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B.作者所描写的场景使人害怕,体现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C.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阅读。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遥望 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翔 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2.用“ ”划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13.文章语言优美,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14.“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文中的句子)
15.“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这句话是说作者不想长大。
B.这句话描述了布满繁星的夜空非常美丽。
C.这句话表达了星天给孤寂的“我”带来安慰,望着星空,“我”感觉就像小时候睡在母亲的怀里。
16.这一自然段已经划分为了三层,请用书上的词填写概括。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________ 幻想 ________
五、诗词曲鉴赏
古诗阅读,我最棒。
鹿柴
[唐]王维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
17.把古诗补充完整。
18.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鹿柴”中“柴”的读音是“zhài”。 ( )
(2)“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的空寂冷清。 ( )
(3)“但”的意思是“但是”。 ( )
(4)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早晨时分的幽静景色。( )
19.诗中以有声反衬山中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太阳的一抹余晖映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据说 观潮 逐渐 宽阔 堤 潮 庄稼 葡萄 招待 满意【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观潮、宽阔、堤、庄稼、葡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小溪边 田埂上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喜悦、幸福 刘大白 秋季 傍晚 归巢的鸟儿 斜阳 头白的芦苇 徐志摩 坐

走 做梦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巴金 时间顺序 大自然 画面 声音 味道【详解】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走月亮》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描写的是溪边和田埂上。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2)《秋江的晚上》作者刘大白,时节是秋季,由“斜阳”可知是傍晚,利用“归巢的鸟儿、斜阳、头白的芦苇”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3)《花牛歌》作者徐志摩。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草地上坐、眠、走、做梦,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天真自然。
(4)《繁星》的作者是巴金,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交流平台的提示中A、我通过修辞想象画面,如:《观潮》一课中作者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我们想象战场上无数白色战马奔腾而来的场面,就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壮观的气势。B、我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如:《繁星》一课中写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抓住“悬”字,想到深蓝色的天空中星星摇摇欲坠的样子,能感受到星空宁静的美。C、“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当花牛把尾巴甩得“滴溜溜”的时候是它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就能想象到花牛高兴玩耍的画面。可知我们要想象画面,“听到”声音,“闻到”气味。
3. 云 霄 低 声 声 息 无 声 私 语 人 声 震 耳 喧 天 ①⑥⑦⑧ ②③④⑤ 两个同学正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 除夕,山村里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响声震天,此起彼伏。【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①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②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③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④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⑤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⑥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⑦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⑧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注意几个词语的意思,这样根据意思就很容易选择了,这些词语中描写声音大的有①⑥⑦⑧,描写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有②③④⑤。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做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再展开合理的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情景写出来即可。
词语⑤:想到了两个人在一起小声说话和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的画面。上课时,小明和同桌在课桌底下悄悄说话。
词语⑦:除夕的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
4.√ 5.× 6.√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题目叙述正确。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题目叙述错误。答题之前要认真阅读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走月亮》依次描写了月亮升起、月下溪岸、月下田园、月亮牵星四幅画面。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题目叙述正确。《繁星》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mēn bó
zhǎng háo
cháo wěi【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闷热:mēn rè,由于天气热,气压低,湿度大而引起呼吸不畅快的感觉。[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mèn],密闭;不透气
薄雾:bó wù,淡薄的雾气;霾。[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涨:[zhǎng],(水位)升高;(物价)提高 ~潮。河水暴~。物价上~。[zhàng],固体吸收液体后体积增大
风号浪吼:[fēng háo làng hǒu],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号:[hào, 名称 国~。年~。
归巢:[guī cháo],回窝、回家。
芦苇:lú wěi,植物名。禾本科芦属,多年生草本。
8. 时间短 一刹那 一转眼 B E C 下雨 这雨下的太大了,一会儿工夫,院子里就结满了水【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选词填空的能力。
A.霎时:刹那,极短的时间。
B.顿时:(副)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一声叫板,戏园子里~安静下来。[近]即时|立即。
C.忽然:(副)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近]骤然。[反]逐渐|渐渐。
D.过了一会儿:过了短暂时间。
E.一会儿工夫:短暂时间。
这五个词都是形容时间短的词语。近义词还有:俄顷、已而、霎时、片刻、一刹、瞬息、一下子、须臾、转瞬、一霎、顷刻间、一忽儿、斯须。
(1)“喜讯传来”是一瞬间的事情,人群立刻做出反应。可以用立刻。
(2)“妈妈收拾房间特别快”说明用的时间短,可以用一会儿工夫。
(3)“他正要出去”说明门外天气不错,“大风”和“大雪”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可以用忽然。
(4)噩耗传来
听到电视上传来的声音,奶奶霎时愣住了,眼泪从眼眶里流出来。
9.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0. 犹如 如同 山崩地裂 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11. A C
【解析】9.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如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0.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题干要求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好像:(副)有些像;似乎:他老发愣,~有什么心事。[近]仿佛|似乎。
犹如:(动)如同;好像:灯火辉煌,~白昼。[近]仿佛。
如同:(动)好像:灯火通明,~白昼|城市绿化得~花园一般美丽。
(2)原文: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山崩地裂。
(3)原文:“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可以知道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的。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1)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错误
本段描写了大潮从远到近,奔腾西去的过程。
(2)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意思: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12.仰望 飞舞 13. C B A 14.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5.C 16. 仰望 沉睡
【解析】12.考查选词填空。
遥望,向远处看;看远方。
仰望,抬头向上看。根据语境,可知是仰望天空。
飞翔,盘旋地飞。
飞舞,意思是飞翔飘舞;飞翔盘旋。根据语境,可知是萤火虫飞舞。
13.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1)联系上下文,可知采用了比喻,将“星星”比作了“萤火虫”。
(2)“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可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海上夜的特点。
(3)“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可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星星拟人化。
1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后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可知,是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抱中,故微笑着,沉睡着。
15.考查句子理解。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意思是,在海上观星,星星给我带来了慰藉,感觉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故选C。
16.考查段落层意。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遥望 仰望)天空。”可知写的是在海上仰望星空。重点在“仰望”。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翔 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写的是“我”的幻想。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星天给了“我”慰藉,故填“沉睡”。
17.空山不见人 复照青苔上 18. √ √ × × 19.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20.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析】17.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鹿柴》是唐代王维的作品,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1)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用树木围成的栅栏。“鹿柴”中“柴”的读音是“zhài”。题目说法正确。
(2)诗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题目说法正确。
(3)“但闻人语响”的意思是: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但:只。题目说法错误。
(4)《鹿柴》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其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诗,描写夕阳返照的画面。题目说法错误。
19.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诗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诗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因此,诗中以有声反衬山中寂静的诗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从“余晖映入深林”“又照”“青苔”这几个关键词可以确定这个句子与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对应。
【点睛】参考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