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06: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后综合训练
1.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梦游天姥/吟留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送我至剡溪(shàn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脚著谢公屐(jī )
D.海客谈瀛洲(yíng ) 越人语天姥(lǎo )
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4.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地崩山催 一夫当关 朝避长蛇 萦绕
B.渚清沙白 艰难苦恨 风急天高 潦倒
C.东船西舫 天涯沦落 沧海月明 谪居
D.千呼万唤 杜鹃啼血 义愤填膺 锦瑟
5.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泪。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转徙于江湖间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一些城市建成的住宅楼鳞次节比,但住进去的人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②对于中药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一些不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
③这两支球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时移世易,双方都风光不再。足球大战在即,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其实更像同病相怜。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怀揣修宪梦并为此不遗余力,自二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得寸进尺,大力推进曰本军事化进程。
⑤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7月已在多国上映, 而中国的上映时间一度改弦易辙,最后定于9月1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歌以赠之
A.遂命酒 B.浔阳江头夜送客
C.梦啼妆泪红阑干 D.商人重利轻别离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等闲”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之辈
D.不可等闲视之
12.下列关于典故的类型、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3.选出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 采采芣苢 茂盛的样子
B.对酒当歌 当时 唤渠朝餐歇半霎 助词,无义
C.悠悠我心 思虑连绵不断 枉用相存 问候、探望
D.但为君故 只是 烟涛微茫信难求 确实,实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 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 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4.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15.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16.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
18.“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19.精读诗歌的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1)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的离奇景象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仙境”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后,出现了“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仙境。
B.梦境的高潮是神仙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的,所以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
C.众仙在金银台上的活动只写了“虎鼓瑟兮鸾回车”一个细节。
D.诗人和众仙欢聚一堂,亲切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0.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
21.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22.第②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音乐?
23.揣摩诗歌意境,将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二首诗,回答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4.下列对《南征》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和本诗都写了景,但前者借凄清萧索之景抒诗人悲凉愁苦之情,后者以乐景衬哀情,极为沉痛。
B.“春岸”两句描写了诗人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C.“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
D.“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虽已是年老多病之身,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25.《南征》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概括并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6.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中的“吟”是古诗中的一种,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B.本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将神话传说与梦境奇幻交织一体。
C.本诗意境雄浑,变幻莫测,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
D.本诗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27.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烟涛:烟雾
B.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或者
C.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D.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
2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的吼声,龙的叫声)把深林吓得发抖,层岩震惊
B.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恋着花,倚靠着石头,天色一下子黑暗了。
C.虎鼓瑟兮鸾回车 老虎弹琴,鸾鸟驾车回家。
D.惟觉时之枕席 只发现了当时的枕头和席子。
阅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节选,完成各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9.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C.“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30.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1.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B.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C.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2.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铺垫。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3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34.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
35.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36.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37.下列句子不是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38.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39.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40.从修辞手法入手,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41.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4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4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4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5.请简要分析杜甫《登高》首联景物描写的手法。
46.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47.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48.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9.《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0.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诗人的痛苦因此就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文的诗眼,表达了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51.古诗调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杜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从本单元(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
52.理解性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
(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2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门前冷落鞍马戏,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轻松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2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7)就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2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
(29)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3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忘归客不发。”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喟。
53.(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1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1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54.选择背诵: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明显点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5.名句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5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栈( ) 锦瑟( ) 峥嵘( ) 渚( )
崔嵬( ) 惘然( ) 抚膺长叹( )
57.请你发挥想象,将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扩写成散文。
要求:(1)用第一人称。(2)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感情和景物意境要忠实原诗。(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
58.请结合《琵琶行》中的有关内容和知识,补写出“白居易祠”的下联。
为了纪念白居易,后人在九江建有“琵琶亭”和“白居易祠”。亭有一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既赞美了琵琶声的美妙,又盛赞了白居易诗的绝唱;祠有一联:“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__________”既包含了诗中的故事,又表现了江州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
59.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填写两个恰当的语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夔州山上,长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顽强诗人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60.阅读【端正好】,将《琵琶行》(第一节)仿写成【端正好】。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琵琶行》(第一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6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 袖:名词动用,袖中藏着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箴:针砭,规诫
C.而士君子多之 多:多于
D.而往往流闻禁中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示白居易勇于进谏的一项是( )
①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②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④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⑥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
A.②④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 D.②⑤⑥
6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由“翰林学士”而“拜左拾遗”,属于越级提拔,所以白居易打算用生平所有学问报答皇上给予的恩惠。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先后打 消了皇帝封河东王锷为宰相的念头、请罢河北用兵等,这些正是他报答皇上恩遇的表现。
D.因为白居易急切地劝谏皇帝不可提拔承璀做招讨使而惹得皇帝不高兴,经李绛一番解释,皇帝对白居易的嫌隙才涣然冰释。
6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多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巴西在举办里约奥运会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的后代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6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牛刀小试 蒸蒸日上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蒸蒸日上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6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朗读停顿断句的能力。
“天姥”是“梦游”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梦游天姥吟”中“吟”的意思是“吟诵”,为动词,其吟诵的对象为“梦游天姥”,“梦游天姥吟”即“吟梦游天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D.“越人语天姥”的“姥”应读mǔ。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世事不可把握,“人生无常”的感伤,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表现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AB两项“‘人生无常’的感伤”“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都只是一个方面。
C项“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于文无据。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并没有抒发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地崩山催”中的“催”应为“摧”。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第一句,只是“忽闻琵琶声”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属于侧面描写琴技;
第二句,一系列的动作“转轴、拨弦”,属于正面描写琴技;
第三句,通过环境“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表现,属于侧面描写琴技;
第四句,写的是琵琶女的孤寂生活,不属于描写琴技;
第五句,通过白居易听的感受来表现,属于侧面描写琴技。
故选B.
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胡为”即“为胡”。
B.状语后置句,“难于上青天”即“于上青天难”。
C.状语后置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即“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D.状语后置句,“转徙于江湖间”即“于江湖间转徙”。
故选A。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B.因为:古义,两个词,因,于是,就。为,写,创作。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D.何以:古义今义均为:怎么,用什么。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能力。
A.“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
B.冷落: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冷清,不热闹”的意思;
C.“整顿”,古义:整理,理一理,用在小方面;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用在大的方面。
D.“明年”,古义:第二年,过去式;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将来时。
故选B。
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门可罗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用于此处使用对象有误。
②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句中指外国人无法理解中药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使用正确。
③同病相怜:泛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句中两支球队都已风光不再,使用正确。
④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句中指安倍政府在执政方面贪得无厌,使用正确。
⑤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本句是时间改变,不合语境。
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本句形容“艺术爱好者”,感彩不当。
故选C。
10.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名词作动词,作歌。
A.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B.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D.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故选A。
1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B项与题干中的“等闲”是“随随便便”的意思;
A、C、D三项的“等闲”都为“平常”“普通”的意思。
故选B。
12.C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例句用事典,借古伤怀,借廉颇自比,表达壮志难酬的同病相怜之悲。
A.化用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的诗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表达的是自己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B.运用事典,借古讽今,借刘义隆草率用兵最终仓皇落败,告诫南宋统治者,以史为诫。
C.运用事典,借古伤怀,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意,暗含壮志难酬之慨。与例句用法、作用相同。
D.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故选C。
13.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和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B项,“对酒当歌”的意思是“对着酒,应该唱歌,指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所以“当”的意思是“应当,应该”。“唤渠朝餐歇半霎”的意思是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所以“渠”是代词,应译作“他”。
故选B。
14.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15.用“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诗人惟恐唐突了弹者而高度尊重弹者,郑重邀请相见,诚恳请求献艺。
16.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语段内容的能力。
共分三个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一方面写了两人相见时的情景,同时又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以下八句为第二层,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描写弹奏的神态,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交错变化,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听觉形象的优美,描绘了余音袅袅,语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一曲虽终,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最后通过环境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总体概括是对琵琶乐声的具体描写。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人物心理的能力。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运用“寻”、“问”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该句运用“移”、“邀”、“添”、“回”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对琵琶女演奏的重视心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句运用“呼”、“唤”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从侧面的环境来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这两句注意“舫”“唯”的书写。
17.“万里”写离家之远;“秋”写时之凄惨;“作客”写漂泊异地;“常”写常年漂泊;“百年”写一生;“多病”写身体之衰弱;“台”写高峻阔远之地;“独”写孤苦伶仃,愁苦难遣。
18.“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颈联的意思,然后分析颈联传递出的“百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万里”言离家万里,可见离家之远;“悲秋”言季节以及心境,“秋”本就给人萧条之感,“悲秋”则更让人黯然神伤;“作客”是言境遇,身在他乡,漂泊异地;“常”修饰“作客”,可见是常年漂泊,居无定所;“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点明年龄;“多病”言身体状况,可见身体之衰弱;“独”言孤身一人,可见孤苦伶仃;“登台”点明人物行为,“台”是所登之处,可见高峻阔远之感。由此可见,颈联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展现了“百意”。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艰难苦恨繁霜鬓”意思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结合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知,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所以这“艰难”首先指自身的艰难命运;结合诗人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来看,他身处安史之乱之时,常怀忧国忧民之情,创作这首诗歌之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这“艰难”还指国运之艰难。
19.(1) 海日升空 天鸡高唱 怪石灵泉 奇花异草 熊咆龙吟 重峦密林 彤云铺盖 水面迷蒙
(2)D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由“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的离奇景象”可知,考生需要找到登上天姥山的提示,然后根据诗句内容进行概括。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意思是“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这是说登山,下面是登上天姥山所见之景。
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是说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前一句写“海日升空”,后一句写“天鸡高唱”。
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是说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前一句写“怪石山岩”,后一句写“奇花异草”。
如“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是说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前一句写“熊咆龙吟”,后一句写“重峦密林”。
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是说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前一句写“彤云铺盖”,后一句写“水面迷蒙”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 “诗人和众仙欢聚一堂”错误,只有众仙欢聚一起,诗人并未参与。
故选D。
20.别有幽愁暗恨生;唯见江心秋月白
21.诗文的开头,诗人勾勒了一幅秋夜送客图:枫叶、荻花、江水、月色、秋风,笼罩了一层肃杀落寞的悲凉气氛。这一方面与被贬诗人的离情交融,另一方面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有力的铺垫。
22.①运用比喻,摹写音乐。②巧用叠词,描绘乐声。③侧面烘托,表现技艺。
23.琵琶声时而流畅时而滞涩。一会儿宛如花底传来的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艰难流动,声音艰涩低沉、呜咽断续。
【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幽、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文章开头描写了送别的景色,“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交代了时间、地点;而“枫叶荻花秋瑟瑟”是对环境的渲染,“枫叶”和“荻花”是秋季的景色描写,再加上江水、月色、秋风,渲染出萧瑟凄凉的送别环境;“秋瑟瑟”是感官的抒发,表现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这两句情景交融,既写出送别环境的萧瑟,也表现出被贬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凄凉;从结构上看,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
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
本文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扩写的能力。
首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运用比喻摹写音乐的不同声音。“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扩写时可以先总写琵琶的两种声音,再把这两个比喻句描写出来,注意运用一种修辞,以及字数限制。
24.C
25.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躲避战乱,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偷生落泪之悲苦。②年老体病之苦。“老病”一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分析】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都表达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的无力报国的悲哀”错误,《登高》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
故选C。
2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可见作者正漂泊异乡,远离家乡,为了躲避战乱,只能在他乡“偷生”,表达了浓浓的羁旅之苦、思乡之苦。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永念皇恩。自己此时年老多病,征战他乡,表现的是对自己年老多病之苦。
“未见有知音”,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表现了自己孤独与无人赏识的痛苦。
26.C
27.D
28.B
【分析】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错误,这首诗是一首记梦之作,不是写实,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本句意为: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B.本句意为: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或:有时。
C.本句意为: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因:根据,依据。
故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翻译诗句的能力。
A.“栗”“惊”在此处都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C.“回”在此处是“旋转,运转”之意,意为:老虎弹琴,鸾鸟驾车。
D.“觉”指“醒”,意为: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
故选B。
29.B
30.C
31.A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
B.“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故选C。
3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句的能力。
A.此句出现时琵琶女尚未叙述身世。
故选A。
32.D
33.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
34.“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35.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②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悲惨”错,这里的“惨”是悲伤;“反衬”错,这里用茫茫江月的环境来烘托秋夜送客时的感伤孤寂之情,是正衬。
故选D。
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意思是,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分析其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结合诗句在上下文中的位置,此句在文章的第二段段首,第一段主要作送别环境的渲染,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第二段主要的笔墨是描写琵琶女的出场和音乐的演奏,由此可知,本句赞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
“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是对诗人的描写,分析诗人的心情主要结合此处的描写手法,此句主要是动作描写,抓住几个动词如“寻”“问”“移”“邀”“添”“回”“呼”“唤”来分析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即可。
“欲语迟”“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对琵琶女的描写,运用了情态、动作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琵琶女的形象和心理。这段琵琶女出场的描写历历动人,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3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艺术手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主要有比喻、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等。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是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音乐的形象感和旋律的变化,同时运用拟声词、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侧面描写,以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B.“时”,名词作状语,按时间。
C.“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连夜。
D.“刃”,名词作动词,杀。
故选D。
3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介宾短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B.介宾短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张良以事具告”。
C.介宾短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D.“于”引出“近”的对象,不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故选D。
3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
因为,古义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
B.突出,古义指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
整顿,古义指整理;今指治理。
C.老大,古义指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
去来,古义指走了以后;今指去了又来。
D.当心,古义指对着琵琶中心;今指小心、留神。
“丝竹”古今都是借代音乐。
故选D。
39.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斜一样。这首诗用的是夸张和对比的写法,天姥山很高,就好像其他山向它这里倾斜一样,不是“倒下”的意思。“倒”,倾斜。
故选A。
40.这四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乐声的变化,化抽象为形象。将“大弦”比作“急雨”,将“小弦”比作“私语”;将清脆的声音喻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句的含义是:粗弦弹奏的嘈嘈声好像下着急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好像是大珠小珠撒落在玉盘里。其中“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术的高超。后一句将大小弦一起弹奏时的声音比作珠落玉盘,既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又再次突出了琵琶女演奏技术之高。语言铿锵,设喻形象,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我们可以抓住比喻词“如”,很容易地判断出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标志词的句子要结合上下文意来判定。
4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另一个能读懂”没有根据,诗歌中没有表明诗人向琵琶女表述自己的经历,就不存在读懂不读懂的问题。“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也不对,白居易是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不存在知己之说,所以才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人借琵琶女的经历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
故选B。
4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用了拟人的手法”分析有误,是比喻的修辞,把“小弦的声音”比作“私语”。
故选B。
4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D.“是现实世界的缩影”错误,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也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作者通过曲折的反映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寄托之情。
故选D。
44.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首先要明确态度,即“不能删去”。
然后品味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及其表达效果。
“无边”意思是没有边际;“不尽”意思是没有尽头。“无边”修饰“落木”,展现萧萧而下木叶的茫无边际;“不尽”修饰“长江”,展现滚滚而来江水的奔流不息,展现了秋景的空旷;而且诗句中说“落木下”是“萧萧”,这是风吹落叶的窸窸窣窣的声音,“长江来”是“滚滚”,这是水流急速翻腾向前,连绵不断之态,如果没有“无边”和“不尽”,“落木”的“萧萧”和“长江”的“滚滚”就没有了附着点。所以不能删去。
45.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澈,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的手法的能力。
由上句“风”“天”和下句“渚”“沙”四个景物可知,诗人选景从高到低,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辽阔,意境开阔;
“猿啸”“鸟飞”是动景,“渚清”“沙白”是静景,猿声哀怨,鸟儿回旋,水清沙白,动静结合,声色兼备;
诗人选取“急风”“高天”“哀猿”“飞鸟”“清渚”“白沙”六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空旷寥廓的秋江图。
46.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前两联写登高见闻,主要抓住“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六种意象来进行描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萧杀的秋风,悲啼的猿声,悄然落下的秋叶,低飞盘旋的鸥鸟,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壮阔图景。
首联,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笼罩着浓浓的“悲秋”气氛,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两字,起句非凡,气势磅礴,令人敬畏;“猿啸哀”,则极度渲染“悲”的气氛,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之意。
颔联,在诗人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雄浑,所以前两联渲染了一种雄浑悲凉的气氛。
47.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诗歌对仗的手法。
如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一句写“风”“天”“猿”,后一句与之对应的是“渚”“沙”“鸟”;前一句景物特点是“急”“高”“啸哀”,后一句景物特点是“清”“白”“飞回”。
如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一句写“落木”,后一句写“长江”;前一句“无边落木”是偏正结构,后一句“不尽长江”也是偏正结构;前一句“萧萧”是叠词,后一句“滚滚”也是叠词;前一句“萧萧下”是偏正结构,后一句“滚滚来”也是偏正结构;前一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后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对“潦倒”,“繁霜鬓”对“浊酒杯”。
由此来看,前三联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基本一致,结构基本相同,平仄基本相对,对仗很工整。
4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 “怨天尤人”一词不当,作者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时代,深为时局和民生担忧,所以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忧国忧民”。
故选C。
49.①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②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及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秋日天高气爽,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天、风,沙、渚,猿啸、鸟飞等意象共同勾画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5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C.“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说法有误。缠绵悱恻形容诗文音乐等婉转凄切。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这是杜甫的代表作,能够体现其诗风。如颔联中传达出诗人内心极为复杂的情感:身世飘零,老病孤愁,韶华易逝,壮志未酬,有无限悲凉之意。
故选C。
51.【示例】
拨云见日
——知人论世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当时距“靖康之变”已经有十三年。受其祖父辛赞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习练武艺,欲抗金复宋。他虽在金人统治的北方长大,却一心报国。22岁时召集两千人加入由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据洪迈《稼轩记》所记,辛弃疾“赤手领五十骑”直闯敌营,缚取了叛徒张安国。然而即使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辛弃疾也难逃命运捉弄。他一心报国,却难以在官场立足。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因受到弹动而被免职,闲居上饶。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韩侂胄当朝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66岁的辛弃疾再度出山,北伐抗金。此时的辛弃疾本以为可以重振精神,重返战场收拾旧山河,却不想朝廷只是想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他的意见并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那想为恢复大业施展雄才大略的愿望又落空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最终写下了《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通过其人生经历与创作背景,大致可以理解《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蕴含着词人对统治者冒进轻敌的深重忧虑和自身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启示:所谓“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为人、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了解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读《短歌行》,便要了解曹操的生平经历、性格和生活时代,以及他是在何种处境下写出这样的诗作的。如此才会理解他为何写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题要求了解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诗作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并通过这些知识探讨诗作的内涵。本单元的诗词有:《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登高》《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短歌行》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实证。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归园田居》: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琵琶行》: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登高》: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本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上片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感悟: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
52.(1)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风等闲度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0)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梦啼妆泪红阑干
(20)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4)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25)同是天涯沦落人
(26)春江花朝秋月夜
(27)往往取酒还独倾
(28)暮去朝来颜色故
(2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0)同是天涯沦落人
(31)间关莺语花底滑
(32)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
(3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浸、唯、荻、瑟、犹、嘈、迸、幽、舫、绡、唧、沦、阑。
53.(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8)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1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6)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摧、剡、霓、瑟、鸾、悸、恍、扉、訇、羁、酹、渌、倚、巅、澹、冥。
54. 我欲因之梦吴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摧”“事”。
55.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作客”“啸”“渚”“萧萧”“鬓”“潦”。
56. zhàn sè zhēng zhǔ wéi wǎng yīn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石栈,拼音为shí zhàn,意思是在山间凿石架木作成的通道。
锦瑟,拼音为jǐn sè,意思是装饰华美的瑟。
峥嵘,拼音为zhēng róng,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高峻的山峰。
渚,拼音为zhǔ,意思是水中小块陆地。
崔嵬,拼音为cuī wéi,意思是有石头的土山;形容高峻,高大雄伟的物体。
惘然,拼音为wǎng rán,一指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二指疑惑不解的样子,三谓不知所措的样子,四是迷糊不清的样子,五是空无所有的样子。
抚膺长叹,拼音为fǔ yīnɡ chánɡ tàn,意思是抚摩或捶拍胸口叹息。形容十分悲愤的样子。
57.【参考例文】
绵绵细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还没有止息。撑伞步出居所,漫步来到江边,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我和朋友来到江边,望着江水不舍昼夜地奔流着,遥望那向东流去的长江水,让人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古人对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深秋的夜晚,秋风吹拂着江边的枫叶荻花,和友人的离别就在眼前!送客,本来就是离别,离别充满了伤感!哎!不知何时何地能够再次相见!相见之时我们再畅叙友情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意思是:“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这句诗交代了人物是“我”,时间是“秋天的夜晚”,地点是“浔阳江头”,事件是“‘我’为朋友送别”,景物有“枫叶飘零,荻花瑟瑟”。根据以上关键信息,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扩写。
扩写时要注意侧重人物“我”的心理描写和当时秋夜中的景物描写,注意人物感情和景物意境要忠实《琵琶行》原诗。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其他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第一人称”“不少于200字”。
58.(示例)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题干要求结合白居易《琵琶行》的内容,根据给出的上联,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所以在考虑对联要求的同时要能结合《琵琶行》的内容来写。
“枫叶”为名词,仄声收尾,可对“浔阳”,平声收尾;“四弦秋”为数量词+名词形式,平平声收尾,可对“千尺水”,仄仄声收尾;“怅触”为动词,仄声收尾,可对“勾留”,平声收尾;“天涯”为名词,平声收尾,可对“江上”,仄声收尾;“迁谪恨”为动宾短语,平仄声收尾,可对“别离情”,平平声收尾。
59. 示例:浔阳江头 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孤独司马白居易 橘子洲头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热血青年毛泽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把握所给句子“菱州山上,长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顽
强诗人杜甫”的特点,菱州是作者作品写作地点,注意引用诗句,同时要注意概括诗人的品质特点。
孤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热血青年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吟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对应划线句组织语言,即可得到答案。
60.(1)秋风起,夜无边,江浸月,枫荻乱飞。带不走离别滋味,让我一夜醉。(2)秋瑟瑟,夜沉沉,月茫茫,马蹄乱狂。劝君举杯洗愁肠,满壶是离伤。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要求将《琵琶行》(第一节)仿写成【端正好】。【端正好】是一种曲牌名,仿写时形式上注意采用【端正好】的句式、句数,每句的字数,要符合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