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1.(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3.(2022·山东泰安·八年级期末)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4.(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1839年,一位美国传教士在参观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其细心和忠实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我感到非常满意。”此场景发生在( )
A.虎门 B.厦门 C.上海 D.南京
5.(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中国禁烟后,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即致书英国政府:“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里的“无理举动”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6.(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陈化成
D.关天培
7.(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8.(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下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9.(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虎门销烟》和《圆明园遗址》。有人说,虎门销烟和火烧圆明园的“两把大火”,拥有不同的色彩。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虎门销烟是胜利的正义之举,火烧圆明园是屈辱历史
B.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所为,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所为
C.虎门销烟燃起了“黑色的烟雾”,火烧圆明园是“红色火焰”
D.虎门销烟中中国没有损失,火烧圆明园中中国的损失很大
10.(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材料主要说明( )
A.白银大量外流 B.鸦片利润很高 C.清朝政治腐败 D.鸦片损害健康
11.(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表格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你认为导致1840年鸦片输入“突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数量(箱)
1799年 4000
1830年 20000
1838年 40000
1840年 15000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英国战败
12.(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13.(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B.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现今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4.(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徐继畲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略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抢占中国市场 B.割占中国领土 C.进行资本输出 D.掠夺工业原料
15.(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近代史上,英国尝试用三样“武器”打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据下侧思维导图可知,三样“武器”使用的先后顺序为
A.炮舰一鸦片一商品 B.鸦片一商品一炮舰
C.商品一炮舰一鸦片 D.商品一鸦片一炮舰
16.(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马士的这种观点说明他()
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
C.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作辩护
D.谴责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罪行
17.(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18.(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史学家陈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领事裁判权
20.(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护国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2.(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华尔街日报》发文称:“对于东方迅速崛起的引擎中国来说,其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的一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失败和不复存在的往日辉煌。“促使中国开始“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的事件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C.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3.(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 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24.(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
26.(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段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7.(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此内容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8.(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下图是《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江宁城缔约》,南京旧称江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缔约导致中国“国门洞开” B.漫画中的外国人为日本人
C.本次缔约是中外平等协商的结果 D.缔约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
29.(2022·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最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30.(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马克思(1818-1883)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2.(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最先强迫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33.(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它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它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同年12月,第42届联大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1)据材料一分析,鸦片走私给清政府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三分析,鸦片走私给世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3)6.26“国际禁毒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青少年学生面对毒品问题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 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
2.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A正确;三元里抗英是人民自发的抗英运动,B错误;左宗棠收复新疆,C错误;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的是邓世昌,D错误。综上故选A。
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故题干的“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叙述的是虎门销烟。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叙述的是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发生在虎门销烟之后。故B不符合题意;武昌起义与林则徐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与道光帝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A【解析】根据“1839、销毁烟土”可知,材料反映了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故该“无理举动”是虎门销烟,A符合题意,B排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排除;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A。
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选项B符合题意;道光帝是清朝皇帝;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因此第一块汉白玉浮雕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不仅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一次重大胜利,而且展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弘扬民族爱国精神,D项正确,排除A项;虎门销烟由林则徐领导,但不是纪念这一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不是虎门销烟的最主要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8.A【解析】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发现,该图反映的是一杆烟枪被折断,所以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故答案选A。
9.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行为,是世界禁烟史上的光辉篇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 的决心,而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屈辱史,A正确;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行为,也是中国人所为,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所为,带有侵略色彩的行为,观点比较片面,排除B;虎门销烟燃起了“黑色的烟雾”,火烧圆明园是“红色火焰”只是指出燃烧的色彩,具有片面性,排除C;虎门销烟中国没有损失这一说法太绝对,排除 D。故选A。
10.C【解析】依据材料“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清政府中的许多贵族子弟甚至官员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自己参与到鸦片的走私中以谋取私利,这反应了清朝政治的腐败,C项正确;鸦片的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通过清政府统治者参与鸦片贩卖谋取私利来说明清朝政治的腐败,没有说明鸦片利润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中也没有反映鸦片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时间点“1840年”,结合所学知识,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A项正确;三元里抗英发生在1841年,排除B项;太平天国兴起于1851年,排除C项;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排除D项。故选A项。
12.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前期,在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口国,而英国是购买国,英国长期忍受着贸易逆差。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乃至世界市场,而英国的贵金属货币却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为了找到一个中国人需要的产品藉以打开中国市场,使贸易变得平衡,于是英国选择了鸦片贸易。鸦片一时间成了当时对华贸易中,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将这个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给断掉了,于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A【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意思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与英国贸易往来,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A项正确;英国是为了对外殖民扩张,而不是建立平等贸易,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将现今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的内容,排除BD。
14.A【解析】根据“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可知,徐继畲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开放通商口岸,满足其商品输出的需要,即为了抢占中国市场,A项正确;根据“并无攻城略地割据疆土之意”可知,徐继畲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不是割占中国领土,排除B项;根据“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可知,徐继畲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开放通商口岸,满足其商品输出的需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掠夺工业原料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5.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商品、鸦片、炮舰。读图可知,首先英国和中国进行了正当的商品贸易,但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中国出现了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D项正确;ABC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C【解析】根据题干“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的意思就是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强调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为自己发动战争寻找借口,C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英国学者马士没有认识到这点,排除A项;他没有肯定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排除B项;他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作辩护,没有谴责英国发动战争的罪行,排除D项。故选C项。
17.B【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皇帝是道光帝。“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意思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所以这里说的“土地”是指香港岛,答案选B。
18.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是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1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规定的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能够打破中国的“闭关锁国”,打开中国市场,能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打开中国市场无关,不能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理解材料,并准确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注意题干“最能说明这一观点”, 此题是程度选择题,找出最佳答案。开放通商口岸能够打破中国的“闭关锁国”,打开中国市场,能够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20.B【解析】题文的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CD和鸦片战争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B。
21.A【解析】根据所学所学和材料“把中国拖入世界、百般蹂躏、百般苦难”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护国战争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的事件是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和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主要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反侵略反封建,排除D项。故选A项。
2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A项与领事裁判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无关,排除B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①③④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故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没有使中国封建经济消亡,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5.C【解析】根据“184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最后一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导致图中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6.A【解析】根据“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概括可知,材料内容为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A正确;《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都不含有关税协定内容。BCD错误。综上故选A。
27.A【解析】题干中涉及条约有英国割取香港岛和五口通商,结合所学可知这《南京条约》,故选A项;《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九龙司,排除B项;《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台湾全岛,排除C项;《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28.A【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打开了大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 与题干的图片信息不符合,排除;故选A。
29.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项正确;ACD都是鸦片战争后的影响,但不是说鸦片战争是“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30.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解决本题的同时注意归纳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指的是清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指的是闭关锁国。“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指的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的是英国,因为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败了中国,取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32.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这一条约是在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3.(1)白银大量外流,政府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削弱,危及国家统治等。(意思相符即可)
(2)摧残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上升等。(意思相符即可)
(3)事件: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做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劝诫身边的朋友家人拒绝毒品;发现毒品犯罪及时报警,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等。(意思相符即可)
【分析】(1)
根据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可得出,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削弱,危及清朝统治。
(2)
根据材料二“‘奴隶贸易(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它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它们的肉体……”可得出,鸦片走私摧残人的身体和精神;根据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可得出,鸦片走私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上升。
(3)
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因此6.26“国际禁毒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面对毒品问题,我们青少年应该远离毒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劝诫身边的朋友家人拒绝毒品;发现毒品犯罪及时报警,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