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1 23:1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分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下图所示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3.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苛刻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5.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痛失宝岛。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依据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从19世纪中期起,外国商船就可以驶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1895年时,它们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是(  )
A.汉口 B.沙市 C.长沙 D.重庆
7.以此为契机,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这个“契机”是指(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
C.三国干涉“还辽” 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8.右面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局部),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第8题图
A.① B.② C.③ D.④
9.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0.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该政策是美国在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应指(  )
A.协定关税 B.门户开放
C.闭关锁国 D.民主共和
11.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都是从海上先进犯广东,接着沿海岸线一路北上进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在黄海海战后夺取了制海权,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从以上的近代战争我们可以得出( )
A.广东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B.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C.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导致日本夺取制海权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2.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3.19世纪末,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总主笔立德禄荒谬地宣称:“中国应该被瓜分,如果它不能管理自己,那么有人能够并且愿意管理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为了给列强瓜分中国制造舆论
②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暴露了中国的虚弱
③反映《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
④表明清政府甘愿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4.图史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结合图①形势示意图,整理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①丰岛遇袭,战争爆发 ②威海失守,北洋覆灭
③旅顺血战,日军屠杀 ④平壤陷落,黄海激战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15.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无暇东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门户开放”的照会,即“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的背景是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没有参与瓜分中国狂潮
B.“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C.“门户开放”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D.“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一致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材料一中的“此日”是指何时发生的何事 “公”是指谁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2)为材料二中的“东沟、致远”加个注释。“贼”是指什么
材料三 一发炮弹不幸击中军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军舰沉没。他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他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他决心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3)材料三中的他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赴死
(4)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敬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这种方式牺牲不值得。你的看法呢 试简述理由。
材料四 ……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5)根据材料四,概括其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5.ACCDD 6-10.BCCDB 11-15.ABAAD
16.(1)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海战。邓世昌。
(2)“东沟”即黄海大东沟,“致远”即致远舰(号)。“贼”指的是日本侵略者。
(3)战舰沉没,大部分官兵牺牲,他不愿意独生;同时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宁愿赴死。
(4)“我”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敬佩。在当时的情况下,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国军人为了国家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勇气,体现了中国军人的气节。(言之有理即可)
(5)《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