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宁夏各地八年级历史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宁夏各地八年级历史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1 23: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A.
B.
C.
D.
2.(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3.(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的口号是( )

A.救亡图存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4.(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5.(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
6.(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
A.武汉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7.(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2019年5月4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说:“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掀起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百年历史。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在万里之遥的东方古国引发蝴蝶效应,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文中的“一场运动”是指(  )
A.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8.(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阅读材料我们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学生是因为听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消息开始罢课的
B.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任何成果
D.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9.(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巴黎和会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国民革命
10.(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2022·宁夏吴忠·八年级期末)“-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12.(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无产阶级的壮大
13.(2022·宁夏中宁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00000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14.(2022·宁夏石嘴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饱受外来欺凌,值得庆幸的是先进的中国人从未沉沦,他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救亡图存运动,开展了近百年荡气回肠的近代化的探索进程。
材料一 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 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和哪一救国运动密切相关?
(2)材料二中“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先进的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进行了戊戌变法,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位?
(3)材料三中的陈独秀于1915年开始领导了哪一救国运动?
15.(2022·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1)请你将示意图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自强”“变法”“革命”分别对应什么历史事件?是由哪些历史人物引领的?
(3)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请你说一说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该首选查阅的刊物是《新青年》,D项符合题意;AC项与戊戌变法有关,B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创造了“她”字,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D【解析】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故选D;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共同目标,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AB;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排除C。
4.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可知,作者的意思是对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要提起公诉来维护民国法治;又要释放被捕学生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故A符合题意;民主科学精神、民主法治精神、民主革命精神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正确,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B正确;武汉、南京、重庆不是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转移的城市,排除ACD。故选B。
7.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中的“一场运动”是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最后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符合题意;BCD项与“巴黎和会”等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掌握五四运动的内容、原因和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8.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故正确答案为B。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五四运动,而不是学生是因为听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消息开始罢课,故A项错误;五四爱国运动的前期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以后,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拒绝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了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C项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任何成果说法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D项说法错误。ACD说法均错,故选B。
9.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运动是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一二 九运动是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0.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故A符合题意;中共二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是解题的关键,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1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首先是在上海望志路,然后因故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今年是2021年,2021—1921=100,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项AB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月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B符合题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无关,A不符合题意。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条件,C不符合题意。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21年、叔衡、上海、润之、共产主义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1919年,中共二大是1922年,中共七大是1945年,所以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1921年、叔衡、上海、润之、共产主义者”是解题的关键,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4.(1)洋务运动
(2)签订《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顺序可颠倒)
(3)新文化运动【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奕 ”“李鸿章”“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因此材料一中的人物和洋务运动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此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从此,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因此,“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进行戊戌变法的最著名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顺序可颠倒)。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它经历了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的过程,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其中典型事件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5.(1)① 洋务运动②民主与科学
(2)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
辛亥革命:孙中山等。
(3)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分析】(1)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国近代化呈阶梯式上升,故可知①洋务运动,②民主与科学。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变法”是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是指辛亥革命,代表人物是孙中山等,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