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第三节: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对一个大型工厂来说,要有一个指挥中心,控制着原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以保证整个企业的高速运转; 同样,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细胞之所以能够保证各项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细胞内拥有一个“控制中心”
—— 细胞核细胞核存在于什么细胞中?除了原核生物、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少数细胞外,其他真核细胞均有!!一、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二、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功能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资料分析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黑色美西螈白色美西螈讨论: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细胞核黑色美西螈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资料分析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讨论: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由细胞核控制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资料分析资料3:变形虫切割实验讨论:分析资料3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变形虫的生命活动主要由细胞核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资料分析资料4: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讨论:资料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有关?细胞核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构建有关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分裂间期分裂期螺旋化、变粗、变短解螺旋染色质
[丝状]染色体
[杆状]故: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二、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仁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核孔对于一个细胞能不能只有细胞核或者只有细胞质?不能,必须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染色质?总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什么关系?【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下列哪一种构造,有如细胞的生命中枢,若除去后细胞会逐渐停止代谢而死亡 (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
D.具有双层膜结构
CA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 )
A.蛋白质和酶 B.蛋白质和磷脂
C.蛋白质和DNA D.蛋白质和RNA
4.关于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 )
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式
B.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式
C.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式
D.不同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式CB5.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 (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线粒体供能
C.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D. 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D伞藻人教版 必修一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同步练习
※典题例析 规律总结※
【例1】如图,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进行幼体嫁接,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D.第一次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要通过实验证明细胞核决定伞帽的特征,需要同时进行对照实验,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因假根中除细胞核外还有其他物质或结构,故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或代谢的调控中心,故A、B错;因性状的表达除受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外,还受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及原有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物质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D错。
答案:C
温馨提示:实验的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如上述例题中,因无对照实验,故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
【例2】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相同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解析: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是不同的,在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中,核仁的数目较多,体积较大,这是因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内的液体称为核液或核基质,而细胞液主要指植物液泡中的液体;核孔虽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并不是任意通过的通道,并且细胞核内的DNA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只在核中储存和复制。答案:A
教您一招: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解答时应事先突破以下知识点:
(1)染色质(或染色体)的成分和特性。
(2)核膜、核孔的结构及特点。
(3)核仁的功能。
【例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B.在显微镜下观察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A项核膜属于生物膜,其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B项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不分裂时呈染色质状态,观察不到。C项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孔道,但核内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只在核内储存和复制。D项原核细胞的拟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有DNA。
答案:A
教您一招: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以及与原核细胞拟核的区别。解答本题时应明确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及其所具有的功能,再结合原核细胞的结构等有关知识予以分析判断。
【例4】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根据上述结果回答:
(1)正常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核部分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去核后三天,再植入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该实验与(2)进行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在真核细胞中,凡是失去细胞核的细胞,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分裂,如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韧皮部中成熟的筛管细胞等。人工去核后的细胞也不能存活多久,离开细胞质的细胞核存活的时间比离开细胞核的细胞质存活的时间还要短。如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细胞质的代谢逐渐减慢,运动也减慢并逐渐趋于停止,最后死亡,但当在其死亡之前植入一个新的细胞核后,又能恢复生命活动。离开细胞质的细胞核将很快死亡。这个实验表明,变形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1)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2)失去了细胞核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3)细胞核失去了细胞质中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应 (4)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温馨提示:正确理解细胞质、细胞核与代谢的关系
(1)细胞质与代谢的关系
①活细胞中的细胞质不断流动,有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从而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物质和有关条件。
②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③各种细胞器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在代谢活动中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细胞核与代谢的关系
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②细胞核控制细胞质的代谢活动,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和能量,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小试高考※
(2011年江苏卷)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右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
解析:放射性头部不可单独进入细胞核,而放射性微不可单独进入,所以A错;从图中所给信息不能得到B结论;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C正确;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穿过细胞膜,所以D错。
答案:C
※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D.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2.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3.下列关于模型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
B.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C.实物模型的制作首先要考虑是否美观
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
4.下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性状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性状
C.细胞质与细胞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D.细胞核与细胞分裂、分化密切相关5.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下列叙述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 ( )
A.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完成C.离开细胞的细胞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也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离开细胞的细胞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不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6.真核细胞单位核膜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 A.胰岛细胞 B.造血干细胞C.浆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7.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错误叙述是 (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
C.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8.(改编)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C.核膜由两层生物膜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的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不具有选择性
二、非选择题
9.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结构4是________。
(3)[3]________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蛋白质类物质通过[ ]进入细胞核。
(4)图中可见[1]________和[5]________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5)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①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核核膜中的蛋白质成分。③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材料:细胞核核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⑤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2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 mL的细胞核核膜样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右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试回答:
(1)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 ] ,它是由 层膜构成的,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 ] 进入细胞核的。
(2)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遗传信息存在于其组分的 上。
(3)结构[②] 的功能是 。
参考答案:
1.A 解析: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D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C 解析:本题考查模型构建的知识,实物模型的制作首先要模拟真实,然后考虑美观。4.D 解析:蝾螈受精卵横缢为两部分:无核部分与有核部分相互对照;后来无核部分挤进细胞核后与之前自身前后对照,均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C 解析:各种细胞结构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整体中,才能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离开了细胞的各种细胞器,都不能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病毒的一切生命活动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6.D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适应。胰岛细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造血干细胞能够增殖分化为血细胞;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这三种细胞的代谢旺盛,核孔数目较多;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分裂增殖,也不具有分泌功能,代谢不旺盛,因此核孔数目最少。
7.B 解析: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形态为细长的丝状,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每条染色质细丝就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一条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由此可见,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只有B项叙述错误。
8. 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非环状结构;②是核仁其功能是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的,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9.(1)真核 (2)核仁 (3)染色质 DNA 2 (4)内质网 核膜 (5)①验证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 ⑤向乙试管中滴加2 mL的蒸馏水 向甲、乙两试管中各滴加等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⑥甲试管中液体变为紫色,乙试管中液体无颜色变化 ⑦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0、(1)[③]核膜 两 [④]核孔 (2)[①]染色质 DNA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人教版 必修一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学案
【高效导航】
学习目标:
①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②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③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3.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看”—知识经纬
“导”—自主预习
一、分布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和哺乳动物成熟的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二、结构
1.核膜
结构: 层膜结构。
作用:把核内物质与 分开。
2.染色质
(1)物质组成:由 和 组成,其中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形态及特点:极细的丝状物,易被 染成深色。
(3)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核仁
作用: 与 的合成以及 的形成有关。
4.核孔
作用: 实现核质之间的 和 。
三.功能:细胞核是 ,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
四.模型建构
1.概念: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 的 的描述。
2.类型:物理模型、 模型、 模型等。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3.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要注意: 、 应放第一位,还应考虑艺术性、成本低廉等等。
五.细胞小结
1.细胞作为基本的 ,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 、高度有序地进行。
2.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学”—互动探究
探究一:细胞核的功能
阅读课本52页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美西螈细胞核移植的试验,说明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
提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2)从横缢蝾螈受精卵实验可以看出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
提示:蝾螈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3)分析变形虫切割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具有应激性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谁有关?
提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而与伞柄无关。
(5)你能总结出细胞核有哪些功能吗?
提示:生物的性状遗传、代谢都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即: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经典回眸】汉麦林(Hammerlin)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a),再在近杯处切断(e),此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最终不能再生第二个杯(d);(e)处不能再生出其他部分;(a)处可以再生一完整个体(f),将其切断后的(g)处,还可再生一完整个体。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
A.决定杯状藻的藻杯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B.决定杯状藻的藻杯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C.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
D.条件不足,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解析】茎b中无细胞核,最终不能再生第二杯d,而a处可以再生一完整的个体,可推测决定藻杯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可能来自于细胞核。
答案:B
【变式训练】1.下图是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
⑴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
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伞柄中段嫁接到乙种伞藻的 上。
②将乙种伞藻的部分伞柄中段嫁接到甲种伞藻的 上。
⑵嫁接后,两种伞柄上长出的伞盖的情况是:
① 。
② 。
⑶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 。
探究二:细胞核的结构
阅读课本53-54页,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如何?
提示:(1)核膜:
结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外膜上附着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膜相连,其上有核孔。
化学组成: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功能:①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主要是DNA)与细胞质分隔开。
②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
(2)核仁:是一种匀质的球形、无膜结构的小体。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染色质与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
名称
项目
染色质
染色体
同一物质
成分相同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性质相同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相同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不同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两种形态
细长丝状
杆状或圆柱状
3.如何理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提示: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DNA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亲子代在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
(2)细胞核控制着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使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DNA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经典回眸】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C.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解析】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是不同的,例如,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如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中核仁数目较多,体积较大;而在一些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细胞(如精细胞、肌细胞等)中,核仁很小或根本没有(因为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细胞核内的核孔虽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并不是任意物质通过的通道,并且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一般只在核内贮存或复制,并不进入细胞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许多核糖体,是正确的。
答案:A
【变式训练】 2.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C.染色体中的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探究三: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阅读课本55页,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精子几乎无细胞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它们的存活时间都很短,这说明了细胞核与细胞质有什么关系?
提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即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而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物质和能量。细胞核与细胞质具有彼此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2.为什么说细胞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统一整体?
提示:(1)从结构上看:
①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可以相互沟通。
②核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等互相连接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2)从功能上看: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虽不相同,但它们是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从调控上看:细胞核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是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细胞的整个生命活动主要是由DNA调控和决定的,从而使细胞形成一个整体的调控系统。
(4)从与外界的关系上看: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因此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经典回眸】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下列叙述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 ( )
A.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完成
C.离开细胞的细胞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也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离开细胞的细胞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不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C
【变式训练】3.如下图,用动物受精卵做下列三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退化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 。
(2)把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 。
(3)给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里移入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胞分裂。这说明: ____________ 。
变式训练参考答案:1.(1)① 带核的假根段 ② 带核的假根段 (2)①甲种伞柄中段长出乙种伞盖 ②乙种伞柄中段长出甲种伞盖 (3)伞盖形状是由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2.C 3.(1)细胞核离开细胞质不能生存 (2)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不能独立生存 (3)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思”—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收获
内容
疑点
内容
“练”—课堂自测
1.下列关于制作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制作模型时,为了使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明确,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结构,因此模型的美观是最重要的
B.在制作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
C.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D.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2.对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B.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C.不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D.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核膜是单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4.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中,最本质的是 ( )
A.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
B.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
C.细胞核与生命的延续性密切相关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控制中心
5.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参考答案:1.A 2.D 3.A 4. D 5.D
人教版 必修一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技能目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由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原核细胞的结构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单凭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化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边看图边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屏幕展示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肝细胞、骨骼肌细胞、蚕的丝腺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图片,提示学生观察这些细胞的细胞核,请学生指出他们的细胞核有什么不同。
提示:①形状差异:有圆形、瓣形(如人的白细胞)、分枝形(如蚕的丝腺细胞);②数量差异:大多数细胞只有一个核,有二个核的(如肝细胞),还有多个核的(如骨骼肌细胞),极少数细胞无核(如人的成熟红细胞、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
虽然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形状有差异,数量也不同,但是他们的结构是大致相同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两种美西螈细胞核移植
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细胞中
横缢螈受精卵
用头发横缢蝾螈受精卵,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将变形虫切成两半
将变形虫切成两半, 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
将两种伞藻的帽、柄、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与核移植
2.完成以上表格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细胞核的结构
(一)核膜:1、结构:(1)双层膜,内膜与染色质丝相连,外膜与内质网相连通。外膜的外表面上有核糖体附着。(2)核膜并不是完全连续的,有许多部位核膜内外两层相连,形成核孔。2、功能:使核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1)化学反应的场所。在核膜上有多种大量的酶,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核膜在细胞周期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2)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孔道。大分子物质如mRNA可通过核孔,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核膜。实际上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核仁:1、结构: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因为它的折光性较强,与细胞的其他结构很容易区分。它通常是单一的或者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2、功能:是某些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期间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
(三)染色质:是真核细胞在间期中由DNA和蛋白质以及少量RNA所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1、DNA、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可表示为: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比较
染色质
染色体
同一
物质
成分相同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特征相同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相同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不同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两种形态
细长的丝状
杆状或柱状
3、功能: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探究三:模型建构:
1模型: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2二描述特点: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具体实物或其他形象化手段、通过抽象的形式等。3类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探究四:细胞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1从结构上看: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1、细胞核和细胞质通过核孔可以相连通;2、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等相互连接成完整的生物膜系统;3、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2从功能上看:细胞的不同结构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合作的,如蛋白质类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是由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等结构协调完成的。3从调控上看: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细胞核内的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4从与外界的关系上看: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信息交流。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信息交流。因此,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5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看:(1)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质而独立生存,这是因为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胞质提供。(2)无核的细胞质也不能长期生存,这是由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的,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寿命较短,含细胞质少的精子寿命也很短。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的整体性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
【思考感悟】既然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那么核膜还具有选择透过性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3节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十、教学反思
细胞是很微小的结构,细胞核则更小,所以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些极细微的结构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了大量的细胞结构名词,细胞结构与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并通过列表对比等方法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识记。
这部分的教学,还应该注意加强系统的教学观,即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主要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功能引出对应的结构,把握两者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