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综合测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综合测评(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12 09: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综合测评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手电筒发射出来的光线,类似于几何中的(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折线
2. 下列各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 B C D
3.如图1,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A,B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D.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图1 图2 图3
4. 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的对角线共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5. 若∠1=25°12′,∠2=25.12°,∠3=25.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2 B.∠2=∠3 C.∠1=∠3 D.∠1=∠2=∠3
6.如图2,已知∠AOB=90°,则射线OB表示的方向是(  )
A.南偏西55° B.北偏西35° C.南偏东55° D.北偏东35°
7. 如图3,已知∠AOB=90°,∠BOC=15°,OC平分∠AOD,则∠BOD的度数是(  )
A.75° B.60° C.65° D.55°
8. 已知线段AB=10 cm,C为直线AB上一点,且AC=2 cm,D为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  )
A.4 cm B.6 cm C.4 cm或5 cm D.4 cm或6 cm
9. 图4所示的是一副特制的三角尺,用它们可以画出一些特殊角.在下列选项中,不能用这副三角尺画出的角度是(  )
A.18° B.108° C.82° D.117°
图4 图5
10. 如图5,C,D是线段AB上任意两点,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DB的中点,若AB=a,MN=b,则线段CD的长是(  )
A.2b-a B.2(a-b) C.a-b D.(a+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6,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这样做能缩短航道,这是因为   .
图6 图7 图8
12.1.45°=   ′=   ″.
13.钟表上显示6时20分,则此刻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14. 已知∠AOB=80°,∠AOC=30°,OD平分∠BOC,则∠BOD的度数为_________.
15. 如图7,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点M为AD边的中点,将纸片沿BM,CM折叠,使点A落在A1处,点D落在D1处.若∠1=30°,则∠BMC的度数为  .
如图8,线段AD=16 cm,线段AC=BD=10 cm,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为_______c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
17.(6分)如图9,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c,使c=2a﹣b.(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
18.(8分)如图10,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
(1)求∠AOB的度数;
(2)若OE=1,求扇形EOF的面积.(结果保留π)
19.(8分)如图11,C为线段AD上一点,B为线段CD的中点,AD=20 cm,AC=12 cm.
(1)图中共有_________条线段;
(2)求线段BD的长;
(3)若点E在线段BD上,且BE=3 cm,求线段AE的长.
20.(8分)如图12所示,AB为一条直线,OC是∠AOD的平分线.
(1)如图①,若∠COE为直角,且∠AOD=60°,求∠BOE的度数;
(2)如图②,若∠DOE:∠BOD=2:5,且∠COE=80°,求∠BOE的度数.
(10分)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如图13,O是线段AB上一点,C,D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当AB=10时,求线段CD的长.
(1)下面是小明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的分析及解答过程,请你补全解答过程;
思路方法 解答过程 知识要素
未知线段转化→
已知线段
… 因为C,D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所以CO=AO,DO=____.
因为AB=10,所以CD=CO+DO=AO+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段中点的定义
线段的和、差

(2)小明进行题后反思,提出新的问题:如果点O运动到线段AB的延长线上,线段CD的长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你帮助小明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2.(12分)如图14,∠AOB与∠COD有共同的顶点O,其中∠AOB=∠COD=60°.
(1)如图①,试判断∠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①,若∠BOC=10°,求∠AOD的度数;
(3)如图①,猜想∠AOD与∠B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若改变∠AOB,∠COD的位置,如图②,则(3)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猜想.
附加题(共20分,不计入总分)
1.(5分)如图1,数轴上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10,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若点M和点N同时出发,求运动3秒后,线段MN的中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
图1
18.(15分)已知将一副三角尺(直角三角尺OAB和直角三角尺OCD,∠AOB=∠CDO=90°,∠COD=30°)如图2-①摆放,点O,A,C在一条直线上,将直角三角尺OCD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变化后如图2-②③摆放.
(1)如图①,当点O,A,C在同一条直线上,∠BOD的度数是__________;
(2)如图②,若要OB恰好平分∠COD,则∠AOC的度数是___________;
(3)如图③,当三角尺OCD摆放在∠AOB内部时,作射线OM平分∠AOC,射线ON平分∠BOD,如果三角尺OCD在∠AOB内绕点O任意转动,∠MON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其值;如果变化,说明理由.
(广东 何立荣)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综合测评参考答案
一、1.B 2.B 3.A 4.C 5.C 6.C 7.B 8.D 9.C 10.A
二、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2.87 5220 13. 70°
14. 25°或55° 15. 105° 16. 10
三、17.解:如图1所示,线段CB为所求作的线段.
18.解:(1)因为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所以∠AOC=2×25°=50°.
因为OC是∠AOB的平分线,所以∠AOB=50°×2=100°.
(2)扇形EOF的面积为π×12×=π.
19. 解:(1)6
(2)因为AD=20cm,AC=12cm,所以CD=AD-AC=8 cm.
因为B为线段CD的中点,所以BD=CD=4 cm.
(3)AB=AD-BD=20-4=16(cm),AE=AB+BE=16+3=19(cm).
所以线段AE的长是19 cm.
20. 解:(1)因为∠COE是直角,所以∠COE=90°.所以∠AOC+∠BOE=90°.
因为OC是∠AOD的平分线,∠AOD=60°,所以∠AOC=30°.所以∠BOE=90°-30°=60°.
(2)设∠DOE=2x°,则∠BOE=3x°.
因为OC是∠AOD的平分线,∠COE=80°,所以∠AOC=∠COD=80°-2x°.
所以2×(80-2x)+5x=180,解得x=20.所以∠BOE=3x°=3×20°=60°.
21. 解:(1)BO BO AB 5
(2)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如图2,因为C,D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所以CO=AO,DO=BO.
因为AB=10,所以CD=CO-DO=AO-BO=AB=5.
22.解:(1)结论:∠AOC=∠BOD.
理由:因为∠AOB=∠COD=60°,所以∠AOC+∠BOC=∠BOD+∠BOC.所以∠AOC=∠BOD.
(2)因为∠BOC=10°,∠AOB=60°,所以∠AOC=50°.所以∠AOD=∠AOC+∠COD=50°+60°=110°.
(3)猜想:∠AOD+∠BOC=120°.
理由:因为∠AOB=∠COD=60°.所以∠AOD+∠BOC=∠AOB+∠COD﹣∠BOC+∠BOC=∠AOB+∠COD=120°.
(4)不成立.猜想:∠AOD+∠BOC=240°.
理由:因为∠AOB=∠COD=60°,所以∠AOD+∠BOC=360°﹣60°﹣60°=240°.
附加题
解:(1)60° (2)75°
(3)不变.
因为OM平分∠AOC,ON平分∠BOD,所以∠MOC=∠AOC,∠DON=∠BOD.
因为∠MOC+∠DON=∠AOC+∠BOD=(∠AOB-∠COD)=×(90°-30°)=30°,
所以∠MON=∠MOC+∠DON+∠COD=30°+30°=60°.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