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淡、浅”等13个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能够发现段落中的关键句。
4.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能选择一幅图,用几句话描写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1.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地方。(板书“西沙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采。
播放视频片段。
西沙群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直观感受。)
(板书课题)理解“富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学生小组内自读、自学,并交流自学情况。)
重点提示:
“饶”:要注意正音。
“粪”:是前鼻音。
(对于生字的读音要和同学们多交流,同时准确识记。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C.说说对西沙群岛的印象。课件展示:
欣赏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学生自主交流,并回答。)
D.找准重点和顺序。
(1)找准重点。
(2)确定顺序。
在读书的基础上,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学生小组交流: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整体了解海底的物产。
过渡:根据咱们的游程安排,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神奇的海底世界。
(1)找一找,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写海底的物产的,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 )、( )、( )。
(在学生小组内交流、画出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指名回答。)
(2)海底的物产有什么特点呢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海底有( )的珊瑚、( )的海参、( )的大龙虾、( )的鱼。
(学生用符号在课文上标出,指名回答。)
2.具体了解海底的物产。
(1)体会描写珊瑚的句子。
①读懂意思。根据以上填空,让学生再读描写珊瑚的句子。课件展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学生读句子,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②体会写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珊瑚比作盛开的花朵、美丽的鹿角。)
③说话练习:用“有的像……有的像……”说一句话。
怎么理解下面的词语呢
理解“绽开”:利用课件展示形如绽开的花朵、美丽的鹿角的珊瑚的图片,让学生获得感受。
(学生结合课件,交流。)
理解“各种各样”:由于珊瑚的颜色多、形状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会选择“各种各样”这个词,也非常恰当。
这些各种各样的珊瑚是那样美丽,让人百看不厌。把描写珊瑚的句子再读一读。
(学生齐读句子。)
(2)体会描写海参的句子。
①让学生找出描写海参的句子,自由读读相关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海参多,到处都是;爬得慢,从“懒洋洋地蠕动”看出来的。)
②想象说话。课件展示:
海参蠕动时的有关图片。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简单地描述海参蠕动时的样子。)
(3)体会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①表演大龙虾的动作。
(学生自由读书,想象动作,做好表演动作,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②感悟“威武”。
理解“威武”。让学生看图,结合大龙虾的动作,说说“威武”的意思,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学生结合自己的词语积累认为“威风、威严”等可以作为“威武”的近义词。)
体会大龙虾的样子。让学生用“威武”说一句话。体会大龙虾威武得像将军、军人的样子,读出个人的感受。
(学生根据语言积累说句子;说说大龙虾的样子,并通过读表现出来。)
(4)体会描写鱼多的句子。
①感受西沙群岛的鱼多。让学生读一读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学生读这一段,画出描写鱼的句子,学生从“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中体会到鱼的数量多、品种多。)
②感受鱼多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出鱼多的感受来,并想一想,“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一句主要写出了鱼的哪些特点 (可从鱼的形状、颜色等方面来考虑。)
以上是具体描写鱼多的特点,在本段中还有概括写的语句,这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内容。
(学生齐读“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③谈谈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并非真的是说水和鱼各占一半,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的鱼多、“物产丰富”的特点。)
海底有成群结队的鱼,还有哪些鱼呢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有关海鱼的资料说。)
课件出示:
几种鱼的画面。
④说话训练。
根据老师的问题,学生说一说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课件展示:
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长着 ,有的 ,有的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 ,样子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 ,好看极了。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鼓起气来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 , 。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填空。)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练写生字。
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重点指导:
“饶”“瑰”“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飘”“虾”要写得左右均衡。
2.抄写词语,并根据词语的特点归类。
先让学生抄写词语,读好词语,再认真抄写两遍。
PPT出示: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成群结队、飘飘摇摇、茂密、肥料、祖祖辈辈。
词语归类:带数字的词语:五光十色;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杏黄;AABB式词语:飘飘摇摇、祖祖辈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导语:上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读出个人的感情。)
二、感悟理解:
1.感悟“鸟的天下”。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这一段第一句写了这里的鸟多。并引导学生理解语段的关系:“总——分”的关系,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具体的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
(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写法指导。
小练笔。根据第6自然段写作上的显著特点,即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完整,先总写,再具体写,进行小练笔。
课件出示要求:
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
(1)我们的新学校真美啊!
(2)秋天的公园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3)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
(学生自由练习写,先在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评一评,再指名交流评价,重点看学生能否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
三、畅谈收获:
1.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看到西沙群岛如此美丽富饶,你最想说什么呢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可选择以下方式感悟。)
(1)画一画:用你的彩笔画一画西沙群岛的景物。
(2)写一写:写一两句赞美西沙群岛的话。
(3)说一说: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西沙群岛的鱼或鸟。
(4)编一编: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如: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 )。西沙群岛景色美丽,那里的海水( ),海底有( ),海滩上( )。西沙群岛的物产也很丰富,海里有( ),海岛上有( )。
师小结: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2.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总起(1)是个可爱的地方
海水 五光十色
富饶的西沙群岛 分述(2-6)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海岛 鸟的天下
总结(7)更加美丽富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关注边读书边有针对性地进行标注。在反复地读书、感悟、体会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积累、记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在教学时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或演绎或归纳,明确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西沙群岛每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根据每个段落的特点,灵活运用和把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习得表达方法,为下一篇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不足之处: 本堂课也有一些没有做到的地方,如在自学部分,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