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16: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融、侧”等11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
4.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5.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是什么样的呢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小兴安岭”,那里非常美丽,像个大花园。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认识小兴安岭的位置。
出示地图,找一找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书。)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
PPT出示:
兴、融、侧、浸、欣、乳、梢、舍、显、材、膝、临、库
(让学生单独认读生字。)
再读生字,课件出示:
侧着 欣赏 乳白色 树梢 宿舍 显得 药材 来临 宝库
(学生自由读,抽读,“开火车”读。)
②指导生字的书写。
脑 袋 严 实 挡 视 线 坛 显 材 软 刮 库
重点提示:
可用加偏旁的方法,如,“当——挡”“云——坛”“见——视”。
可用换偏旁的方法,如,“恼——脑”“钱——线”“吹——软”。
3.把握课文脉络。
(1)找中心句。
让学生快速读课文,文中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请找出来。
(学生速读后,找到了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并读一读。)
PPT出示: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文章的中心句,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点明了中心。齐读这一段,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景色诱人、花园、宝库。)
(2)把握文章脉络。
知道了文章的中心句,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围绕着中心句来描写的呢 (本文从第2~5自然段分别写了春、夏、秋、冬的景色,所以本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读好片段,感受春天的美丽。
(1)找出描写的景物。
学习提示:
认真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作者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并体会情感。
(学生读书,画出描写春天的景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出示句子:
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说说树木的特点——体会“抽出”的意思——读好句子。
为什么用“抽”字,换成“长”字行不行 比较句子,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课件展示: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引导学生什么叫“抽”,你们能表演一下这个动作吗
(学生读后,自由交流,使用“抽出”一词,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地长出来的样子表现了出来,让人觉得树木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一样,把树木当成了人来写,显得很生动。)
根据学生的感悟,让学生读好描写枝条的句子。在读到“抽”时,要快,不拖,齐读。
②“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说说积雪的特点——体会积雪融化、小溪满满的样子——读好句子。
注意了解“汇”字,用它说明了什么 (溪水一下子都往一个方向流淌着,好像都动了起来。)
③“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说说小鹿的特点——体会小鹿的悠闲和可爱——读好句子。
指名读,它们都在干什么 表演。(侧着脑袋。)
其他同学思考问题:这些小鹿这时候会看到什么 在想些什么呢
你们知道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拟人)
齐读:你们看小兴安岭的春天多美啊,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你能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小兴安岭的春天吗
(3)想象朗读,读出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①想象描写的画面。
②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
课件展示:播放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图片。
(学生看图后,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美丽的景色。)
③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美丽的景色,要读出生机勃勃的感受来。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朗读好第2自然段。)
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句子在脑海中转换成画面;边想边读,想象着画面读书。课后,请同学们把课文的其他段落读好。
2.品读词句,感受夏天的生机。
(1)感悟夏天的景色。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描写夏天的小兴安岭时,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
(学生反复读书后,画出有关的语句,再指名反馈:树木、雾、太阳、野花。)
(2)品读词句,感受生机。
①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蓝蓝的天空。
(学生理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意思,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得勃勃生机。)
②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学生读书体会,特别是用得好的“浸”字,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选择意思,并体会用词的 好处。一个“浸”字说明了雾很多很浓,水汽很大,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
③太阳出来了,千万缕耀眼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描写了什么景色 (作者写出了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上的美丽景色。)
另外,作者还描写了美丽的野花,这里的野花颜色多而美丽,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并体会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3)总结学法。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夏天的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就像美丽的花园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学生回顾,交流总结学法:先读课文,然后找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并画出来。再读书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最后通过读表达自己的心情。概括一下即是“读—找—画—说—读”。)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在书写前先读读,再抄写。
1.抽读词语卡片,注意其中的生字。采取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领读等方式。
PPT出示:
脑袋 严严实实 挡住 视线 刮风 舌头 可口 名贵 小兴安岭 木材 宝库 乳白色 树梢 临时
(2)练习用生字组词。(学生根据生字的意思,任意组词。)
(3)练习用“严严实实”说话。
2.指导书写生字、词语。
(1)按照不同的结构把生字归类。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观看,然后每个字写两遍。)
(3)抄写词语。
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抄写一遍,自己觉得比较难写的字、词,可以多写几遍。
(4)互动评价。
学生相互纠正错误,评价优缺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那里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你能说说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收获了什么吗
(学生交流,从课文内容或者课文的写作方法,或者课文语言表达等方面谈。)
二、感悟理解
合作学习,感受秋冬的景色。
(1)感受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象。
学生就用这个方法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学生自学秋季和冬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要求自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然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兴安岭秋天景物的句子,并画下来,小组交流,谈谈对重点词的体会。
(从“飞舞”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各种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美。还可以体会到这里的树木的种类特别多。)
小兴安岭真的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很多的水果呢!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直流口水。
(2)感受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象。
①感受雪大。
要求学生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描写冬天雪很大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从“积满、厚厚、没过膝盖”等词语中体会到这里的雪很大。
根据个人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②其他动物。
通过读书,画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知道这里还有紫貂、黑熊、野兔、松鼠等可爱的动物。
白雪皑皑,云杉枝繁叶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兴安岭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话
(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运用赞叹的口吻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总—分—总”的结构,写清景物的特点。)
2.拓展延伸。
导语:我们的家乡也非常美丽,你知道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吗 课件展示:
家乡景物的图片。
(学生观看家乡的图片,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说一说。教师随机指导,提示写话的注意事项:
(1)注意表现自己印象最深的特点和感受;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3)语句通顺,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
板书设计:
   春 抽出新枝 生机勃勃  
     夏 葱葱茏茏 万物生长 大花园
 美丽的小兴安岭  秋 落叶飞舞 硕果累累   巨大宝库
          冬 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借助多媒体,从视觉渲染入手,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用这些美丽的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如诗如画的阅读环境。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与学生共同走进声音的世界,让视觉与听觉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 由于我的经验甚少,缺乏对课堂中生成问题的应变能力。例如,当学生的回答和我设计的答案不一样时,我不知该说什么,于是选择继续讲我的,没有理会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