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 年山东烟台) 距今约 20 万年, 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 即早期智人。 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 的一手史料(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2.(2021 年贵州安顺) 如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 经测定, 其生活在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据此判断, 这一原始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丁村人
D. 半坡人
3.(2021 年贵州毕节)(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 为距今约 70~20 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 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 打制 B. 磨制 C. 烧制 D. 炼制
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歌,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其中,“我”( )
①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②已会制造工具③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④已经懂得用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资料显示:“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遗址内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灰烬中有朴树子、烧石、烧骨等物。”材料主要说明北京人( )
A.会制造石器 B.掌握钻孔技术 C.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2021 年海南)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 制衣技术的是( )
A. 石铲 B. 骨耜 C. 骨针、 骨锥、 纺轮 D. 渔叉、 渔钩、 渔网
7.(2021 年江西) 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 能感受到( )
A.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 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8.(2021 年江苏南京)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 以农业产生为上限。 ” 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 北京人的发现 B. 半坡遗址发掘 C. 青铜工艺成就 D. 铁制农具出现
9.(2021 年北京) 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政治制度完备 B. 农业技术进步 C. 海外贸易发达 D. 文学艺术繁荣
10.(2021 年福建)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 稻草的堆积层, 层厚 20--50 厘米, 最厚处超过1 米, 若折算成稻谷, 可达 12 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11.(2021 年湖北黄石) 下列各图中,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的是( )
B. C. D.
12.下图所示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的复原图。导致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 河姆渡人的干栏
圆形房屋复原图 式建筑复原图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建造技术
13.(2021 年湖南邵阳)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2021 年吉林)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 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蚩尤 B. 炎帝和黄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15.(2020 黔南州)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 因为( )
A. 适宜航行、 交通便利
B. 河流湍急、 地势险要, 战略地位重要
C. 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
D. 水源丰富、 土地肥沃, 适宜农业生产
16.(2021 年河南)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 商品贸易较为活跃C. 陶器文化历史悠久D. 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17.(2021 年湖北宜昌) 古史相传, 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 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盘古和女娲 B. 后羿和夸父 C. 炎帝和黄帝 D. 尧舜禹
18.(2021 年江苏盐城) 尧年老时, 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 由舜继承其位。 禹因治水有功, 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 这种做法称为( )
A. 禅让 B. 世袭 C. 分封 D. 专制
19.(2021 年重庆 A 卷) 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 他的眼睛向前突出。 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A. 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 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 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20.直观的图示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做下面图示标题的是(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产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16分)中国历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较多的国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曾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吧!
[看遗物——寻元谋人踪迹]
元谋人牙齿化石
(1)从上图可以看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4分)
[观照片——访北京人遗址]
某同学查找资料时保存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照片。
照片一 照片二
(2)仔细观察照片一中的北京人复原头像。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出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点。(4分)
(3)照片二为北京人使用火的场景想象图。根据照片二,你能说出当时火的用途有哪些吗?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4分)
(4)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有哪些?(4分)
22.(22分)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图一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二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1)请指出图一、图二的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这些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作物话变迁]
图三炭化的稻粒 图四 粟籽
(2)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4分)
(3)稻粒和粟籽在这些历史遗址中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4分)
[居所见发展]
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4)远古居民结束“穴居而野处”,居住的房屋有哪些典型代表?他们实现定居的因素有哪些?(8分)
23.(22分)在我国的远古传说中出现了炎帝、黄帝、尧、舜、禹等杰出人物,他们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河南郑州黄河
岸边的炎黄广场,有万众嘱
目的炎黄二帝塑像(右图)。
塑像以山为体,使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淳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假如你带领游客参观炎黄二帝塑像,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他们的事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今天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的重要意义。(10分)
材料二 传说,尧、舜、禹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继承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于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三 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丹朱(尧之子)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与材料二中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8分)
(3)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我们应怎么看待这些远古时代传说的真实性?(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全优卷(A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 年山东烟台) 距今约 20 万年, 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 即早期智人。 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 的一手史料(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北京人。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1929 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 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 故北京人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 的一手史料。 故选 C。
2.(2021 年贵州安顺) 如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 经测定, 其生活在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据此判断, 这一原始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丁村人
D. 半坡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北京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头像是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一 20 万年, 故选 B; 元谋人距今 170 万年, 丁村人距今 20 万年, 半坡人距今六千年,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 B。
3.(2021 年贵州毕节)(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 为距今约 70~20 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 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 打制 B. 磨制 C. 烧制 D. 炼制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 为距今的 70~20 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 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的 70~20 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故 A 正确; BCD 错误。 综上故选 A。
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歌,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其中,“我”( )
①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②已会制造工具③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④已经懂得用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据题干材料“我来自元谋”可知,“我”是元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我”相关的说法有①②④;与③说法相关的是山顶洞人。故选C。
5.资料显示:“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遗址内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灰烬中有朴树子、烧石、烧骨等物。”材料主要说明北京人( )
A.会制造石器 B.掌握钻孔技术 C.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答案】 C
【解析】据题干材料“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灰烬中有朴树子、烧石、烧骨等物”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选C。
6.(2021 年海南)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 制衣技术的是( )
A. 石铲 B. 骨耜 C. 骨针、 骨锥、 纺轮 D. 渔叉、 渔钩、 渔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 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由此可知, 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技术, 故选 C; 石铲、 骨耜均是农业生产工具, 故排除 AB; 渔叉、 渔钩、 渔网均是捕鱼工具, 故排除 D。 故选 C。
7.(2021 年江西) 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 能感受到( )
A.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 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半坡人。 距今约 6000 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 种植粟。 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过着定居生活, 还饲养猪狗等动物, 打猎、 捕鱼, 会制造彩陶和纺线、 织布、 制衣。 故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 能感受到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故选 B。
8.(2021 年江苏南京)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 以农业产生为上限。 ” 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 北京人的发现 B. 半坡遗址发掘 C. 青铜工艺成就 D. 铁制农具出现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 以农业产生为上限”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 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 B 正确; 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 A 错误; 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 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CD 错误。 故选 B。
9.(2021 年北京) 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政治制度完备 B. 农业技术进步 C. 海外贸易发达 D. 文学艺术繁荣
【答案】 B
【解析】 骨耜、 曲辕犁是耕作工具, 翻车、 筒车是灌溉工具, 都反映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故选 B; 材料中的农业工具, 与政治制度、 海外贸易、 文学艺术无关, 排除 ACD。
10.(2021 年福建)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 稻草的堆积层, 层厚 20--50 厘米, 最厚处超过1 米, 若折算成稻谷, 可达 12 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 稻草的堆积层” 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 故 A 正确; 遗址除了稻谷稻草, 没有发现其他物品, 所以佐证不了河姆渡居民产生物品交换、 使用青铜工具、 推广“牛耕技术, 故 BCD 错误。 综上故选 A。
11.(2021 年湖北黄石) 下列各图中,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的是( )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半坡人。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的是 A, A 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距今约 6000 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 骨器, 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过着定居生活, 还饲养猪狗等动物, 打猎、 捕鱼, 会制造彩陶和纺线、 织布、制衣。 故选 A。
12.下图所示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的复原图。导致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 河姆渡人的干栏
圆形房屋复原图 式建筑复原图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建造技术
【答案】 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不同地域的原始居民建造不同样式的房屋,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故选A。
13.(2021 年湖南邵阳)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先民已经从事原始农业, 如: 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 B。
14.(2021 年吉林)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 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蚩尤 B. 炎帝和黄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 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 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故选 B。
15.(2020 黔南州)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 因为( )
A. 适宜航行、 交通便利
B. 河流湍急、 地势险要, 战略地位重要
C. 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
D. 水源丰富、 土地肥沃, 适宜农业生产
【答案】 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 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 土地肥沃, 适宜农业生产, 故 D 符合题意; 适宜航行、 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排除 A; 河流湍急、 地势险要, 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 排除 B; 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排除 C。 故选 D。
16.(2021 年河南)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 商品贸易较为活跃C. 陶器文化历史悠久D. 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答案】 C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可知, 陶瓶是生活用品但不是农耕工具, 排除 A。 这些陶器看不出来是交易的商品,更可能是自用的物品, 排除 B。 前两幅说明未提及是否彩陶, 第三幅明确说明是白陶, 排除 D。 图中文物都是距今四五千年, 所以说历史悠久。 故选 C。
17.(2021 年湖北宜昌) 古史相传, 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 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盘古和女娲 B. 后羿和夸父 C. 炎帝和黄帝 D. 尧舜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 依据所学知识, 距今约四五千年, 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 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故选 C。
18.(2021 年江苏盐城) 尧年老时, 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 由舜继承其位。 禹因治水有功, 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 这种做法称为( )
A. 禅让 B. 世袭 C. 分封 D. 专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禅让制。 禅让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 有能力的人, 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 尧去世后, 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 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 历史上称为“禅让” 。 故选 A。
19.(2021 年重庆 A 卷) 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 他的眼睛向前突出。 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A. 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 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 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 图示文物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吻合, 二者能够相互印证, 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故选 C; 传说和神话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 排除 A; B 项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 传说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考古发现, 排除 D。
20.直观的图示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做下面图示标题的是(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读图知道,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配始等原始部落走向联盟,既华夏氏形成以后,尧、舜、禹时期,采用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选择贤德之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所以说图表显示了禅让制的形成。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16分)中国历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较多的国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曾经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吧!
[看遗物——寻元谋人踪迹]
元谋人牙齿化石
(1)从上图可以看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4分)
[观照片——访北京人遗址]
某同学查找资料时保存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照片。
照片一 照片二
(2)仔细观察照片一中的北京人复原头像。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出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点。(4分)
(3)照片二为北京人使用火的场景想象图。根据照片二,你能说出当时火的用途有哪些吗?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4分)
(4)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1)证据:化石。(2)不同点:①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③身高比现代人矮。(3)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4)原因: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分析题文中图片所示化石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2)图一是《北京人复原头像》,读图可知: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能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4)本小题考查的是北京人。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如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但他们不会种植水稻,蒸煮米饭,也不会人工取火,更无法个体独立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由此称他们为山顶洞人。正是由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曾经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遗址,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2.(22分)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图一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二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1)请指出图一、图二的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这些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作物话变迁]
图三炭化的稻粒 图四 粟籽
(2)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4分)
(3)稻粒和粟籽在这些历史遗址中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4分)
[居所见发展]
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4)远古居民结束“穴居而野处”,居住的房屋有哪些典型代表?他们实现定居的因素有哪些?(8分)
【答案】(1)方法:图一是打制;图二是磨制。说明:人类的生产工具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等。
(2)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半坡居民。(3)说明:我国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4)代表: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因素: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发明陶器等。
【解析】【
【分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将石块限打成相励的石器,所以制作方法是打制;根据图片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同时度居民时期使用的磨制石器,是通过磨制的方法制造的。说明:人类的生产工具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等。(2)根据图片三种的稻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约七千年的同时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根据图片四中的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粟是我国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米和粟的国家。(3)稻米和粟属于农作物,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同养家畜、建造房屋等。
23.(22分)在我国的远古传说中出现了炎帝、黄帝、尧、舜、禹等杰出人物,他们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河南郑州黄河
岸边的炎黄广场,有万众嘱
目的炎黄二帝塑像(右图)。
塑像以山为体,使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淳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假如你带领游客参观炎黄二帝塑像,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他们的事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今天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的重要意义。(10分)
材料二 传说,尧、舜、禹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继承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于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三 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丹朱(尧之子)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与材料二中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8分)
(3)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我们应怎么看待这些远古时代传说的真实性?(4分)
【答案】(1)事迹: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他的妻子螺祖会缫丝,擅长纺织;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2)问题: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说法:不一致。原因:因为材料二说的是这些部落首领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3)观点:远古时代的很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故答案为: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他的妻子螺祖会缫丝,擅长纺织;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2)说明了在当时选举部落首领这种制度竞争很激烈也很残酷。(3)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民族历史,往往被神化,因而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远古传说并非虚无的神话,其中有很多内容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是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