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全优卷(B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全优卷(B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2 12:20: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全优卷(B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的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2022 年新疆建设兵团)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 10 万件石器, 包括刮削器、 尖状器、 石锤等。 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 打制技术逐步提高。 这表明北京人( )
A. 会制作工具 B. 有爱美意识 C. 懂得人工取火 D. 掌握磨光技术
3.(2022年广东)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4.(2022年江苏连云港)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当地传说 B. 地区风俗 C. 经典文献 D. 出土文物
5.(2022年江苏苏州)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6.(2022年贵族黔东南)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7.(2022 年重庆 B 卷)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
A. 原始农业 B. 青铜铸造 C. 纺织业 D. 冶铁业
8.(2022年甘肃白银)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9.(2022年黑龙江龙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10.(2022年甘肃金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11.(2022年山东东营)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
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
12.(2022年江苏南通)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艰苦奋斗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13.(2022年湖南娄底)如图是某远古人类遗址地当时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14.(2022 年山西晋中)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15.(2022 年江西) 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 骨锥, 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可推断出半坡人( )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16.(2022年湖南益阳)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17.(2022 年甘肃平凉) 考古花狂发现,陕酉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型牛耕
18.(2022 年湖南邵阳) 中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19.(2022年黑龙江大庆)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0.(2022年河南)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27分)中国广衰的大地,孕育着早期人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巢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中国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两个区域?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5分)
材料二:
A
B
C
(2)请写出材料二中字母A、B、C所代表的我国早期人类的名称。(3分)
(3)上述三种早期人类中,从总的体质特征看,哪一个不同于其他两个?为什么?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两种原始人类有哪些相同点?(7分)
材料三:
图二 早期原始人类遗物
(4)文物是形象的历史。请将图二中遗物与图一中早期人类对应搭配。结合所学史实,说说从图二文物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5)根据材料二中的生活地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6分)
22.(18分)小明同学对我国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十分感兴趣,为了进一步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小明把拍摄的照片做成了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片一:
(1)名片一中的两幅图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处?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
名片二:
(2)名片二中的图片名称是什么?它是哪流域哪一居民的生活用具?(4分)
名片三:
(3)名片三中的图片是什么谷物?它的大量出现说明了什么?(4分)
名片四:
(4)小明在制作名片四时犯了一个小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4分)
23.(15分)我国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传说,这些传说折射着远古的大量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贵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一中的“轩辕”是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位人物?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孙中山对“轩辕”有什么样的感情?(4分)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传说?(3分)
材料三 先秦时期巨著《吕氏春秋》在描述大禹治水时说:“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3)据材料三指出,大禹采取了什么方法来治理水患?人们为什么称之为“大禹”?(4分)
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堵塞的办法治理洪水,结果失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终于获得成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禹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用火情况: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生活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县
用火情况:知道使用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全优卷(B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的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的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排除C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排除D项。故选 B项。
2.(2022 年新疆建设兵团)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 10 万件石器, 包括刮削器、 尖状器、 石锤等。 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 打制技术逐步提高。 这表明北京人( )
A. 会制作工具 B. 有爱美意识 C. 懂得人工取火 D. 掌握磨光技术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 10 万件石器, 包括刮削器、 尖状器、 石锤等。 ”可知, 北京人会制作工具, A 项正确; "近 10 万件石器, 包括刮削器、 尖状器、 石锤等"与爱美意识无关, 排除 B 项; “近 10 万件石器, 包括刮削器、 尖状器、 石锤等”与人工取火无关, 排除 C 项; “刮削器、 尖状器、 石锤等”与磨光技术无关, 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3.(2022年广东)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答案】A
【解析】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依据材料“13万年”和“两面打制的手斧”可知是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时期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排除B项;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排除C项;铁器时代是春秋后期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年江苏连云港)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当地传说 B. 地区风俗 C. 经典文献 D. 出土文物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出土文物是当时真实开情况的遗存,是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最高,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第二手资料,有参考价值,排除。故选D项。
5.(2022年江苏苏州)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学会种植水稻。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尚未从事农业生产,排除A和B项;半坡人种植的是粟,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年贵族黔东南)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还没有进行农作物种植,排除AB项;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 年重庆 B 卷)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
A. 原始农业 B. 青铜铸造 C. 纺织业 D. 冶铁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稻谷炭化物, 是实物遗存, 是第一手资料, 证明了河姆渡居民从事原始农业, A 项正确; 稻谷和农业工具, 只能证明是农业, 不是青铜铸造、 纺织业、 冶铁业, 排除 BCD 三项。 故选 A 项。
8.(2022年甘肃白银)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答案】C
【解析】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其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C项正确;“集体群居”“采集渔猎”是旧石器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2年黑龙江龙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是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粟最早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项原始人不会种植粟,不符合题意;C项河姆渡人是原始农耕的代表,会种植水稻,不会种植粟,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2022年甘肃金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正是由于地理与气候原因,造成了他们居住房屋与种植作物的不同,A项正确;生活习惯不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河姆渡人、半波人的生产工具都是磨制工具,排除C项;河姆渡人、半坡人都是原始农耕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2年山东东营)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
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化石,远古时代的化石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A项正确;“遗址、传说、文字”都不是主要依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2022年江苏南通)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艰苦奋斗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史记》记载大禹为了治水,曾13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从此他无私奉献,舍家为民的事迹为人所传颂,B项正确;ACD项与“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符,排除。故选B项。
13.(2022年湖南娄底)如图是某远古人类遗址地当时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居住的,B项正确;元谋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云南省元谋县,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2 年山西晋中)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答案】 B
【解析】 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 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 B 项正确; 材料中属于手工业, 排除 A 和 D 项; 图示反映的是审美观念, 不仅仅是会制造陶器, 排除 C 项。 故选 B项。
15.(2022 年江西) 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 骨锥, 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可推断出半坡人( )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答案】 B
【解析】 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 骨锥, 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这些工具都与纺织技术有关, 由此可以推断半坡人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B 项正确; 出土骨器和石器并不代表半坡人会制作玉器和主要种植粟, 更不能够能说明半坡人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排除 ACD 项。 故选 B 项。
16.(2022年湖南益阳)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答案】B
【解析】“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B项正确;黄帝的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弓箭、指南车等,排除A项;大禹治理水患,排除C项;仓颉创造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17.(2022 年甘肃平凉) 考古花狂发现,陕酉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型牛耕
【答案】 C
【解析】 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其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 C 项正确; “集体群居”“采集渔猎”是旧石器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 排除 AB 项;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 排除 D 项。 故选 C项。
18.(2022 年湖南邵阳) 中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答案】 B
【解析】 河姆渡遗址出处的稻谷可以证明河姆渡的先民已经开始培育水稻, 可以用来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B 项正确; 北京人还没有进行农业生产, 排除 A 项; 玉琮和玉璧的出土并不能说明出现农业生产, 排除 C 项; 传说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不是最可信的, 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19.(2022年黑龙江大庆)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答案】C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项正确;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排除A项;黄帝炎帝时期没有治理水患,排除B项;炎帝黄帝时期没有建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2年河南)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姓氏的占99%,由此可知炎帝黄帝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C项正确;百家姓氏,皆自炎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说法夸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27分)中国广衰的大地,孕育着早期人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巢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中国粟作、稻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两个区域?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5分)
材料二:
A
B
C
(2)请写出材料二中字母A、B、C所代表的我国早期人类的名称。(3分)
(3)上述三种早期人类中,从总的体质特征看,哪一个不同于其他两个?为什么?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两种原始人类有哪些相同点?(7分)
材料三:
图二 早期原始人类遗物
(4)文物是形象的历史。请将图二中遗物与图一中早期人类对应搭配。结合所学史实,说说从图二文物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5)根据材料二中的生活地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6分)
【答案】(1)粟作农业起源于①区,稻作农业起源于②区。重要贡献: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
(2)名称: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3)不同:山顶洞人不同于其他两个。 原因:因为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而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猿人。相同点:都居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都会使用打制石器,都主要靠采集和打猎为生,都会使用火等。(4)对应:①一元谋人;②一北京人;③一山顶洞人。信息:①是元谋人的牙齿化石,据测定,这种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②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据此可知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③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据此可知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具有爱美意识(5)特点: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聚集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粟出现于北方,稻出现于南方,得出粟作农业起源于①区,稻作农业起源于②区。重要贡献:根据“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桑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丰富了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多样性;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巩固了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2)本题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和元谋人。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3)(4)(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考查早期人类的居住地域及生产生活状况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以图学史”,学会识图、填图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学会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感悟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22.(18分)小明同学对我国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十分感兴趣,为了进一步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小明把拍摄的照片做成了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片一:
(1)名片一中的两幅图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处?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
名片二:
(2)名片二中的图片名称是什么?它是哪流域哪一居民的生活用具?(4分)
名片三:
(3)名片三中的图片是什么谷物?它的大量出现说明了什么?(4分)
名片四:
(4)小明在制作名片四时犯了一个小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4分)
【答案】(1)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2)名称:人面鱼纹彩陶盆。流域及居民: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3)谷物:人工栽培水稻。说明: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4)错误及改正:将“旧石器时代”改为“新石器时代”。
【解析】(1)依据图一判断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南方潮湿炎热,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依据图二判断是半地穴式房屋,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2)通过识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是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的生活用具。属于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陶器,距今6000年以上。(3)识图可知,谷物:人工栽培水稻。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依据所学可知,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为新石器时代。故错误及改正:将“旧石器时代”改为“新石器时代”。
23.(15分)我国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传说,这些传说折射着远古的大量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贵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一中的“轩辕”是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位人物?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孙中山对“轩辕”有什么样的感情?(4分)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传说?(3分)
材料三 先秦时期巨著《吕氏春秋》在描述大禹治水时说:“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3)据材料三指出,大禹采取了什么方法来治理水患?人们为什么称之为“大禹”?(4分)
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堵塞的办法治理洪水,结果失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终于获得成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禹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案】(1)人物:黄帝。感情: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崇敬和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热爱之情。(2)传说:尧、舜、禹“禅让”的传说。(3)方法:疏导。原因:禹领导人民治水有功,使人民安居乐业,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4)启示: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传说时代的文明。轩辕指的是黄帝,他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他是在涿鹿大战中“平定蚩尤乱”的。孙中山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原因是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世界各个文明中我们华夏祖先最值得称道。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崇敬和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热爱之情。(2)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由此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3)据材料三“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可知,文中所提到的是大禹的事迹。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领导人民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民谋福利的改革精神等.(4)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启示: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用火情况: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生活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县
用火情况:知道使用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