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3 09: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
第七单元
一、延伸阅读。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对景物的__________描写。
2.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句中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理解诗句,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1)下面对“铺”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残阳已接近江面,的确像是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之感。
b.夕阳照在江面上,江面上十分平静,像是有一块地毯铺在上面似的。
(2)“可怜”的意思是( )。
a.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木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天空中挂着精巧的银弓般的新月,由衷地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b.值得怜悯,诗人看到江边夜景想到露珠易碎,新月未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延伸阅读。
校园的四季
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校园的四季。
春天,校园里散发出淡淡的花香,吸引着顽皮的孩子们;小鸟在树梢上歌唱,缓解了孩子们的疲惫。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吸收太阳的光芒,大树用苍老的枝干给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座大房子,周围的小虫子也随着鸟儿的歌声跳起了舞。春天把校园变成了乐园,真是有趣啊!
夏天,校园里一片绿色,仿佛所有东西都变成了绿色的。有时燥热好像减轻了许多,阳光也好像变成了绿色的。大树的叶子为孩子们建起了一座座绿色的大亭子,孩子们在亭子里面玩耍,让这个绿色的大校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傍晚,火烧云布满了天空,金黄色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为孩子们织成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同学们在“毯子”.上收集科学课上需要的材料,秋天的校园变成了金黄色的“博物馆”。
冬天,校园里一片白色,只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轮廓。雪花像朵朵棉花落到地上,为大地盖上了棉被。孩子们在“棉被”上踩来踩去,给被子染上了颜色。真是有趣!
这就是我的母校,我爱校园的四季,我爱我们的校园!
(有删改)
1.这篇短文按照______顺序描写了校园四季的景色。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
3.校园里各个季节的景致不同,春天______,夏天______,秋天______,冬天______。(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4.文章结尾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是( )。
A.首尾呼应 B.埋下伏笔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观看鸟的神奇表演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来到了森林公园中的鸟园。那里的鸟真多,天上飞的、树上站的、草丛中钻的、地上走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到处都是鸟声鸟影,我真是应接不暇。
不知谁叫了一声:“赶快去观看鸟的表演啰!”我和妈妈随着叫声,跟着导游小姐来到了鸟的乐园。哦,观看的人真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你瞧,一位抹着口红、衣着漂亮的红衣少女宣布:“鸟的鸣声表演开始!”首先是乌鸦以它那动听的歌喉“呱呱呱”地唱着,好像在对观众说:“我的鸣声多么好听啊!”接着是长着金黄色羽毛的小黄鸟“叽叽喳喳”地鸣叫着;紧接着是猫头鹰拍打着翅膀,张大嘴巴鸣叫着;最后是聪明的八哥鸟,一会儿学人“呜呜呜”的哭声,一会儿又学人“咯咯咯”的笑声,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更有趣的是观看鸟的智力表演。黄莺学拉车子一摇一晃;鹦鹉爬天梯,步步升高;画眉鸟学算术,计算准确无误。最吸引人的是杜鹃辨认人民币。台下三位观众手中分别拿着壹元、伍元和拾元纸币,聪明的杜鹃飞到手持拾元钱的那位观众手中,把拾元钱衔到嘴里再回到台上。台下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写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
2.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鸟的鸣声表演的顺序词语。
3.文章重点写“______”和“______”这两部分,“鸟的鸣声”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5.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梅雨潭(选段)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①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②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文中画“ ”的句子①和②属于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瀑布飞溅的水花的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梅雨潭“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中( )里的句子,将这样写的好处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重点在写梅雨潭“绿”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是多余的。
B.全文的观察点是:先是在山边,接着在梅雨亭边,最后在梅雨潭边。
C.作者在观察、描绘上极为精细,如写梅雨瀑布的水花,从轻风起来时的飘散状态看,作者觉得像杨花。
D.短文先写“梅雨瀑”,不仅仅是为了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更是为了刻画一幅完整的梅雨潭的绿色图。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残阳 江水 露珠 月亮 静态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境,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2.【答案】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 珍珠 月 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了解。本诗中“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3.【答案】a a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1)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2)此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可怜,可爱的意思。
4.【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诗词的感悟理解能力。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二、1.【答案】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本篇文章依次写了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校园的景色,所以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述的。
2.【答案】傍晚,火烧云布满了天空,金黄色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为孩子们织成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理解和辨析。“傍晚,火烧云布满了天空,金黄色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为孩子们织成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是一个比喻句,将“金黄色的叶子”比作“金黄色的毯子”。“雪花像朵朵棉花落到地上,为大地盖上了棉被”是一个比喻句,将“雪花”比作“棉花”。
3.【答案】鸟语花香 绿树成荫 落叶纷飞 银装素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本文第二段描写了小鸟歌唱、小草发芽、鲜花盛开、老树生长,所以可以用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等词形容。本文第三段描写了夏天校园里一篇绿色,可以用绿意盎然、绿树成荫等词形容。第四段描写了金黄色的秋天,可以用秋高气爽、落叶纷飞等词形容。第五段描写了白色的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等词形容。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本文第一段点名了“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校园的四季”,最后一段又进行了重申,这是一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三、1.【答案】叽叽喳喳 呱呱呱 呜呜呜 咯咯咯 哈哈哈
【解析】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描写声音的词语:叽叽喳喳;呱呱呱;呜呜呜;咯咯咯;哈哈哈。
2.【答案】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首先……接着……紧接着……最后。
3.【答案】鸟的鸣声表演 鸟的智力表演 乌鸦 小黄鸟 猫头鹰 八哥鸟
【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答案】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解析】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答案】我觉得鸟儿像人类一样聪明,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应该保护鸟儿的家园——森林,不捕杀鸟儿,还要号召身边的人们都一起保护鸟类。
【解析】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四、1.【答案】动态 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描写方法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即可分析系得出答案,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要注意区分,写出答案即可。
2.【答案】梅雨潭的绿 梅雨潭的绿 裙幅、少女的心、皮肤、碧玉 柔软、明亮、嫩滑、温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修辞手法使用情况的分析,仔细分析原文中的修辞手法的使用情况,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答案的梳理和分析即可。
3.【答案】这几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梅雨潭的绿盒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了梅雨潭的绿恰到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划线句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的句子中可以分析出所运用到的写作手法是对比,把梅雨潭的绿盒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了梅雨潭的绿恰到好处。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从原文中可以得出答案,第二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是多余的。是错误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