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
第八单元
一、延伸阅读。
中年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用“_______”画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2.从文中找出表示“我”看到中年闰土时的心情变化的词语。
( )→( )→( )
3.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想想他们可能想说什么。
二、课外阅读。
我和鲁迅先生的“奇遇”
我正在时空的隧道中寻找一颗能指引我前行的明“星”,隐约间,我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旁埋头写作。那像隶书的“一”字胡须让我断定他就是鲁迅先生。于是,我和鲁迅先生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先生,”我阿,“我最喜欢看您的书。除了在教材中读您的文章,我还读过您的《朝花夕拾》《呐喊》……还有您的一些杂文集。”鲁迅先生慈爱地看着我说:“哦,不错哦,但我沉得读书还是广泛一点儿好,你还应该多读一些其他人写的好书,文学的、社会科学的和自然科学的书也可以多读一些,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不要光盯一处采,多处采集,酿出的蜜才更香甜呢。”
“先生,”我又接着问,“我虽然喜欢文学,但我要学的功课很多,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我的文学梦是可以实现的吗?”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博,然后深;广,然后专。中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偏科当然不好。你的文学梦嘛,现在说它还太早。梦是什么?梦就是希望吧。希望就像这地上的路一样,本是无所谓有,也是无所谓无的,只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当我还要再问时,鲁迅先生却从我眼前消失了。虽然他走了,但我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去走。
1.“我”为什么能够判定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把读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说的“博,然后深;广,然后专”的意思是( )。
A.博览群书,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才能专心地做某一方面的研究。
B.多读书能培养自己学习的专一性。
C.每类书籍都需要深入地去读。
4.文章结尾说:“我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去走。”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自己“今后的路”的想法。
三、课外阅读。
一件小事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儿,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但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办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活,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停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不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1.给画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件小事”的起因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捞写了______个人物,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
4.文章环境描写精当,请你找到文中第四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
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金钱。她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困难,祖国波兰给成绩优异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虽然她很需要钱用,但是她只留下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金会,以救助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不是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而是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二是重工作不重享受。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家里添置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儿,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为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她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些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朋友很惊讶,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
18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优秀( ) 贫困( ) 荣耀( )
2.作者通过哪三件具体的事例表现了居里夫人三重三不重的精神?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分析。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解答本题从文中找出描写闰土外貌和衣着、体型、姿态的句子即可。
2.【答案】兴奋 吐不出口外去 打了一个寒噤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我”初见闰土时很兴奋,有很多话想说,但又说不出口,但是当“我”听到闰土叫“老爷”时,打了一个寒噤。
3.【答案】闰土心里想:“您现在是我的老爷,是我尊敬的人”。鲁迅心里想“闰土哥,我多么希望您还能像小时候一样给我讲有趣、稀奇的事,我们能无话不谈啊!”
【解析】本题考查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人物的身份进行合理的想象。文中“我”和闰土都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当初天真的小孩了,在闰土的心中,文中的“我”是老爷,是要尊敬的人,不是曾经的玩伴。而对于鲁迅来说,他还是希望能个闰土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谈。
二、1.【答案】通过“那像隶书的‘一’字胡须”来判定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和定位能力。从文章第一段“那像隶书的‘一’字胡须让我断定他就是鲁迅先生。”可知本题答案,我通过“那像隶书的‘一’字胡须”来判定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的。
2.【答案】蜜蜂酿蜜 多读书的益处大,要读多种类型的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的理解能力。首先找出文中相应句子,结合平日积累的比喻知识点作答即可。比喻句包含本体、喻词、喻体,可以使平淡化为生动,使深奥化为浅显,使抽象化为具体。鲁迅先生把读书比作蜂蜜酿蜜,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 多读书的益处大、要读多种类型的书。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并组织语言回答。“博,然后深;广,然后专”说明要先博览群书,发现自己的兴趣,才能专心地做某一方面的研究。
4.【答案】我要向鲁迅先生学习,长大后也当文学家,所以从现在开始我更要好好学习,不偏科,为将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好的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抓住要点,简述与文章所提内容相关的生活中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分析。本题鲁迅先生给作者的建议是读书要广,以此写出自己的感想即可。
三、1.【答案】:“ , 。” ,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学生要读懂句子,根据语境,理解句意,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即可。
2.【答案】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 我请巡警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有起因经过结果。本题要求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起因和结果。起因指事情发生的原因,结果是指这件事最后怎样了。学生通读全文可以在第一段找到起因,简单概括为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结果在文中找到12、13段可以找到,即我请巡警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
3.【答案】4 老女人
【解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六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读全篇可知,文章一共描写了“我”、车夫、老女人和巡警这四个人物。外貌描写是指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动作描写是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语言描写是指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故在这四个人中,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老女人。
4.【答案】第四处环境描写:风停了,路上安安静静。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解析】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它有以下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通读全文可找到第四环境描写即风停了,路上安安静静。在这里就起烘托气氛的作用,自己内心却不安,周围安安静静。
四、1.【答案】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总领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句的理解。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找中心句的方法:①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②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③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④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⑥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⑦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⑧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名中心句。中心句的作用: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2.【答案】优异 清贫 荣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答案】将自己的奖学金只留十分之一,其余捐给需要帮助的穷人。 怕影响工作,拒绝丈夫给家里添置沙发的建议。 将获得的荣誉奖章给女儿当玩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本文第二段描写了居里夫人将自己的奖学金只留十分之一,其余捐给需要帮助的穷人。第
三段描写了居里夫人怕影响工作,拒绝丈夫给家里添置沙发的建议。第四段描写了居里夫人将获得的荣誉奖章给女儿当玩具。
4.【答案】只有放下荣誉,才能树立并追求新的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可以知道,人不能一直盯着过去的成就,这样会使自己失去动力,沉迷于过去的荣誉中,而应该放下荣誉,轻装前行,树立新的、更高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