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16: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
第六单元
一、课外阅读。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
A.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上千寻塔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 ,又比喻 。( )
A.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B.千寻塔的最高层、山的最高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B.心中有着愤怒和不甘的情绪。
二、课外阅读。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多选)
A.“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B.“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C.这两个字表现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
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 )。
A.丰年留客鸡豚足
B.丰年留客足豚鸡
C.丰年鸡豚足留客
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
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选择诗句填空。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 )。
②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 )。
③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
5.本诗的线索是 ,全诗句句紧扣“ ”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
A.游踪;游
B.所见;游
C.所感;游
三、延伸阅读。
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
1.在文中找出“五彩缤纷”的两个近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3.人们为什么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本段列举了几种蝴蝶谷的景色。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草宝宝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两个大草坪,可爱的小草宝宝就住在里面。
春天,小草宝宝露出小脑袋,穿上了春姑娘送来的绿衣服,给校园添加了绿色,校园显得更美丽了。它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打扮着校园,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不知多少欢笑。
夏天,小草宝宝长高了,衣服更绿了。远看,校园里好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近看,风姐姐轻轻一吹,小草宝宝点了点头,好像在跳舞呢!
秋天,小草宝宝想换件衣服,便穿上秋婆婆做的黄衣服。突然,秋风吹来,吹落了这件黄衣服,校园里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
冬天,小草宝宝怕冷不敢出来,躲在地下睡大觉,在大地的怀抱里孕育着第二年的生命。
我爱你,可爱的小草宝宝,因为你是我们校园的四季!
1.你能把下列词语连成一句话吗?
小草宝宝 大草坪里 可爱的 两个 住在
2.第四节中的“铺了一地的金子”指的是:________。
3.冬天,小草宝宝躲在地下睡大觉是因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草宝宝?为什么?
五、课内阅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躲进洞里冬眠。紫貂捕到野兔当美餐,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1.这段话描写了小兴安岭________(季节)的景色。一共写了__________种过冬的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熊躲进洞里冬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六、课外阅读,完成问题。
家乡的竹林
在我的家乡,有一片翠绿的竹林。
春天,鹅黄色的新笋从土壤里钻出来,像一只一只刚出壳的小鸡一样漂亮。竹子长到三米多高逐渐变成一身嫩绿,十分新鲜。
夏天,竹林显得更美丽可爱,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缝隙,照在地上,从远处看犹如点点星光。如果你路过这里,它便用叶子遮住太阳,为你解除酷热。
秋天,竹子把自己的旧叶换掉,让人们把落在地上的旧叶当柴火使用。一阵风吹来,无数“花片”在飞舞,像天女散花一样美。
冬天,竹林里的翠竹迎着凛冽的寒风,像哨兵一样站在田野里,深绿的叶子笑容满面地迎着严霜白雪。
我爱家乡的竹林,因为竹林里枝枝翠竹的美好形象启迪着我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1.短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花片”是指________。
2.短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分别从文中各找出一句。
3.短文与《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写法上的相同点是都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不同点是( )。
A.短文的修辞方法用得好。
B.短文抒发了热爱家乡竹林的思想感情。
C.短文不但抒发了热爱之情,还借竹林让人受到启迪和教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B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古诗的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解答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写出最准确的答案。”飞来山上千寻塔”从正面描写飞来峰高大;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从侧面突出飞来峰的高大。因此本题选择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内涵的解读。浮云本是指在山间浮动的云雾,这里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浮云遮目,用浮云代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事物。因此本题选择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掌握。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本题选择A。
二、1.【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答案】A
【解析】“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鸡豚”, 正确语序为“鸡豚足”,意思是:“鸡、猪丰足。”因此本题选择A。
3.【答案】B
【解析】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4.【答案】A C D
【解析】①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本句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
②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本句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
③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本句写作者
主观心境。
5.【答案】A
【解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以诗人的所见为线索,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因此本题选择A。
三、1.【答案】色彩斑斓 五颜六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题干所给的词语“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在本篇文章中找出合适的成语即可。色彩斑斓,斑:形容颜色秀丽。斓,灿烂多彩。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2.【答案】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关键词“拟人句”,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是“给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在文中找出具有此特点的句子即可。
3.【答案】因为每到春季,一群群蝴蝶会飞到山谷中来聚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回到原文中第二段,因为每年春季蝴蝶都会飞到这些山谷,所以它被称为蝴蝶谷。找出原因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4.【答案】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
本段列举了两种蝴蝶谷的景色,一种是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的蝴蝶谷的景色,一种是有几种蝴蝶的蝴蝶谷的景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段落主旨的理解能力,与中心句的定位能力,以及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段落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再找出中心句。在理解段落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画出句子“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然后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可知,本段列举了两种蝴蝶谷的景色。
四、1.【答案】可爱的小草宝宝住在两个大草坪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连词成句,要把词语浏览一遍,确定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修饰词,然后把词语恰当的连起来,保证语言通顺。
2.【答案】地上的小草一片枯黄。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突然,秋风吹来,吹落了这件黄衣服,校园里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从文段中这句话可以看出,“铺了一地的金子”指的是地上的小草一片枯黄。
3.【答案】它们怕冷不敢出来。 它们在大地的怀抱里孕育着第二年的生命。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冬天,小草宝宝怕冷不敢出来,躲在地下睡大觉,在大地的怀抱里孕育着第二年的生命。从这句可以看出答案和原因。
4.【答案】我喜欢春天的小草,因为它给校园添加了绿色,让校园更美丽;它打扮着校园,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欢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五、1.【答案】冬季 三 紫貂、黑熊、松鼠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信息的筛选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从文中找到具体内容作答。通过阅读选文,从“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黑熊躲进洞里冬眠。紫貂捕到野兔当美餐,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可知,这段话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季节)的景色。一共写了三种过冬的动物,分别是紫貂、黑熊、松鼠。
2.【答案】冬天的小兴安岭,树上、地上积满了白雪,西北风也在呼啸,使得黑熊只能躲进洞里度过冬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句子能力。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结合文中“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躲进洞里冬眠。”可知,“黑熊躲进洞里冬眠”是说冬天的小兴安岭,树上、地上积满了白雪,西北风也在呼啸,使得黑熊只能躲进洞里度过冬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答案】.冬季,因为冬季地上树上都会积满了白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作答时找到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关键点。通过阅读本语段可知语段描写了冬天小兴安岭的美,故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可回答选择冬季,因为冬季地上树上都会积满了白雪,很美丽。据此作答即可。
六、1.【答案】竹子落叶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定位到文中第四自然段,“秋天,竹子把自己的旧叶换掉,让人们把落在地上的旧叶当柴火使用。一阵风吹来,无数“花片”在飞舞,像天女散花一样美。”
2.【答案】比喻 拟人 春天,鹅黄色的新笋从土壤里钻出来,像一只一只刚出壳的小鸡一样漂亮。 深绿的叶子笑容满面地迎着严霜白雪。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修辞手法。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还能够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可以定位到文中第二自然段,“ 春天,鹅黄色的新笋从土壤里钻出来,像一只一只刚出壳的小鸡一样漂亮。”这里把“新笋”比作“刚出壳的小鸡”。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可以定位到文中第五自然段,“深绿的叶子笑容满面地迎着严霜白雪。”关键词“笑容”。
3.【答案】时间 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写作顺序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顺序写的,短文也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顺序写的,关键词:第二自然段“春天”、第二自然段“夏天”、第二自然段“秋天”、第二自然段“冬天”。《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短文则不但抒发了对家乡竹林热爱之情,还借竹林让人受到启迪和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