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
第二单元
一、阅读理解。
背阳光的猫
艾儿坐在草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突然,一只灰猫在附近的一座草房好不远处的一棵枯树之间穿梭……“小猫,你在忙什么?”艾儿好奇地问。“我在背阳光呢!小姑娘有兴趣不妨进屋坐坐……艾儿坐在草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突然,一只灰猫在附近的一座草房好不远处的一棵枯树之间穿梭……
“小猫,你在忙什么?”艾儿好奇地问。“我在背阳光呢!小姑娘有兴趣不妨进屋坐坐。”小猫说。
艾儿跟着小猫进了屋。忽然,艾儿听到一阵呻吟。“那是个奄奄一息的老太婆。”猫说。
艾儿走到床边,问:“老婆婆,你哪儿不舒服呀?”“这屋里冷呀!可把我这把病骨头冻坏了!”艾儿搀住老婆婆的手,想扶她走出屋子。“不行呀!”老婆婆说,“在床上躺了太久,动不了了。唉——”怎样才能帮助老婆婆呢?艾儿突然眼睛一亮,向灰猫恳求道:“请你给老婆婆背点儿阳光吧!”“哼!”灰猫傲慢地说,“我只给自己背。不过,如果你愿意做一只猫,这事还能商量商量。”“永远都变作一只吗?”“也许。”“嗯,那好吧,其实当一只背阳光的猫也不坏呀!”艾儿话音未落,浑身就被一团金光笼罩了,身体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了一只小白猫。
灰猫把艾儿带到枯树下,说:“只有这儿的阳光能背,你上树吧!”
艾儿爬上了树,在树枝上静静地蹲着,果然,她觉得背上越来越重。当爬进屋子时,她发现自己通体金光。然后她把阳光往床上轻轻一抖,老婆婆双眼顿时有了光泽,高兴得喊道:“阳光!阳光!”艾儿听了,更卖力的背着阳光。
阳光洒落在地板上,洒落在桌子上,洒落在老婆婆布满皱纹的脸上,屋子里变得亮堂堂的,老婆婆也变得精神矍铄。艾儿觉得开兴极了,但她实在太累了,便一头扎在桌子底下,甜甜地睡着了……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老婆婆也变得精神矍铄”,此时还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
2.艾儿跟着小猫进屋后,她发现了什么?她为什么要帮助老婆婆?
3.在文中用“____”划出描写艾儿为老婆婆背阳光的动作的词语。
4.你觉得艾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
二、阅读短文。
动物给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真多啊!人类从蜻蜓、鲸身上有所发现,而在人人讨厌的苍蝇身上竟然也有发明!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
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相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做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改进——( ) 强烈——( ) 灵敏——( )
2.把文中画线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 D.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或者中断。
4.人类从苍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5.你还知道什么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写一写吧。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分餐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多地开始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同时,疫情的暴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分餐”的重要性。一时间,“分餐”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倡导分餐制早已有之。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呼吁大家分餐,后来也被很多餐厅采用,但随着疫情好转又销声匿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钟南山再次强调使用公筷及家庭卫生消毒的重要性。因为,很多感染者就是由于参加聚餐这类有密切接触的活动而感染的。
“合餐”是很多疾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比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群体庞大,“分餐”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有改动)
1.以下哪项不属于“分餐”?( )
A.使用公筷 B.使用竹筷 C.使用专用碗筷 D.使用公勺
2.“……随着疫情好转又销声匿迹”中什么“销声匿迹”了? ( )
A.分餐 B.聚餐 C.合餐 D.快餐
3.“比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群体庞大,‘分餐’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4.自从疫情期间提倡“分餐”以来,张华也建议家里“分餐”,但爷爷不同意,如果你是张华,你会如何劝说爷爷呢?
5.你认为在家用餐时,应如何做到“分餐”?(至少写出两点)
四、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下面小题。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①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
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②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③我看着筐里的辣椒,情不自禁地说:“真有意思!”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解释“间苗”的意思。
间苗: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3.短文已用“∥”分成了三段,请用一句话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
4.短文先讲了________,接着讲了________,最后讲了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让读者感受到________。
6.文中画线的句子③是对“我”的神态和________描写,让读者感受到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容光焕发 精神抖擞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精神矍铄的意思是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与“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意思相近。
2.【答案】她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屋子里冷,老婆婆又动不了,所以决定帮助老婆婆。
【解析】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短文,我们知道艾儿跟着小猫进屋后,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因为屋子里冷,老婆婆不能动,也不能晒阳光,就决定帮助老婆婆。
3.【答案】爬上、蹲着、爬进、轻轻一抖。
【解析】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描写艾儿为老婆婆背阳光的动作的词语有:爬上、蹲着、爬进、轻轻一抖。
4.【答案】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善良姑娘。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品质的概括总结。根据文本信息,我们认识了一个舍
己为人、乐于助人的艾儿。她为了帮助老人,自己变成一只猫,为老人背阳光。
二、1.【答案】改善 猛烈 灵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答案】难道大自然不是人类的好老师吗?
【解析】将感叹句改写陈述句的方法:一般将“多么”、“太”、“真”等词去掉,在句首加“难道”,然后句中添加否定词“不是”,句末感叹词“啊”、“呀”“啦”等改为“吗”,将感叹号改为问号。
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运用。短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4.【答案】根据平衡棒发明了振动陀螺仪;根据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灵敏的嗅觉发明了小型气体分析仪。
【解析】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文中“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相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可找到答案。
5.【答案】电子蛙眼的发明是从青蛙的眼睛上得到启示的。
【解析】此为拓展题目,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完成,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合理即可。如:利用水母的特点来发明会发光的东西。电子蛙眼的发明是从青蛙的眼睛上得到启示的。
三、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首先,在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分餐”一词,然后联系前文,根据“全国多地开始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可知,选项ACD都属于“分餐”,而B项“使用竹筷”不属于“分餐”。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找到“随着疫情好转又销声匿迹”,然后联系前文“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呼吁大家分餐,后来也被很多餐厅采用”可知,这里指的是“分餐”销声匿迹了。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解答此类题型,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常见的标志词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等。文中这句话中的“比如”即是举例子说明手法的标志。据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答案】爷爷,“分餐”真的很重要,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分餐”能有效降低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连钟南山院士都呼吁大家分餐。为了我们全家的健康,我们就“分餐”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可以从“分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餐”的危害等方面入手,对爷爷进行劝说。注意劝说时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增强说服力,劝说的语气不要太强硬,语言要通顺,不写错别字。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5.【答案】①家庭成员要用各自的餐具,如碗筷、勺子等。②使用公筷和公勺。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分餐”的定义,联系在家用餐的实际情况,把属于“分餐”的做法写出来。注意抓住“使用公勺公筷”这一关键点。
四、1.【答案】拔掉太密的小苗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及来思考。
2.【答案】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解析】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
3.【答案】我种辣椒的经过或过程
【解析】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答案】我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我种辣椒的经过或过程 我种辣椒后的收获 (我从种辣椒中得到的启发 )
【解析】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答案】拟人 辣椒的可爱
【解析】把“小辣椒”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6.【答案】语言 感受到我高兴或喜悦的心情
【解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