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0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
第七单元
一、延伸阅读。
过零丁洋①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②寥落③四周星④。
山河破碎风飘絮⑤,身世浮沉雨打萍⑥。
惶恐滩⑦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⑨照汗青。
(注释)①此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零丁洋:即“伶有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②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③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④四周星:四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被俘,恰是四周年。⑤絮:柳絮。⑥萍:浮萍。⑦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中,水流满急,极为险恶。1277年,文天祥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⑧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⑨丹心:红心,比喻忠心。⑩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1.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一开始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练,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诗人由科举进入官场,后却抗元被俘,表现出了诗人愁怨、悔恨的心情。
C.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诗人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2.画线的诗句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反问 C.拟人 D.设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诗人文天祥?
二、课外美文欣赏。
“丧权辱国”最苦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爱国教育家。他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争了光。他能有这样大的成就,与他从小就有抱负是分不开的。
竺可桢在浙江上虞度过自己的童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丧权辱国的苦难,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决心民奋读书,为振兴祖国而奋斗。
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教“苦”和“甜”两个字。老师问大家:“什么东西最苦?什么东西最甜?”当老师叫竺可桢回答的时候,他从容又响亮地说:“丧权辱国最苦,祖国富强最甜!”
同学们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老师也不住地赞叹:“小小年纪,胸怀大志,不简单啊!”
1.“水深火热”的意思是( )。
A.形容程度很深,达到极点。
B.形容人民的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C.形容两种势力难以真正的融合。
2.文中哪句话道出了少年竺可桢决心发奋学习的动力?请用横线画出来。
3.竺可桢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4.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每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祖国处于危难,人们在生活甚至生命难以保全。
B.祖国处于危难,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难以保全,连做人的尊严都没有,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挺直脊梁。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专列(节选)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惫,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骤降:_______________
(2)淑临: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横线的词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______ ______ 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这是一句______句。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
4.文中的“这个情况”指的是__________。文章赞叹了人类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周恩来的“三用”大衣
这件翻领、有腰带可系结的深褐色皮大衣静静地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它的主人是周恩来。这件制作精良的大衣,在革命战争年代,功能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避寒与美观,被称为"三用"大衣,彰显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1940年,周恩来将这件皮大衣从苏联带回,在延安时期一直随身携带,时常穿着。1946年,周恩来就是穿着这件皮大衣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见证了党的统一战线的胜利。1947年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途中,周恩来夏天把大衣当作雨衣来挡雨,晚上将大衣当作被子来保暖,冬天再让大衣回归"本色"来御寒,"三用"大衣之名由此得来。
1949年"进京赶考"后,皮大衣结束了它陪伴主人征战南北的任务,周恩来先把它送给邓颖超穿到1956年,后又交给卫士长成元功保存。1964年8月5日,这件跟随周恩来24年的皮大衣终于完成使命,赠送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周恩来的这件"三用"大衣,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彰显:_________。
2.周总理的“三用”大衣是怎么得名的?
3.这件皮大衣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B
【解析】考查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选项B错误,诗人并没有表示出愁怨、悔恨的心情。
2.【答案】B
【解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人生自古谁无死?”解释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这里是运用到了反问(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的修辞。
3.【答案】这首诗充分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解析】考查对诗人情感的辨析。可以结合古诗的背景和诗句含义进行辨析。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答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辨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里的“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可以运用词语大义凛然(意思是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或者坚贞不屈(意思是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用来形容文天祥,赞美他的精神。
二、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不仅要掌握词语本义,还要掌握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水深火热”比喻生活处境极端艰难痛苦。文中指中国人民生活非常艰难。选项B正确。
2.【答案】丧权辱国的苦难,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解析】考查信息筛选。注意题干要求,是找出“少年竺可桢决心发奋学习的动力”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来。先找到第二段内容“他决心民奋读书,为振兴祖国而奋斗”可以判断,少年竺可桢要决心发奋学习,而原因则可以结合前文内容“丧权辱国的苦难,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进行概括。
3.【答案】热爱祖国、从小就有远大志向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典型事件和人物描写进行分析。文中的竺可桢因为感触中国人民经受的苦难,决心发奋读书。在一次语文课上,竺可桢用“丧权辱国最苦,祖国富强最甜!”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体现了竺可桢热爱祖国、从小就有远大志向的人物形象。解答时可以围绕“热爱祖国”“远大志向”进行叙述。
4.【答案】B
【解析】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画线句子是对竺可桢的语言描写。是竺可桢热爱祖国的情感表达,“苦”指人们在危难中,生命难以保全,而只有国家富强起来,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国家和个人是紧密相连的。选项B正确。
三、1.【答案】文中指突然急速地下降。 文中指临近。
【解析】考查对语句的辨析和理解,在解答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骤降:文中指突然急速地下降。淑临:文中指临近。
2.【答案】特别 疲劳 立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答案】反问 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不需要用专列送。
【解析】本题考查反问句相关内容。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答案】瑞士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 燕子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博大的爱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是个代词,指代的内容在文章前面会有所涉及。瑞士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
临死亡。给濒临死亡的燕子开专列,体现了人们博大的爱心。
四、1.【答案】鲜明地显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识记与辨析。在题目中有提示可以用到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彰显:1.明显;显著。2.鲜明地显示。
2.【答案】周恩来夏天把大衣当作雨衣来挡雨,晚上将大衣当作被子来保暖,冬天再让大衣回归“本色”来御寒,“三用”大衣之名由此得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本题需要找到“三用”大衣得名的由来。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途中,周恩来夏天把大衣当作雨衣来挡雨,晚上将大衣当作被子来保暖,冬天再让大衣回归“本色”来御寒,“三用”大衣之名由此得来。”能找到答案,大衣当时有三个用处:挡雨、保暖、御寒。所以叫“三用”大衣。
3.【答案】这件“三用”大衣跟随周恩来24年的皮大衣终于完成使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本题需要找到皮大衣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原因。在文中最后一段说到这件皮大衣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句子之后周恩来的这件“三用”大衣,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能找到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