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14: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任务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运用你已经掌握的朗读技巧,自由朗读课文,你所读到的“冬”与日常感受到的冬天有何不同?
请以 “济南的冬天_ _ _”概括。
任务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你会选哪一个?
我认为用_ _ _ _ _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最为合适,因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任务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济南的冬天
(温晴)
宝地
( )
的老城
绘山景
城外的
远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暖和舒适
描水色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水藻绿,河水清,蓝水晶
朗读者:寒白
视频长度约4分45秒
小楠:奇了怪了,地处“北中国”的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在作者笔下描写的这般温暖呢?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少雪。年平静气温13.8℃,最低气温-19.7℃,最低月温-3.2℃(1月)。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我来揭秘,想要知道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会和现实反差极大的原因,我们先来了解下老舍的一段经历。
1930年7月,老舍已经在北平找了3个月的工作,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后来,他应邀前往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刚到济南的老舍一开始对济南破旧的市政不太满意,但很快便沉浸在与胡絜(jié)青的热恋之中,心情大好的他忘记了当局的不作为,改用温婉、舒缓的文字描写济南的时令美景,尽管他依然在《更大一些的想象》中谈到“济南本来是极美的,可被人们给糟蹋了”
——钟巧、陈建锋《一个人的济南—<济南的冬天>赏析》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济南给了老舍暂时结束漂泊生活的安稳,并让他收获了爱情,他对济南应该是充满感激和喜爱的。《济南的冬天》开头出现了两个“像我”,似乎强调他个人的印象,接下去写道:“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提醒读者,文中的济南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倾注老舍私人化情感的济南。济南冬天的“温晴”,正是老舍内心的“温情”的映射,倾注了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文中哪些语句能让你直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试一试,读出这种喜爱。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称赞济南是”宝地“,朗读的重音落在“真得”“宝地”,突出老舍对济南发自内心的喜爱。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文中哪些语句能让你直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试一试,读出这种喜爱。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老舍用“慈善”来形容济南的冬天,朗读“慈善”“干啥”时加重语气,强调济南的小山带给人春天的希望,能体现出人们内心的一种安适和满足。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文中哪些语句能让你直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试一试,读出这种喜爱。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太秀气”是对小山的赞美,朗读时重音轻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欣赏和喜爱。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文中除了直接感受到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再找找,文章中又有哪些语句隐含着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并体会情感。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作者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的冬天作比较,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其实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隐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朗读时,重音在“没有”“响晴”这两个词上。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文中除了直接感受到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再找找,文章中又有哪些语句隐含着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并体会情感。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这句话写济南人的感受,实际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面上含笑”是一种满足,是一份安适。在朗读时应该做到语气轻柔,语速稍缓,延长“面上含笑”这四个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在冬日的温暖笑容,也让读者仿佛看到作者自己的笑容,朗读时要透露出隐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小嘉:文中除了直接感受到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再找找,文章中又有哪些语句隐含着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并体会情感。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作者描写景物时用了拟人的修辞,将自己对济南的喜爱融入其中。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直接抒情
它往往是通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其特点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
间接抒情
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诉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这些抒情性的语句各有什么特点呢?
任务二 再读课文,品读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
直接抒情
表达情感的形容词
表示强调的副词
语气词
标点符号
秀气

……
真得

……


……

……
间接抒情
让读者在感受景物特点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会作者情感表达的妙处。
课后作业
任务三 读文品言
让声音传递情感,让语言彰显魅力。回顾重音和停连的知识,根据你的理解,标出下列句子中的重音和停连,然后尝试朗读课文第3段。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重音:
①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往往重读,如“特别”“全”“准”。
②句中作谓语的动词重读,如“放”,突出动作。
③比喻句中的喻体重读,如“小摇篮”,强调小山的可爱。
④表示人物的情态的词重读,如“安静不动”“低声”。
停连:
①句中的主语需要突出时,要停顿,如“这一圈小山”“这儿”。
②句子中有多个修饰动词的状语时,要停顿,如“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全”“安静不动”“低声”都修饰“说”,在“地”字后面停顿,突出说的情状。
③句与句之间联系较紧密,则要连读。
让声音传递情感,让语言彰显魅力。回顾重音和停连的知识,根据你的理解,标出下列句子中的重音和停连,然后尝试朗读课文第3段。
任务三 读文品言
任务三 读文品言
任务:
①圈画出最能表现其特点的语句。
②运用重音、停连等符号分别做朗读设计。
③小组交流,制定组员在全班展示。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语段完成朗读任务。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镶”“露”“穿”“斜射”等动词重读,增添了动感,透露出薄雪和小山的灵气;“白色”“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渲染出一个暖色调的冬天,重读这些词语,将词语间透露出的作者的愉悦心情表达出来;“花衣”“肌肤”是作者巧妙的联想,表达了对济南发自内心的热爱,重读这些词,要带有欣赏和喜爱的语气。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连读。为了凸显两种颜色交错的感觉,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前连读,更能让人体会到山仿佛在迫切地展示美,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平常之景进入文学家的眼里,便会成为美好的诗意风景。老舍在“平常”的济南冬景中写出了“不平常”的美。
合作探讨:细读文章,品读词句,向作者学写景方法。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将“平常之景”写出“不平常之美”。
1、
2、
3、
……
善用修辞
在《春》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比喻,了解了什么是“好的比喻”。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并说说它是不是“好的比喻”。(限时8分钟)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好的比喻:一般而言,本体和喻体要保持情感上的一致,要突显写作意图,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有丰富的内涵等。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比喻,由矮松树尖儿上的雪联想到护士的帽子,因而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让人联想到娴静、温柔、美丽这些形容词,非常富有想象力。
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并说说它是不是“好的比喻”。(限时8分钟)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好的比喻:一般而言,本体和喻体要保持情感上的一致,要突显写作意图,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有丰富的内涵等。
②……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这里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将冬天济南的全景比作一张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生动地表现了冬天的济南具有山水画的意境,作者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并说说它是不是“好的比喻”。(限时8分钟)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好的比喻:一般而言,本体和喻体要保持情感上的一致,要突显写作意图,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有丰富的内涵等。
③……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蓝水晶具有清澈、透亮、空灵的特点,用以形容泉城济南是再贴切不过的。
在《春》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比喻,了解了什么是“好的比喻”。
《济南的冬天》我们继续学习比喻和拟人,重点学习拟人的修辞手
法,也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好的拟人”。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比拟”的新知识?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合作任务:
①摘录能打动你的比拟句,从“形”“神”“情”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和批注。
②小组交流讨论:什么是“好的拟人”?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作人,有人的动作,增添了趣味,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将雪色和草色融为一体,拟作花衣,这是拟物,“山的肌肤”则是拟人,整个句子洋溢着一种冬日看雪的浪漫情怀。
比较下面两组语句,看看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1
2
3
甲句“小山”把济南放在了小摇篮里,低声说话,像是一个慈爱的母亲,赋予了“小山”人的情态,写出了山城的安宁与温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城市的喜爱。
甲句中作者用“他们”而不是“它们”来指代小山,就是把小山当成人来写,显得小山具有人情味。
乙句用“围”字写出了济南山城的特点,但没有感彩,反而有一种拥挤、逼仄的感觉。
比较下面两组语句,看看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1
2
3
甲句将“雪”拟人化了,把阳光照在薄雪上的粉色,写成是薄雪害羞的红晕,体现出薄雪的美和作者对雪景的喜爱。
甲句中薄雪宛若一个娇羞少女的脸色,更有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老舍对于这雪景不仅是喜爱,还有一种爱怜。
甲句中“微黄的”准确地描写了冬日夕阳的色彩,“忽然害了羞”能让人想象到阳光映照在薄雪上的一种变化,“微微”一次显得变化含蓄。
任务四 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从这些文字里,你想象出一个怎样的老舍?
一个温情、晶亮的冬天,一个温情、清澈的灵魂
读写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
要求:周记本上,字数不少于200字,抓住季节特点,运用“比拟”和“比喻”传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