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父亲、树林和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父亲、树林和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会读“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难点: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 (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试着将课题中的“、”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地、小声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同桌、小组之间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板书)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树林中的鸟 (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
(1)师:读了本文,你了解到鸟有什么特点 (鸟有气味。)
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个张开……呼吸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小结:查字典、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2)师: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
学生汇报:“父亲突然……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第1自然段。)
(3)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 默读课文,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读。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重点掌握:朝雾 雾蒙蒙 鼻子 露水 抖净 翅膀 猎犬 总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完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来赏析文中的重点语句。
二、感悟理解
1.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的词语:茫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茫然、惊愕”这两个词语,并用它们分别造句。
2.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对鸟的喜爱。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凝神静气。
句子:“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学生读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鸟有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歌唱了。”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 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我”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三、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2.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2)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爱鸟)
看  鸟动
闻  鸟味
听  鸟歌
知  快活与危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我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感受,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形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不足之处:1.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发言不太积极。2.朗读得太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