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材料1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根据材料,指出明太祖对宰相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防范丞相专权乱政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实现皇帝高度集权
中书省
(丞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高度集权
奏章文书
决定如何处理
批答如何处理
(文字书写)
(决策权)
繁杂政务
+
殿阁大学士
票拟批答
文书处理
内阁
内 廷
外 朝
(议政的空白地带)
皇帝怠政
潜居内廷
(王)振……掌司礼监……大臣下狱者不绝。
(宪宗时期)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除中央设内阁,地方设三司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秦汉时期尚无官品制度,因此秦汉的丞相没有官品,但丞相是百官之长,其官阶是最高的,当时的官阶是用秩俸来显示的,丞相的秩俸号称万石。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战争、修长城、和议、互市
恢复贸易,维持和平
册封、 设奴儿干都司
巩固统治
5分钟快速阅读书本P73-74页,找出明朝治理内陆边疆和海疆的措施和结果。
无有效手段
葡萄牙获得澳门居住权
册封、设行都指挥使司,委任藏族上层
巩固统治
战争(戚继光抗倭)
东南倭患基本解除
无有效手段
荷兰占据台湾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范围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 800人 1 000~1 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 (共计百余艘) 17艘 4艘
(一说3艘)
船只 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50吨
阶级局限性,错失良机!
阶级局限,酝酿危机!
环境失利,催生危机!
材料5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
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 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 此同期,中原气温与
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 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 着旱灾、寒流、蝗灾、
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人为牟利,制造危机!
材料6 明朝自中期以后,皇帝和地主 各阶层剧烈地兼井农民的土地,造成 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首先,皇帝带头掠夺民田,广设皇庄 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京畿以 内皇庄有5处,共 占地12800余顷。正德十六年(1521 年),皇庄共占地200919顷之多。亲 王也大量霸占农民 土地......官僚、乡绅也不择手段兼井大片土地......另外,在正税外还要田赋)]征,其中"辽饷”“剿饷"、"练饷",合称"三饷",三项行银高达二千万两,超过正赋数倍。广大农民倾家荡产,饥寒交迫。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清军入关
扫除障碍
一统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