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 (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3 14: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读过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会不会想:“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是谁,‘我’为什么要把那些好东西留给她呢?”我们还是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我会认
打成卷
juǎn

翻卷
卷起
几乎


茶几
窗明几净
挣到钱
zhèng

挣脱
挣断
擦燃
rán

燃烧
点燃
明晃晃
huǎng

一晃
金晃晃
划出
huá

划船
划不来
喷香
pèn

喷红
喷喷香
强烈
qiáng

强调
强光
强烈
liè

热烈
烈酒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可怜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她的可怜?
作者通过外貌、动作、环境和一些小细节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是如此的可怜。
想一想课文可以划分几部分段,想一想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4段):流落街头。
第二部分(5-9段):幸福幻想。
第三部分(10-11段):笑离人间。
想想课文是如何进一步表现小女孩可怜的?
作者通过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的情景,进一步表现小女孩的可怜。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吧!
小女孩赤脚走在飘雪的大年夜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以环境描写开头:环境的恶劣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
为什么要把故事安排在大年夜?
大年夜本应该是居家团圆,喜庆的日子,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要在这时候赤脚走在大街上,这样写更能反衬出小女孩的可怜。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的动作更突出了她的可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写出在香气扑鼻的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忍饥挨饿,艰难行走。
积累:
“又冷又饿”是ABAC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高又大
又圆又亮
又粗又壮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蜷着腿缩成一团”动作描写突出小女孩的冷。
“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说明什么问题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写出小女孩家境贫寒,突出了穷人的可怜。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擦燃了火柴,让我们先来走进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的情景。
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
因为太冷,渴望得到温暖。
写一写:
火柴给小姑娘带来了多么温暖舒适的感觉,照课文中样子写一写。
多么清凉的水呀!她觉得自己身处一眼清泉边,泉水流淌溅起丝丝水珠,溅到脸上,清爽爽,凉冰冰,多么舒服啊!
小女孩第二次擦燃了火柴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烤鹅?
因为太饿了,渴望得到食物。
学习想象和现实结合的方法
举例:“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残酷的现实让小孩不可能拥有火炉。
运用:用此方法理解第六自然段中的“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积累:
ABAB式词语:摇摇摆摆 哆哆嗦嗦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踉踉跄跄
吹吹打打
说说笑笑
小女孩第三次擦燃了火柴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地眨眼睛。
这一次,小女孩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圣诞树?
小女孩也是个孩子,她也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收到圣诞礼物。可残酷的现实,只能在幻想着见到美丽的一切。
小女孩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小女孩为什么请奶奶把她带走?
小女孩已经经过三次火柴灭掉,自己渴望的一切都马上消失的经历,所以她希望奶奶带她离开这什么也没有的现实。
补全词语:
( )火炉 ( )烤鹅
( )圣诞树
暖和的
喷香的
美丽的
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对奶奶的期望表现了什么?
小女孩渴望光明和快乐,渴望温暖、食物,渴望幸福的生活。
  再来读一读小女孩幻想的句子,找出你最想读的一次想象情景,读一读。
读完这些对幻想的描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些都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用幻想来衬托现实的残酷。这样写,让我们更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小女孩死了,嘴上带着微笑,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让我们对小女孩的死不再那么悲伤,有了一丝丝的安慰。
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小女孩没有得到幸福,而是悲惨的死去了!作者这样写是对出于社会底层人们的同情,对贫富不均现象的憎恶。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是结尾句,在人们的猜想中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和深深的祝福。
课文结构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美好)
现实(残酷)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寒冷
饥饿
痛苦 
对穷苦人的同情
课文主旨
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大年夜从家里出来卖火柴,街上又黑又冷,她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因为没卖掉火柴她爸爸会打她。在寒冷中,她一次次擦燃火柴,在种种美好的幻想中死在了新年里。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围绕主线分析人物
举例: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小女孩五次划燃火柴,五次幻想到的情景和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位置:从第一次划燃火柴,一直是幻想——现实。
运用:课文主体部分围绕这样的思路分析,我们充分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现实对于穷苦人的残酷无情。
写作方法
一课一法一练
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本文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作用:实写和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小女孩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
举例: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练一练:
找出下列语段中实写和虚写的部分。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虚写
实写
课堂小结
我还记得安徒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小女孩是拥有健美心灵的,她勤劳、善良,渴望幸福,也懂得感受幸福,可是她在富人们奢华狂欢的大年夜,却被饥饿和寒冷夺走了小小的生命,对于她来说,甚至离开这个世界才意味着解脱,意味着幸福,这真是太悲惨了。
主题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可以找来《安徒生童话》读一读其他篇章,感悟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1.《丑小鸭》
2.《皇帝的新装》
推荐阅读
凡卡(节选)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展开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在写第一个字母之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乎乎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
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思考:
1.文中的凡卡是在什么时候给爷爷写信的?
2.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够它再飞到王子的肩上去一趟。“亲爱的王子,再见罢!”它喃喃地说,“你肯让我亲你的手吗?”“小燕子,我很高兴你到底要到埃及去了。”王子说,“你在这儿住得太久;不过你应该亲亲我的嘴唇,因为我爱你。”
  “我现在不是到埃及去。”燕子说,“我是到死之家去的。听说死是睡的兄弟,不是吗?”它吻了快乐王子的嘴唇,然后跌在王子的脚下,死了。
  那个时候在这座像的内部忽然起了一个奇怪的爆裂声,好像有什么东西破碎了似的。事实是王子的那颗铅心已经裂成两半了。这的确是一个极可怕的严寒天气。
思考:
1.王子主动要求将自己身上的金片拿下来送给穷人,表现了王子怎样的品质?
2. “这的确是一个极可怕的严寒天气。”末段中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