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选择题
1.“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在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社会历史条件下。”这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B.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天才设想
C.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材料叙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文化基础 B.思想基础
C.政治基础 D.阶级基础
3.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
A.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促进了现代工厂制的出现 D.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4.“投身于火热的阶级斗争,了解工人,熟悉工人,与工人相结合,使马克思的理论研究能够正确地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现实的阶级斗争的需要,也推动了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材料主要反映了马克思( )
A.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B.领导了无产阶级斗争
C.立志为全人类谋幸福 D.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6.“它诞生于1864年,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作了准备,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基础。它也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它”是( )
A.大陆会议 B.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 D.第一国际
7.下图中 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建立巴黎公社 D.法国大革命
8.《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提出( )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参与国家的管理
C.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D.发展社会生产力
9.“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的发表标志着(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C.资本主义产生 D.无产级政权建立
10.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诞生。巴黎公社建立后,制订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措施……摧毁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代之以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这些措施说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是首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消除了资产阶级的威胁 D.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是集合德国古典哲学等学说在内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创造性运用而被印证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时期,为促进中国的发展,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焕发生命力的原因。
12.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阶级对立,推动了思想的批判与创新,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史事年表,回答问题。
1820年,英国总就业人口的63%已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1847年,欧洲多国工人参加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在伦敦正式出版。
——摘编自于童、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造成了哪两大对立阶级。简析这两大阶级处于对立地位的原因
(2)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名称。根据“纲领”出版前的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概述“纲领”起草并出版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纲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A 6.D 7.C 8.A 9.A 10.D
11.答:(1)特点: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影响: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促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3)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中国共产党的不懈探索;注意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2.答:(1)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原因:无产阶级在经济上遭受剥削,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
(2)纲领:《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暴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精华。
(3)影响: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