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
选择题
1. 李宗仁将军曾说:“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转战陕北 B. 秋收起义
C. 卢沟桥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2. 下图显示了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以下关于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 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3.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的影响是( )
A. 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 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C. 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
D. 造成了日军基层军官的巨大损失
4. 1938年初,抗日战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东北早已沦陷,华北、山东相继沦陷,上海和南京相继失守,华中门户大开,武汉危在旦夕。这里介绍的是( )
A. 保卫大武汉的背景
B. 武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C. 保卫大武汉的过程
D. 保卫大武汉是中国军队1938年最重大的任务
5.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发生,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 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B. 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
6. 1942年1月,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7.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271人,其中上将19人,中将81人,少将171人。这些数字说明( )
A. 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 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C. 国民党一直坚持积极抗战到底
D. 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8.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 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9.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长沙会战 ③豫湘桂战役
④北伐战争 ⑤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10. 由于敌强我弱,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但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放弃了上海等沿海城市
B. 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C. 国民党组织了十几次的大会战
D. 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敌后游击战
11.1938年4月6日《大公报》发出了专电:“6日晚8时,我军各路以决定的歼灭战之优势,向敌总攻……对盘踞台儿庄寨内之敌全部包围歼灭。”新闻报道中的战役总指挥是( )
A.杨靖宇 B.林彪
C.李宗仁 D.彭德怀
12.下图显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役。以下关于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B.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3.1938年初,抗日战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东北早已沦陷,华北、山东相继沦陷,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相继失守,华中门户大开,武汉危在旦夕。这里介绍的是( )
A.保卫大武汉的过程
B.武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C.保卫大武汉的背景
D.保卫大武汉是中国军队1938年最重大的任务
14.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成为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5.“敌人因为军事上和财政上的损失过大,早已在作最后的挣扎了。因此,我们保卫大武汉的阵容愈见巩固,他就不免愈见发慌,自然要放出种种流言来,以离间我们的内部,以淆惑国际的视听。”这一情形发生在( )
A.局部抗战阶段 B.抗战防御阶段
C.抗战相持阶段 D.战略反攻阶段
16.这次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件”以来盟军的第一场决定性大胜,共打死打伤日军5万多人,使日军自己都承认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7.“台儿庄胜利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可见( )
A.台儿庄战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B.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获得的重大胜利
C.人们对抗日战争艰苦性持久性认识不足
D.台儿庄战役提升了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
18.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因为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19.1938年6—9月,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日军投入兵力达40余万,中国配置兵力约100万,日军的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可见,武汉会战体现了中国战场( )
A.正面战场第一次大会战的战况
B.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作战特点
C.迅速进入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0.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这说明( )
A.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B.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C.大量爱好和平的国际力量支援抗日战争
D.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21.“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了多次大的战役,如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这些战役规模大,地域覆盖广,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主要说明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南京、上海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新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年的哪次战役中?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二中图片再现了哪一战役?该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哪一会战?该会战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中旬的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3)材料三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该会战与上述战役都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积极作用。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保卫战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作战地域最广、双方伤亡最重的一次特大战役,影响全国,牵动世界。
(1)材料一表明武汉会战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武汉保卫战宣布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就日军最终占领武汉、盘踞华中的结局而言,日军是胜利了,但从中国军队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阻敌西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空间换时间等目的而言,还是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武汉保卫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在一定时期牵制了日军的北进。总体来说,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余万人),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2)材料二对武汉会战的结果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有何意义?
材料三 武汉会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还因为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会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材料三是从哪一角度论述武汉会战的重大影响的?
答案
1-5DADAD 6-10DDCBC 11-15CACDB 16-21DCCDDB
22、(1)战役: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
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
会战:武汉会战。
影响: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积极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3、(1)时间长、双方投入兵力多、作战地域广、双方伤亡重、影响巨大。
(2)方面:日军取胜,日军最终占领武汉、盘踞华中;中国取胜,因为阻敌西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实现了预期目标,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在一定时期牵制了日军的北进等。意义:使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国际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