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课时训练
选择题
1. 《红血洗过的战场》一书中写道:“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 )
A. 杨虎城 B. 李宗仁
C. 林彪 D. 彭德怀
2. 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的是( )
A. 万家岭战役胜利 B. 台儿庄战役胜利
C.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D. 豫湘桂战役胜利
3.1938年春天,曾有一个日本军官向国内发电,内容大致如下:“今日一战消灭中国军队百余人,并无一人投降。观此战斗,尸山血河,绝非我大和民族所独有。”这一战役中的中国军队指挥官是( )
A.彭德怀 B.周恩来 C.李宗仁 D.张学良
4. “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材料描述的会战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5.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之久,它的重要意义是( )
A. 彻底破灭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B.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6.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7. “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这段材料体现了长沙军民( )
A. 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B. 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C. 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D. 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
8. “短短8个月,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大部分和贵州一部分,丢掉了洛阳、长沙、福州、桂林4个省会城市和郑州、许昌、宝庆、柳州、温州等146个中小城市,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军事行动的结果(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豫湘桂战役
9.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10. 李宗仁曾说:“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转战陕北 B. 秋收起义
C. 卢沟桥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11. “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③历时4个多月 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下列印证此说的史实是( )
①辛亥革命 ②北伐战争 ③武汉保卫战 ④甲午中日战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 下列战役中,属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战役是( )
A. 第三次长沙会战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武汉会战
14.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共毙俘日军25万余人,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出了较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万余人。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相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主要强调(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付出巨大牺牲
B. 正面战场抗战取得了积极效果
C.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D. 国民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15.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主要是( )
①日军占领上海、南京 ②日本战线过长,导致兵力不足 ③日本赖以发动战争的物力、财力困难 ④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6.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这表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
A.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17.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沫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这主要体现了武汉会战( )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C.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18.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军队就不再抵抗日军侵略
B.正面战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C.国民党在抗战相持阶段初期仍然积极抗日
D.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企图
19.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 )
20.“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得日本速亡中国的既定战略破灭 ③消耗了日本军队的有生力量 ④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台儿庄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1)材料中的台儿庄战役发生于哪一年?它属于国民政府组织的哪一次会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作战双方是中方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与日方第11军。这次会战,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展开防御作战。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以夜袭、伏击、侧击、截击等多种方法逐步消耗敌军,消磨锐气,然后再使用优势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对敌方部队予以歼灭……会战以中方胜利结束。
材料二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蒋介石)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前中国制定的战略及中国军队胜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率部死守台儿庄。
材料二 1938年6月,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守军奋勇抵抗。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材料三 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材料四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采取的战术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的原因是什么?这次会战中歼灭日军3 000余人的战役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中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的时间。这次会战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请举出一次大溃败的战役以说明这种态度造成的重大损失。
24、中国正面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格“看”战役】
战役名称 参战双方 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地点 台儿庄 时间 1938年
(1)上述表格中的内容与哪一场战役有关?该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报道“显”战役】
《申报》载:“日松浦中将率一〇六师团全部……犯我……万家岭……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
(2)该报道赞扬的战役发生于哪次会战之中?分析中国能够取得该战役胜利的原因。
【材料“析”战役】
1941年12月—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级别战役的胜利之一。甚至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3)材料中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次会战的重大意义。
(4)请你为上述材料和问题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会战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作战地域最广、双方伤亡最重的一次特大战役,其影响全国,牵动世界。
材料二:武汉会战宣告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就日军最终占领武汉、盘踞华中的结局而言,日军是胜利了;但从中国军队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阻敌西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空间换时间等目的而言,还是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武汉会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在一定时期牵制了日军的北进。总体来说,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材料三:武汉会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还因为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材料一叙述了武汉会战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对武汉会战的结果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次会战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有何意义?
(3)材料三是从哪一角度论述武汉会战的重大影响的?
答案
1-5BBCCA 6-10DDDCD 11-15BAABC 16-20ACDCB
(1)1938年。徐州会战。
(2)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2、(1)进行防御作战。组织有效,战术合理;中国军队英勇作战。
(2)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3、(1)李宗仁。内外夹击。
(2)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江西万家岭战役。
(3)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消极抗日。在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24、(1)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扭转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4)正面战场不屈的抗战。(言之有理即可)
25、(1)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作战地域最广、双方伤亡最重的一次战役;影响巨大。
(2)日军取胜,因为最终占据了武汉,盘踞华中;中国取胜,因为阻止了敌人西进,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实现了预期目标,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的北进等。使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国际)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