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汉朝时,开始了对西域的经营,对此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
A.刘邦 B.张衡 C.甘英 D.班超
2.丝绸之路被称是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下列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入欧洲
C.日本派使臣来中国 D.西域的音乐舞蹈不断输入中原
3.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②丝绸之路通到安息,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③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④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观察下面图片,其探究的共同主题不可能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张骞通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立
D.中外交流
5.唐诗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和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对于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等方面都大有帮助。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都蕴含丰富地理信息,那么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6.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往来
B.主要线路是:长安→今新疆境内→河西走廊→大秦→中亚、南亚、西亚
C.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被称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
D.丝绸之路是人类交流历史的重要遗产
7.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天竺取经
8.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 )
A.B.C.D.
9.下图所示为沟通中西的交通要道,对开启这条道路功劳最大的是( )
A.班超
B.张骞
C.玄奘
D.鉴真
10.下列物品中,可能出现在汉代丝绸之路的是( )
A.丝绸、《本草纲目》
B.烟花、青花瓷
C.纺织品、罗盘
D.丝绸、漆器
11.1930-1934年,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泊发掘出一批汉代竹简,上面记载了汉朝与楼兰国的关系。同时出土了汉代的青铜器、干尸、蜀锦等大量稀世文物。这一考古成果最能说明( )
A.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B.汉朝时欧亚大陆贸易频繁
C.汉朝已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
D.汉朝与西域地区已经有交往
12.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中外贸易 B.丰富了中国文化
C.解脱了劳苦大众 D.传播了科学技术
1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结果是( )
①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具体情况
②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③促使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④了解到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如图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小夏在网上找到的一幅历史地图,该图反映的史实( )
A.促进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
B.增进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C.加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D.促进汉匈民族关系的融合
15.下图事件产生的影响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击败匈奴,使北部边强趋于安定
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通道,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③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奠定了基础
④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的交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官职,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请回答: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参考答案
1-5.DCCCC
6-10.BADBD
11-15.DBAAD
16.(1)汉武帝。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3)答题思路:主要回答出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如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只要言之有理、叙之有据、符合史实,即可得分。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