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
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 ng chì) C.洪波涌.起(y ng) 子规啼.(tí)
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临:
(2)水何澹.澹. 澹澹:
(3)山岛竦.峙. 竦峙:
(4)海日生.残夜 生:
(5)乡书.何处达 书:
(6)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2022 山东滨州第一次月考)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两句是: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3)《观沧海》中体现了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对老友的挂念和关心的诗句是: , 。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物,在季节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 B.杨花落尽子规啼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枯藤老树昏鸦
6.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及其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幅作品是运用楷书字体书写的,字体方正,笔画分明。
B.这首宋词的内容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7.根据下面的材料,请对出上联。(宽对即可)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 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里。
上联:
下联:秋色人似画中游
8.(2021 湖北十堰中考)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③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④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⑤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
“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④②⑥①⑤ C.⑤⑥②①④③ D.⑤①②⑥④③
9.(2022 浙江义乌稠州中学双减学情调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后面六句,皆为观海所见。
B.《次北固山下》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三、阅读题
(一)(2022 河南多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0—11 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诗人登临碣石山都看到了哪些景象?
答:
11.任选角度,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答:
(二)(2021 湖南长沙期末测试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13 题。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
B.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 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
C.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即当地农人先采桑养蚕,后插稻秧。
D.“才了蚕桑又插田”衬托出农事繁忙,“子规声”与原野的空旷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并不是说“先采桑养蚕,后插稻秧”。
13.本诗所表达的诗人情感是:① ;② 。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C A.碣 jié。B.峙 zhì。D.悬 xuán。
2.答案 (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升起
(5)信 (6)形容悲伤到极点
3.答案 B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答案 (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注意“残”的书写)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5.答案 D A、B、C 三项描写的都是春季的景物,D 项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
6.答案 B 这是一首小令,是元散曲的一种形式。
7.答案 (示例)春水船如天上行
解析 根据对联“一一相对”的特点作答即可。如“春水”对“秋色”,“船”对
“人”,“如”对“似”,“天上”对“画中”,“行”对“游”。
8.答案 A 本语段是论述对“宁静”的追求。③句为首句,总领全段;接着② 句和⑥句则举例论述;④句“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起过渡作用,引出了⑤句的
“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①句紧承⑤句,表达对“宁静”的感受。所以排序为③②⑥④⑤①,选 A。
9.答案 D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诗眼”是“断肠人在天涯”,抒发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
10.答案 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涌起的洪波。
解析 根据诗歌的第三至八句概括即可。
11.答案 诗人运用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解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星光灿烂的银河,也仿佛是从大海中生发而出的。从修辞手法角度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
诗人自己,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从表现手法角度看: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进行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12.答案 C “才了蚕桑又插田”用概括的手法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景象,
13.答案 ①对乡村风光的喜爱 ②对乡村劳动生活的热爱
解析 这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繁忙。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美好风光的喜爱,也表现了他对乡村劳动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