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成语“低声细语”和“震耳欲聋”所描述声音的特征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有些学生常常模仿一些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6.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地面课堂同步进行。在太空授课期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较“尖”,指的是声音音调较高
B.航天员之间在太空中可以像在地面直接进行交流
C.观众在收看视频时,三位航天员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处
D.我们不用看大屏幕就能分辨三位航天员的声音,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8.“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
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游玉对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10.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11.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12.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嘴分别吹瓶口,则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______瓶的音调最高。
14.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__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__(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15.如图所示,这是一架空灵鼓,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鼓体上方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舌状叶片叫作音舌。敲击空灵鼓时,音舌振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敵击不同音舌,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__________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室外的人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很轻易就辨别出老师在用钢琴为同学们伴奏。
三、综合题
17.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__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烛焰处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________,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所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1)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工作的,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实际测量中,若正在鸣笛的汽车静止,警察径直向这辆鸣笛的汽车处走过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现象。
(4)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从听到炮弹呼啸的声调越来越低,判断出炮弹正在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他,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压电陶瓷
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陶瓷材料,具有压电性,包括正压电性和逆压电性。正压电性是指某些电介质在机械外力作用下,介质内部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而引起极化,从而导致电介质两端表面内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如图甲所示,当给陶瓷片施加一外界拉力F时,陶瓷片的两端会出现充电现象;相反加以压力F时会出现放电现象。这种机械效应转变成电效应的现象属于正压电效应。
另外,压电陶瓷具有自发极化的性质,而自发极化可以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发生转变。因此当给具有压电性的电介质加上外电压时会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压电陶瓷会有变形。压电陶瓷之所以会有变形,是因为当加上与自发极化相同的外电压时,相当于增强了极化强度。极化强度的增大使压电陶瓷片沿极化方向伸长。相反,如果加反向电压,则陶瓷片沿极化方向缩短。这种由于电效应转变成机械效应的现象是逆压电效应。
声音转换器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像传声器、耳机、蜂鸣器、超声波探测仪等都可以用压电陶瓷做声音转换器。如儿童玩具上的蜂鸣器就是内部振荡电路产生交流电压加到压电陶瓷上,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同频率振动,而发出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压电效应实现了______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将压电陶瓷压缩时,可产生______压电效应(选填“正”或“逆”);
(3)当给如图的压电陶瓷上电极接在电源负极,下电极接在电源正极时,晶体的厚度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某些声音的记录和再现中也应用了压电效应。下列关于这一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声音的记录应用了正压电效应,再现应用了逆压电效应
B.声音的记录应用了逆压电效应,再现应用了正压电效应
C.声音的记录和再现都应用了正压电效应
D.声音的记录和再现都应用了逆压电效应
(5)儿童玩具上的蜂鸣器中振荡电路产生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______ 。
A. B. C. D.
20.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
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大多在20Hz~20000Hz之间,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Hz到_____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后,经过8s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1.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这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______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如图丙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发声的不同,此过程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______的关系。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
A.由题可知,人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故A项错误;
B.由题可知,蝙蝠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可知蝙蝠发声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频率,所以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低;故B项错误;
C.由题可知,狗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15~50000Hz,而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称为超声波,所以狗能听到超声波;故C项错误;
D.由题可知,大象发声频率范围是14~24Hz;而蝙蝠听觉频率范围是1000~120000Hz,所以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故D项正确。
3.D
【详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低声细语”是指讲话声音很小,即响度小;“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能把耳朵振聋一样,即响度很大,所以这两个成语都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学生模仿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B
【详解】
A.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通常情况下,女性音调高于男性,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较“尖”,指的是声音音调较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之间在太空中不可以像在地面直接进行交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视频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是声音是哪个人发出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
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不同人声音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墙是固体,“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合唱声是由合唱者声带振动产生,A故错误;
B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C错误;
D.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AB.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一切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
A.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A错误;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12.A
【详解】
声源所产生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A强于B,则说明声源与A的距离小于与B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受传播距离的影响,传播距离越大,响度越小,所以此处人是据响度作出判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空气柱 h
【详解】
[1][2]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h瓶的音调最高。
14. 振动 音色
【详解】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为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
15. 响度 音调
【详解】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舌,音舌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用大小相同的力敵击不同音舌,音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6. 振动 空气 音色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所以室外的人辨别出老师在用钢琴为同学们伴奏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17. 声音 能量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响度 控制变量法
【详解】
(1)当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说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音箱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即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即音量控制的是音箱的响度,此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声音多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题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18. 能 不相同 能 远离 信息
【详解】
(1)[1]由材料中的“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可知,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2)[2]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所以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不相同。
(3)[3]当声源静止、观察者向声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4)[4][5]只有声源和观察者靠近时,音调会变高,若两者远离,则频率减小,音调变低,所以炮弹远离,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9. 机械能 正 增大 A C
【详解】
(1)[1]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陶瓷材料,具有压电性;故压电效应实现了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2]当给陶瓷片施加外界压力时,陶瓷片的两端会出现放电现象;这种机械效应转变成电效应的现象属于正压电效应。由此可知,将压电陶瓷压缩时,可产生正压电效应。
(3)[3]当给如图的压电陶瓷上电极接在电源负极,下电极接在电源正极时,此时所加上的外电压与自发极化相同时,相当于增强了极化强度,使压电陶瓷片沿极化方向伸长,故晶体的厚度将增大。
(4)[4]声音的记录是机械效应转变成电效应的现象,应用了正压电效应;声音的再现是电效应转变成机械效应的现象,应用了逆压电效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5]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振荡电路产生交流电压加到压电陶瓷上,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应该在20Hz~20000Hz。
A.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B不符合题意;
C.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C符合题意;
D.此振荡电路的周期为,则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频率
此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可以听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10k 20k 6000 m
【详解】
(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Hz,即10kHz~20kHz;(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t=×8s=4s,由可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vt=1500m/s×4s=6000m.
(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21. 振动 振幅 空气 不能 频率
【详解】
(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由于音叉振动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根据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左右音叉之间有空气,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3)[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硬纸片划过的速度不同,硬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从而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