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12 23:2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多选题
1.某实验小组做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第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及时间;第二次实验,他们记录了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长度及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做实验时,木板倾斜程度越大越好
B.实验过程中,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这两次实验,小车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D.根据记录的数据,能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还能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原理是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B.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要使它保持较大的坡度,便于小车快速下滑
C.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测量的小车通过全程s1和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应该相等
D.小车通过全程和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是小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小聪所在小组的同学们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为32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小车通过的路程为64.00cm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0cm/s
二、单选题
4.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5.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
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D.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Δ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如图所示,这是频闪相机拍摄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其中相机每两次拍摄的时间间隔相同(  )
A. B.
C. D.
8.某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 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一幅照片如图所示。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C.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D.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9.在课外活动中,小明对水滴下落的规律进行了探究,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同时间拍摄的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 )
A.以水龙头为参照物,水滴是静止的
B.水滴做加速直线运动
C.水滴做匀速直线运动
D.水滴先做加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0.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如图甲、乙分别是截取发射的视频中火箭刚发射时和第10s的图片,运载火箭全长58.3m,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最接近(  )
A.2m/s B.7m/s C.11.66m/s D.13m/s
11.小华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12.运动会上高速摄像机抓拍甲、乙、丙三位百米比赛运动员,在某时刻三者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从起跑到该时刻,有关甲、乙、丙三位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甲运动员跑得最快
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D.丙运动员每个时段的速度一定都是最小的
三、填空题
13.实验小组探究纸锥和汽车的运动。
(1)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中,将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按如图甲中___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在“探究汽车行驶快慢”的活动中,先用皮尺测量了汽车的实际长度是4 m,再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汽车直线行驶过程中的一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4 s曝光一次,照片中汽车的长度是2 cm,照片中OC的长度为12 cm。则汽车在OC段过程中,速度情况为___________(选填“匀速”“先加速后匀速”或“先匀速后加速”),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14.用频闪相机将向右运动的AB两小球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两物体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是相等的)。t1~t5时间内,两小球运动的时间tA:tB=___________,平均速度vA:vB=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截取照片中的一段,将第一个球位置记为坐标原点O,图中数字是与第一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单位是cm。由图可知,小球这段运动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下落。计算可求小球在这段距离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
16.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将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 0 3 12 27 48 75
相应的平均速度 0.03 0.06 0.09 0.12
(1)物块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
(2)物块做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的速度逐渐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
17.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做的是 ___________运动,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____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m/s。
四、实验题
18.某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和挡板“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进行了两次实验,小车第二次运动的v-t图像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项目 AB段 AC段
路程/m 0.4 0.8
第一次实验时间/s 1.6 2.8
第二次实验时间/s 2.8 4.8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___________,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3)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____(填“缩短”或“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4)关于小车第二次运动的v﹣t图像更接近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5)如果计时操作不熟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五、计算题
19.下表是简化的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求:
(1)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驶里程是多少km?
(2)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六、综合题
20.2021年8月在东京奥运会上,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秒83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成为第一个跻身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经检测,他起跑后1s末的速度达到8.6m/s,5s末的速度达到10.6m/s,冲刺速度达到11.9m/s。
(1)观看电视转播的人,以画面中的观众为参照物,感觉屏幕内的苏炳添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苏炳添在100m半决赛中的平均速度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某同学为了感受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乘坐汽车以36km/h的平均速度,穿过长达225m的蝶湖大桥,已知该车长为4.8m,试计算该车完全通过蝶湖大桥的时间________。
参考答案
1.CD
2.AD
3.BD
4.C
5.B
6.C
7.A
8.D
9.D
10.B
11.C
12.C
13.A 时间 先加速后匀速 20
14.1:1 8:7
15.不是 117.5
16.0.25 变速 增加
17.变速 12.50 0.1
18.秒表 0.29 增加 C 大
19.(1)129km;(2)214km/h
20.运动 10.2m/s 22.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