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Na+比Na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4.某粒子发生如图所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该变化过程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变化过程粒子失去电子
5.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为硫元素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6.CCTV-2有一档节目《是真的吗?》。下列哪个选项是真的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CO2和O2都有氧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不带电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②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③元素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⑤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面关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反应说法正确的有
A.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氢原子,氯分子变成氯原子,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氯化氢分子
B.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C.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原子
D.该反应的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10.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 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11.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m的值为34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D.硒离子的离子符号为Se2+
12.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铀-214的中子数为146
B.铀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
C.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金属元素
D.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13.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佳节,有佩带香囊的习俗。很远就可以闻到香囊的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分子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有间隔 D.分子不可分
14.从图中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
15.如图:
甲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乙图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图为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乙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它与丙图中______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A”或“B”或“C”)。
16.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准时发射升空,运载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___,属于 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m=___,n=___。
(3)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周期。
17.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W时,右盘放固体W,左盘上加5g砝码,再把游码移至0.4g处达到平衡,则固体W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_______9mL。(填“>”或“=”或“<”)
(3)若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离子Xm-与Y原子的离子Y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Y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4)已知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某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
如果一个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一个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
(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取整数)。A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
1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现象二: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
(2)现象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
1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
(2)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x=_____。丙图中的核电荷数为_____,甲和丙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3)乙图中若z-y=9,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它与丙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周期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 ___(填“活泼”或“稳定”)。
(2)一个2H216O分子含中子数为 ___(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之和)。
三、计算题
21.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1)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磷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_。
(2)已知可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 kg,求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个。求:(写出对应的计算过程)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保留整数)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_______。
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14.3克的氧气,则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若这些氧气来自于空气则需要空气多少升?(氧气的密度1.43g/L,空气的密度1.29g/L)
(2)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它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详解】A.1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A正确;
B.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B正确;
C.水银是汞的俗称,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由于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汞原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故C错误;
D.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体变为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2.C【详解】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故①正确;
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故②错误;
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故③正确;
Na+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比Na稳定,故④正确;
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C。
3.A【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的比值,故A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
C、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故D正确;
故选A。
4.B【详解】A、该变化中,钠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钠原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该变化过程中,质子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变化过程中,钠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钠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有几条弧线就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是指离核最远的一层,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6,该元素为硫元素,说法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说法正确;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说法正确。
故选:C。
6.C【详解】A、催化剂的概念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这里所说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包括加快也包括减慢,故A错误;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B错误;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a+b)L,故C正确;
D、CO2和O2都有氧原子,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7.D【详解】①不带电的微粒不只有分子和原子,中子也不带电,错误;
②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错误;
③元素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正确;
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错误;
⑤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可以由同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和臭氧错误。
以上不正确的说法有①②④⑤。
故答案为:D。
8.B【详解】“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茉莉的香味和檀木的香味不同,说明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故隐含的分子性质是③④。
故选B。
9.A【详解】A、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氢原子,氯分子变成氯原子,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氯化氢分子,选项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所以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分子,原子未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D、该反应中,氢气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A。
10.C【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每1个甲分子与3个乙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1个丁分子,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此项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反应的本质为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此项说法不正确;
C、丁为水,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此项说法正确;
D、丙为甲醇,由甲醇分子构成,此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D【详解】A、题图2中m表示硒原子的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题图1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则m的值为34,A正确;
B、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B正确;
C、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4,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C正确;
D、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n=34-2-8-18=6,大于4,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硒离子的离子符号为Se2-,D错误。
故选:D。
12.A【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9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14-92=122,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铀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铀-238与铀-21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且由“金”字旁可知,铀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铀-238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铀-2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故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详解】很远就可以闻到香囊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故选A。
14.C【详解】A、由水的微观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此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此说法不正确。
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
故选:C。
15.(1)6.941
(2)3
(3) 失 C
【解析】(1)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2)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1=3;
(3)
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失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
锂原子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6.(1) Rb 金属
(2) 37 1
(3) 85.47 五
【解析】(1)
由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则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Rb;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
(3)
由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由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17.(1)4.6
(2)>
(3)a+m+n
(4)9m
(5) 27 14
【解析】(1)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应“左物右码”,若放反了,则固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所以固体W的实际质量为5g-0.4g=4.6g。
(2)
用量筒量取液体,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会导致所读数值偏大,也就是说,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量筒内液体体积小于11mL,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9mL。
(3)
若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离子Xm-核外电子数为a+m,此时与Y原子失去n个电子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那么原子Y的核外电子数为a+m+n。
(4)
某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是某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9倍,则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也是碳原子实际质量的9倍,如果一个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一个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9m。
(5)
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则A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18.(1)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
(2)α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解析】(1)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故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
α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故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9.(1)原子
(2) 13 20 质子数不同 核电荷数不同
(3) Cl- CaCl2
【解析】(1)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故填:原子;
(2)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3,故甲图中x=13。丙图中的核电荷数即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里的数字,为20;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甲和丙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核电荷数不同。
(3)①乙图中若z-y=9,则z=17,y=8,为氯离子,则符号为Cl-,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丙粒子为钙离子,它与丙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Cl2。
20.(1)稳定
(2)10
【解析】(1)每一周期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
(2)一个2H216O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之和,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8,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它们的质子数分别是1、8,1个氢原子的中子数为2-1=1,1个氧原子的中子数为16-8=8,则一个2H216O分子含中子数为1×2+8=10。
21.(1)16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解析】(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31-15=16,故填:16。
(2)
见答案
22.(1)解: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
(2)解: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所以A的质子数为:31-16=15
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答: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解析】(1)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C-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其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见答案。
(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可得出答案,详解见答案。
23.(1)气体的体积=气体的质量÷气体的密度,氧气的体积为: ;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空气的体积为10L×5=50L
(2)核电荷数=质子数=2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56-26 =30;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30-26=4
【分析】(1)
见答案;
(2)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