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和分析辛亥革命的成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的斗争,体会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课文)回答问题(先自己画出再小组讨论):
1、中华民国建立时间、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对内、对外政策?
2、清帝退位时间、影响?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内容、性质、意义?
5、讨论: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理由?
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1年
1912年
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公元年=民国年+1911
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
五色旗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
宣统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材料一: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北方半壁江山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据统计,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南方的革命军,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材料二: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人们都寄厚望于他。
材料三:帝国主义不断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压迫革命党人妥协。日、俄两国直接干涉中国革命。美、德、法等国则维持在华的既得利益,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南京城 “库藏如洗”。“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
袁世凯军事实力强大
袁世凯个人威望高
帝国主义国家横加干涉
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
材料研读
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
清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施压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支持
依靠
打击
孙中山不得不让位给袁世凯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13,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15,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孙中山提出了下列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借故北方秩序不稳,不肯南下。
3月,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临时政府由南京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
2.指定机构:
3.颁布者:
4.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912年3月11日
参议院
孙中山
5.作用: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
关键词 约法具体内容
国家主权
国民权利 平等
自由
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知识拓展
1、中华民国权力属于人民
主权在民,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2、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3、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他从法律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意义
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
剪掉辫子
老爷、大人
先生、同志
新称呼
跪拜、作揖
新礼仪
鞠躬、握手
新服饰
颁布了禁止缠足、赌博、种植和吸食鸦片的法令
材料一: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成功
(1)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帝制);
(2)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功绩
从直接结果看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失败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3)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局限
从最终结果看
教训:证明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既成功又失败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在(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2.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中国(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C
A
A
检测提升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5.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D
7.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清帝退位 B.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C.袁世凯在南京就职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
板书设计
中华民国建立
标志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机构
参议院
内容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任就职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 张衡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