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
我们第三单元学了哪些化学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知识梳理
物
质
构
成
的
奥
秘
原子结构
分子和原子
元素
*
物
质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
构成
元素
周期表简介
分子
原子
离子
表示符号
化学式
质量表示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
结构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量表示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
阴离子
构
成
分
裂
得失电
子
得失电
子
定义
存在
意义
写法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符号
知识梳理
物质
分子
构 成
离子
构 成
原子
构
成
构 成
组 成
元素
总 称
宏观概念
微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分裂
得失电子
失得电子
物质的构成
1、分子的特点
(1)分子体积、质量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就越快.
通常状况,
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
课题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2、分子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3、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反应的本质
原物质的分子
分解
原子
重新组合
新物质的分子
延伸: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最小”指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2、原子的特征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
(3)原子间有间隔。
(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1 物质是由分子、 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大量的水 聚集而成的。
例2 图中的信息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例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例4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 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A.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例5 下图表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图中“○”“●”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B.过程Ⅰ、Ⅱ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过程Ⅲ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示意图还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再分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这些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例6 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这些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决定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
原子质量
(+)
(-)
(+)
(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
1、原子结构
课题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我国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6
B
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Na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0
4
金属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一般小于4
易失去电子
一般大于4
易得到电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等于8(氦等于2)
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 离子形成的过程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4. 离子的表示方法:
3. 离子符号:
阳离子:Mg2+
阴离子:Cl -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6. 离子符号里的数字的意义: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5. 离子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
表示一种离子
表示一个离子
2
1
8
+11
Na
2
7
8
+17
Cl
+11
2
8
Na+
8
2
8
+17
Cl-
Na+
Cl-
失一个电子
得一个电子
(1)离子的形成
原子:
离子:
原子
阳离子
(+)
阴离子
(-)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例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例2 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原子是 原子。
例3 下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C.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
D.圆圈中的“+”可以省略
例4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
例5下列有关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核外电子数相同
C.电子层数相同
D.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氯离子
例6下列关于钠离子( Na+ )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钠离子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C.钠原子比钠离子多一个电子
D.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得多
例6 我国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知某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其质子数为77,则这种铱原子的中子数为 ( )
A.38 B.77 C.115 D.192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氦气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等
4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
归纳小结
1.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请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应用最广泛的铁是由铁 构成的;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是氮 ;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钠 和氯 构成的。
原子
分子
离子
离子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事项:
(1)“一类原子”指的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2)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3)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能讲种类,不
能讲个数。
原子——是一种粒子,有种类、个数
课题三 元素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汉字用“钅”字旁表示。
非金属元素:汉字用“气”字头、“氵”字旁、”石”字旁来表示。
汞除外,汞是金属,常温下是液体,由汞原子构成
4.元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字母小写
2 3 4 5 6 7 8 9 10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1至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
元素符号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5、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事项:
(1)在元素符号前的系数,只表示原子的个数,失去宏观意义,不再表示元素。
6、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联系
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1)、元素概念建立在原子基础上;
(2)、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1.周期: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
26
铁 Fe
55.847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元素符号
带 * 的是人造元素
4.元素周期表所能提供的信息
例1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例2 根据下图所示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填写在相应位置。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 。
例3 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氖 B.氧 C.锌 D.磷
例4 一定条件下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
例5 “2H”表示的意义是( )
A.2个氢元素 B.2个氢原子
C.氢分子 D.氢离子
例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名称是“硫” B.元素符号是“S”
C.元素的质量为32.06 g D.核电荷数是16
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C.铁原子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例8 近来,俄美科学家发现了两种新原子,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17,中子数分别为117和11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中子数为118的原子,核外有118个电子
C.中子数为117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7
D.因为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两种原子的质量也相同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分子、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原子的质子数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的和
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