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秋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13 15: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空气
一、单选题
1.空气中能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氖气
2.“人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略低,那么“人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可能是
A.0.03% B.20% C.25% D.78%
3.优质的空气资需要大家的保护,下列物质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CO2
B.SO2
C.CO
D.可吸入颗粒物
4.空气中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较多且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是氮气 B.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C.二氧化碳是一种导致酸雨的气体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和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A.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
B.减少城市穿霾,提倡公交出行
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7.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空气污染指数 B.首要污染物 C.空气质量级别 D.空气湿度
8.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可以作灯泡填充气
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
9.如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通过足量的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来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铁丝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若燃烧匙中的红磷继续增多,水位上升将更多
D.若燃烧匙中红磷不足,会使测量氧气含量偏少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是大气污染物
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D.空气中各成分都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不变
11.夏天水果长时间放置会腐烂变质,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2.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
13.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红磷足量的目的是:完全消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B.该实验结果能说明:瓶内剩余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C.若a处没有弹簧夹;则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偏多
D.用木炭代替红磷:也可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
14.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汽水 C.冰水 D.糖水
1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含量很少,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二、填空题
16.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致_____78%_____21%_____0.94%,_____0.03%,其它气体和杂质的体积分数是_____.
17.元宵节,再现严重雾霾天气.白天全市大部分地区为重度污染,南部地区出现严重污染.监测中心表示晚间烟花爆竹燃放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PM2.5浓度.一边是年俗习惯,一边是污染的现状,大家在微博上展开了激烈讨论。
(1)下列关于PM2.5的观点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③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2)PM2.5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扬尘,为对PM2.5进行治理,小明在微博上提出应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更多地使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请你从减少扬尘的角度也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保持年俗还是将空气污染的防治放在第一位?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 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b,则 a_____b(填“>”或“<”或“=”).
(2)若该装置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
(3)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1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可知,铜粉与氧气反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固体。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
(2)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后注射器活塞位于9mL刻度处,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二实验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5)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图一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三所示。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三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具有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A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B正确;
C、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等化学性质。C错误;
D、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能供给呼吸。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人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略低,故可能是20%。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不包括二氧化碳。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A、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含量不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不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D、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A.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此选项正确;
B. 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利于保护空气,此选项正确;
C. 二氧化碳是一种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D. 不同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此选项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A、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环保,符合题意;
B、提倡公交出行,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雾霾,不符合题意;
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有利于回收再利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是: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状况、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不包括空气湿度。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故A正确;
B、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B不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可以作灯泡填充气,故C正确;
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故D正确。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将红磷替换成铁丝。A错误;
B、硫或木炭不能替换红磷进行实验。虽然硫和木炭只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是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木碳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物都是气体,无法产生压强差。B错误;
C、燃烧匙中的红磷必须过量。过量的红磷才能消耗尽装置内的氧气,从而产生压强差。回流的水的体积是压强差的体现,即回流的水的体积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所以红磷继续增多,水位也不会上升。C错误;
D、若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足,则会导致无法消耗尽装置内的氧气,从而使回流的水偏少。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A错;
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故B错;
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C错;
D、空气中各成分都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夏天温度升高,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加剧,从而使水果更容易腐烂。
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4: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
【详解】
A、该实验中,应该放入过量的红磷,使得红磷充分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从而通过观察回流的水的体积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正确;
B、红磷燃烧了一段时间后无法继续燃烧,说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不可燃、不支持燃烧。而且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回流一段就停止了,说明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B正确;
C、若a处没有弹簧夹,则在红磷燃烧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从而使装置内的空气逸散到右侧,从而使消耗的气体的体积偏大,导致回流的水偏多。C正确;
D、该实验不可以用木炭来代替红磷。虽然木炭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是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无法产生压强差,从而无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错误。
故选D。
14.C
【解析】
【详解】
A、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所以自来水属于混合物。A错误;
B、汽水中含有水、碳酸、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错误;
C、冰水指的是水,但是是水的不同形态,属于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正确;
D、糖水中含有水和白砂糖,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C。
15.B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不是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很大,如稀有气体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0.03%
【解析】
【详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17. ③④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大力植树造林 应该将空气污染的防治放在第一位,大气污染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
【解析】
【详解】
(1)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从而产生PM2.5。①正确;
②、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②正确;
③、PM2.5的颗粒大小肉眼可见,但是分子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③错误;
④、可吸入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可能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③④;
(2)PM2.5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所以为了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可以在道路定时洒水,从而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另外,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法,吸收有害气体。故答案为: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大力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3)空气污染的防治应该放在第一位。只有将空气污染防治做好了,才能享受很好的假期,否则大气污染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甚至是人体自身的健康。故答案为:应该将空气污染的防治放在第一位,大气污染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答案合理即可)。
18. < 装置气密性差 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等
【解析】
【详解】
(1)当集气瓶内气温未冷却时,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
(2)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 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就是消耗的氧气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3)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
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的量偏少等.
答案:(1)< (2)1/5 (3)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等.
19.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连接装置如图一,用热毛巾紧捂集气瓶,如果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铜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避免了图一中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氧气的浓度 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BC段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的气压增大强于氧气减少导致的气压减小
【解析】
【详解】
(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该实验目的是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在进行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按照图一连接实验装置,然后用热毛巾握紧集气瓶,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在右侧导管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连接装置如图一,用热毛巾紧捂集气瓶,如果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3)根据题干可知,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所以可能铜丝不足,无法消耗足够的氧气。或者有可能装置漏气,一部分被消耗的氧气被空气补充,从而导致结果偏小。或者有可能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装置内剩余气体仍处于膨胀的状态,从而使回流的水减少,使结果偏小。故答案为:铜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4)图二中的铜丝加热时,始终都在密闭容器中,既不会污染环境,也能减少实验误差。而图一中点燃红磷需要在集气瓶外点燃,可能会造成实验误差,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答案为: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避免了图一中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5)①根据图示可知,X的数据先上升后下降,则说明X表示温度。A线先上升,后下降至比原数值还要低的点,说明A线表示压强,由于红磷燃烧放热,使装置内压强上升,随后由于红磷消耗了氧气,所以装置内的压强减少。Y线的数值下降,说明Y表示瓶内氧气的浓度,氧气被红磷消耗。故答案为:氧气浓度;
②根据①中的分析可知,BC段压强上升,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减小,BC段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的气压增大强于氧气减少导致的气压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