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
地理试卷(2班专用) 原卷版
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022·甘肃兰州一中期末)
2020年5月29日美国宇航局(NASA)观测到太阳爆发了近年来最大的耀斑,太阳表面也出现了新的黑子。同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 本次耀斑爆发对地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 北京地区看到极光 B. 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C. 沿海地区潮汐现象 D.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2. 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是( )
A. 英国、墨西哥 B. 加拿大、挪威
C. 意大利、西班牙 D. 印度、巴基斯坦
(2022·浙江杭州高一期中)
2021年8月,云南曲靖出土的化石中鉴别出一种距今4.19亿年前的三尖鱼类化石(如图)。该物种头部近三角形,其角和内角组合呈镰刀状,隶属于盔甲鱼亚纲。完成下面小题。
3. 三尖鱼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早期 B. 古生代中期
C. 中生代末期 D. 新生代新近纪
4. 三尖鱼繁盛时期( )
A. 形成铁矿时代 B. 裸子植物繁盛 C. 东北华北形成 D. 出现始祖鸟类
(2022·河北承德高一期末)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5. 我国华北山地地区,泥石流多发的月份是( )
A. 11月~次年1月 B. 3~4月
C. 5~6月 D. 7~8月
6. 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
A. 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 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 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 D.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2022·山东高一期末)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 )
A. 东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8. 关于图中地貌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风蚀垄,顶部大、基部小 B. 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C. 为沙丘,形状类似新月 D. 为风蚀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2022·广东佛山高三月考)
2021年6月17日雨后天晴,我国某地的小明同学拍摄到天空的秀美景象,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标题发到朋友圈,获得众人点赞。下图为小明同学拍摄到的画面。据此完成问题。
9. 图中天气现象发生于大气层的( )
A. 臭氧层 B. 高层大气 C. 平流层 D. 对流层
10. 此时近地面空气中含量较低的成分是( )
A. 水汽 B. 二氧化碳 C. 杂质 D. 氧气
(2022·山西大附中高一期中)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③ D. ④<②
12. 图中①、②、③、④气温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2·河南新乡高一期中)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岩层坚硬不透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 )
A. 水分下渗减少 B. 降水量急剧减少 C. 蒸腾作用增强 D. 地表径流增加
14. 该地修建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增加植物蒸腾 B. 减缓地表径流 C. 增加地下径流 D. 减少水汽输送
(2022·江西九江高一期末)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下图为钱塘江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每年最适宜观钱塘江大潮的时间为农历( )
A. 正月十五 B. 五月初五 C. 八月十八 D. 九月初九
16. 下列人类活动要考虑潮汐规律进行是( )
①发展海水养殖②建设潮汐电站③选择远洋航线④研究海水淡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21·山东省聊城市调研)
《梦溪笔谈》中记载: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古同“殒”)……此地气之不同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文中“地气”主要是指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18. 推测岭峤、并汾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别为
A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B. 常绿硬叶林、温带草原
C. 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吃、穿、住、行,工农业生产等等。其中住,主要是城市、乡村的房屋建筑。不同地区城市及乡村的建筑特色也可反映出当地的地域文化。读甲、乙不同的建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甲图建筑所在地区是( )
A. 江南丘陵 B. 青藏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20. 乙图建筑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常见,该建筑反映的是( )
A. 西方的宗教文化 B. 我国的汉文化 C. 蒙古的民族文化 D. 江南的水乡文化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高档生活小区最可能位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图中最适合布局化工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盛行(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南风 D. 北风
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该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开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水源 D. 交通
25.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人口呈现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 人口密度低 B. 资源开发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阔
2020年1月5日晚,以“冰雪之冠上的明珠”为主题的第3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盛大开幕(如右图所示),一直持续到2月底,吸引游客多达百余万人次。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浙江、上海等)游客呈逐年攀升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大量人口前往哈尔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交通运输压力增加 B. 户籍人口数量增多
C. 就业岗位大幅减少 D. 区域发展差异加大
27. 冰雪节吸引了众多南方地区的游客,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城市化水平 B. 当地政策 C. 气候差异 D. 消费水平
免耕是指作物播种前减少翻动表土、保留部分秸秆茬的耕作方式。巴西马托格罗索州是世界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该州普遍采用免耕技术种植大豆。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作饲料原料,而我国产的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原料。下图为马托格罗索州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与我国东北主产区相比,马托格罗索州种植大豆的优势自然条件为( )
A. 热量充足 B. 地广人稀 C. 地形平坦 D. 土壤肥沃
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进口的大豆数量显著增长,说明我国( )
A. 耕地面积不断减小 B. 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C. 饮食结构变化较大 D. 大豆品质明显下降
30. 马托格罗索州采用免耕技术种植大豆最主要原因是( )
A. 保持土壤水肥 B. 减轻农民负担 C. 改变复种指数 D. 提高耕作效率
二、综合题(40分)
(2022·山东威海高一期末)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图)位于黄河上游地区,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甲处)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该地区日照时数为2851~3106小时,年降水量不足200mm。截至2019年底,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年产葡萄酒1.3亿瓶,产值达到260亿元,葡萄酒远销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夏积极引进和发展葡萄酒产业,对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分析甲处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宁夏发展葡萄酒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指出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的社会、经济意义。
32.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特点有 _______ 和 ________ 。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__________ 。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_________ (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 。
3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该州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下图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区域略图。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某两岛屿图(图中等高线单位:米)。
(1)根据材料一分析,红河的流向是____,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该地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主要有利因素是____,限制性因素是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M、P、Q中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
(3)根据材料三右图分析,C、D两地筑港条件较好的是哪个 请说明理由。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
地理试卷(2班专用) 解析版
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022·甘肃兰州一中期末)
2020年5月29日美国宇航局(NASA)观测到太阳爆发了近年来最大的耀斑,太阳表面也出现了新的黑子。同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 本次耀斑爆发对地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 北京地区看到极光 B. 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C. 沿海地区潮汐现象 D.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2. 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是( )
A. 英国、墨西哥 B. 加拿大、挪威
C. 意大利、西班牙 D. 印度、巴基斯坦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耀斑爆发说明太阳活动强烈,发出的带电粒子受地球两极磁场的吸引,和极地地区的大气层产生摩擦,形成极光,北京地区不在高纬度极地地区,看不到极光,故A错,极光对地表平均气温没有影响,故B错,潮汐是日月对地球的引力形成的,和太阳活动无关,故C错,带电离子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故D正确。
【2题详解】
题中所示国家中只有加拿大和挪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有可能欣赏到北极光,故B正确,其它国家都位于中纬和低纬地区无法看到极光,故ACD错。
(2022·浙江杭州高一期中)
2021年8月,云南曲靖出土的化石中鉴别出一种距今4.19亿年前的三尖鱼类化石(如图)。该物种头部近三角形,其角和内角组合呈镰刀状,隶属于盔甲鱼亚纲。完成下面小题。
3. 三尖鱼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早期 B. 古生代中期
C. 中生代末期 D. 新生代新近纪
4. 三尖鱼繁盛时期( )
A. 形成铁矿时代 B. 裸子植物繁盛 C. 东北华北形成 D. 出现始祖鸟类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三尖鱼是繁盛于距今4.19亿年前的三尖鱼类,结合地质年代表进行判断,距今4.19亿年前为古生代,其中古生代——地质年代的第3个代(第1、2个代分别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45亿年前。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5.4亿年前)、奥陶纪(5亿年前)和志留纪(4.3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4.05亿年前)、石炭纪3.55亿年前)和二叠纪(2.95亿年前)。所以三尖鱼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位于古生代中期,B正确,AC错误,新生代位于距今6700万年前,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太古宙是地质历史上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以上,故A错误;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极度繁盛,故B错误;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中生代,D错误,三尖鱼繁盛时为古生代中期,这是东北华北形成时期,C正确,故选C。
【点睛】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2022·河北承德高一期末)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5. 我国华北山地地区,泥石流多发的月份是( )
A. 11月~次年1月 B. 3~4月
C. 5~6月 D. 7~8月
6. 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
A. 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 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 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 D.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答案】5. D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华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7、8月,且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D正确,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就不会把游客掩埋,B正确;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AD错误;跟生命相比,贵重财物并不重要,C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泥石流形成及危害,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022·山东高一期末)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 )
A. 东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8. 关于图中地貌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风蚀垄,顶部大、基部小 B. 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C. 为沙丘,形状类似新月 D. 为风蚀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答案】7. C 8.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地表裸露,植被稀少,可推测,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结合选项可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C正确。故本题选C。
【8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该地貌为为风蚀蘑菇,不是风蚀垄、沙丘、风蚀柱,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B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风蚀蘑菇、风蚀垄、风蚀柱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2022·广东佛山高三月考)
2021年6月17日雨后天晴,我国某地的小明同学拍摄到天空的秀美景象,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标题发到朋友圈,获得众人点赞。下图为小明同学拍摄到的画面。据此完成问题。
9. 图中天气现象发生于大气层的( )
A. 臭氧层 B. 高层大气 C. 平流层 D. 对流层
10. 此时近地面空气中含量较低的成分是( )
A. 水汽 B. 二氧化碳 C. 杂质 D. 氧气
【答案】9. D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图示为火烧云,是落日时太阳余晖洒在云层上产生的现象。云绝大部分都出现在对流层,D项正确。臭氧层、高层大气、平流层等几乎没有云雾等天气现象,A、B、C项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降水的必要条件就是凝结核,降水会将凝结核沉降到地面,大大减少其在空气中的含量,C项正确;夏季雨后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A项错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在雨后变化不大,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降水形成主要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饱和能够凝结;有凝结核。
(2022·山西大附中高一期中)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③ D. ④<②
12. 图中①、②、③、④气温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C 12. C
【解析】
【分析】该题考察热力环流。
【11题详解】
根据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可以判断此时气压①>②,说明同一水平方向上,①处为高气压,②处为低气压,B错;相应的,同一水平方向上,近地面④为高气压,③为低气压,因而④>③,C正确。近地面气压始终大于高空气压,因此④>③>①>②,A、D错。故正确答案为C
【12题详解】
根据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可知,近地面气温始终高于空中,因此③、④的气温始终高于①和②,A、B排除;根据上题可知,③的气压小于④,说明③地近地面附近气流受热上升,因而形成低气压,故气温高。因此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③,C正确。
【点睛】热力环流过程:
等压面判断方法:
(2022·河南新乡高一期中)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岩层坚硬不透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 )
A. 水分下渗减少 B. 降水量急剧减少 C. 蒸腾作用增强 D. 地表径流增加
14. 该地修建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增加植物蒸腾 B. 减缓地表径流 C. 增加地下径流 D. 减少水汽输送
【答案】13. C 14.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水分下渗改变不大,A错;森林的增加使蒸腾作用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可能会导致降水量增加,不会导致降水量的急剧减少,B错,C对;森林可以保持水土,拦截水体,减少地表径流,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C。
【14题详解】
从水循环角度看,该地修建梯田主要是对地表的改变,故修建梯田后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水循环的陆上环节产生影响,如梯田减缓坡度,使径流不畅,故修梯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B对;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修梯田不能增加地下径流,C错;相比森林,修梯田并没有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会增加植物蒸腾,A错;梯田是对地表的改变,水汽输送发生在大气中,故修梯田不会减少水汽输送,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干预地表径流。
(2022·江西九江高一期末)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下图为钱塘江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每年最适宜观钱塘江大潮的时间为农历( )
A. 正月十五 B. 五月初五 C. 八月十八 D. 九月初九
16. 下列人类活动要考虑潮汐规律进行的是( )
①发展海水养殖②建设潮汐电站③选择远洋航线④研究海水淡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每年最适宜观钱塘江大潮的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此时正值天文大潮,潮汐水位高;钱塘江正值汛期,水量大,抬高潮位;盛行东南风,风助潮涌,C正确。正月十五和五月初五钱塘江水量小,对潮汐顶托作用较弱,AB错误。九月初九不是天文大潮,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发展海水养殖主要在沿海地区,要考虑潮汐现象造成的影响;潮汐电站主要利用潮汐能发电,需要考虑潮汐规律。远洋航线和海水淡化基本不受潮汐现象的影响。故选A。
【点睛】钱江潮成因: 1、农历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2、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3、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4、正值汛期,钱塘江水量大,水位高,抬高潮位。
(2021·山东省聊城市调研)
《梦溪笔谈》中记载: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古同“殒”)……此地气之不同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文中“地气”主要是指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18. 推测岭峤、并汾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别为
A.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B. 常绿硬叶林、温带草原
C. 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岭峤”的小草,冬季不凋零,“并汾”的乔木,临近秋天就落叶了,这种差异主要是热量因素造成的。故文中“地气”主要是指热量。故选A。
【18题详解】
由“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可推知当地冬季气温较高,植被不落叶,为常绿阔叶林(我国无常绿硬叶林分布);由“并汾乔木,望秋先陨”可推知当地冬季植被落叶,为落叶阔叶林。故选D。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吃、穿、住、行,工农业生产等等。其中住,主要是城市、乡村的房屋建筑。不同地区城市及乡村的建筑特色也可反映出当地的地域文化。读甲、乙不同的建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甲图建筑所在地区是( )
A. 江南丘陵 B. 青藏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20. 乙图建筑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常见,该建筑反映的是( )
A. 西方的宗教文化 B. 我国的汉文化 C. 蒙古的民族文化 D. 江南的水乡文化
【答案】19. D 20. A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甲图为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直立性强,土层厚,借助地形地势,适合建窑洞,D正确;青藏高原地下有冻土,不适合挖窑洞,B错误;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以红壤为主,不适合挖窑洞,A错误;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不适合修建窑洞,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乙为清真寺,为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反映西方的宗教文化,A正确;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B错误;蒙古包,是蒙古的民族文化体现之一,C错误;小桥流水人家体现了江南的水乡文化,D错误。故选A。
【点睛】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高档生活小区最可能位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图中最适合布局化工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盛行(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南风 D. 北风
【答案】21. D 22. B 23. B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处中,丁处远离工业区,靠近文教区,位于河流上游,背靠丘陵地带,地势较高,环境优美,最可能布局高档生活小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宜布局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市的郊外,甲乙丙丁四处中,乙处位于河流下游,离城市最远,最适合布局化工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工业区主要布局在该城市的西南方,工业区可能排放大气污染物,一般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故该城市的盛行风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污染大气的工厂布局: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及最小风频上风地带。污染水源的工厂布局: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布局: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该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开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水源 D. 交通
25.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人口呈现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 人口密度低 B. 资源开发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阔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相较于图中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更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B正确。南北部的地形、水源差别较小,AC;交通对人口南多北少影响较小,D错。故选B。
【25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人口由南向北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北部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B正确;人口密度低、交通条件改善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AC错;北部人口稀少,市场需求少,D错。故选B。
【点睛】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例如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国。
2020年1月5日晚,以“冰雪之冠上的明珠”为主题的第3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盛大开幕(如右图所示),一直持续到2月底,吸引游客多达百余万人次。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浙江、上海等)游客呈逐年攀升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大量人口前往哈尔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交通运输压力增加 B. 户籍人口数量增多
C. 就业岗位大幅减少 D. 区域发展差异加大
27. 冰雪节吸引了众多南方地区的游客,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城市化水平 B. 当地政策 C. 气候差异 D. 消费水平
【答案】26. A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超过百万人次前往哈尔滨,给当地带来了交通压力,A正确。前往人员是游客,不会在哈尔滨常住,更不会落户,户籍人口不会增多,B错误。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C错误。南方发达地区游客前来观光,支持了北方经济建设,区域发展差异减小,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冰雪节是围绕冰和雪作为主题的旅游节日,南方冬季气温高,缺少冰雪景观,因此,冰雪节吸引了众多南方地区的游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差异,与城市化水平,当地政策和消费水平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持续一个月。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成世界四大冰雪节。1985年1月5日创办,成为世界冰雪盛会。经地方立法,1月5日已成为哈尔滨人的盛大节日。
免耕是指作物播种前减少翻动表土、保留部分秸秆茬的耕作方式。巴西马托格罗索州是世界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该州普遍采用免耕技术种植大豆。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作饲料原料,而我国产的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原料。下图为马托格罗索州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与我国东北主产区相比,马托格罗索州种植大豆的优势自然条件为( )
A. 热量充足 B. 地广人稀 C. 地形平坦 D. 土壤肥沃
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进口的大豆数量显著增长,说明我国( )
A. 耕地面积不断减小 B. 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C. 饮食结构变化较大 D. 大豆品质明显下降
30. 马托格罗索州采用免耕技术种植大豆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保持土壤水肥 B. 减轻农民负担 C. 改变复种指数 D. 提高耕作效率
【答案】28. A 29. C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由图可知,马托格罗索州位于巴西高原,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因此与我国东北主产区相比,马托格罗索州种植大豆的优势自然条件为热量充足,A正确。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东北地区也具备的条件,因此BC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作饲料原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进口的大豆数量显著增长,说明我国需要的饲料增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饮食结构变化较大,C正确。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作饲料原料,进口的大豆数量显著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小无关,A错误。不能说明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也不能说明大豆品质明显下降,B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免耕是指作物播种前减少翻动表土、保留部分秸秆茬的耕作方式。马托格罗索州采用免耕技术种植大豆,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肥,A正确。不能改变复种指数、 提高耕作效率,CD错误。减轻农民负担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故选A。
【点睛】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其类型包括不耕、条耕、根茬覆盖及其他不翻动表土的耕作措施。
二、综合题(40分)
(2022·山东威海高一期末)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图)位于黄河上游地区,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甲处)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该地区日照时数为2851~3106小时,年降水量不足200mm。截至2019年底,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年产葡萄酒1.3亿瓶,产值达到260亿元,葡萄酒远销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夏积极引进和发展葡萄酒产业,对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分析甲处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宁夏发展葡萄酒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指出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1)地处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太阳辐射强(或光照充足);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灌溉水源充足。
(2)原料充足且品质好;政策支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廉价、地价便宜(或生产成本较低)。
(3)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工业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注意关键词“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照、降水、温差等角度)、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首先,根据材料可知,甲地区日照时数2851~3106小时,光照充足,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地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最后,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黄河附近,灌溉水源充足。
(2)该题可从原料、市场、劳动力、地租、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根据材料可知,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的1/4,且葡萄品质高,原料充足且品质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宁夏葡萄酒远销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葡萄酒1.3亿瓶,产值达260亿元,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宁夏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劳动力较为廉价,地价较低,生产成本低;根据材料“宁夏积极引进和发展葡萄酒产业,对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宁夏发展葡萄酒工业还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宁夏年产葡萄酒1.3亿瓶,产值达260亿元,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点睛】
32.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_______ 和 ________ 。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__________ 。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_________ (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 。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2)交通运输
(3)AC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解析】
【详解】(1)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交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3)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AC方向是河流和铁路线平行,交通便捷,所以城镇发展沿AC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少耕地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耕地减少、用地紧张问题将加剧。
3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该州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下图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区域略图。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某两岛屿图(图中等高线单位:米)。
(1)根据材料一分析,红河的流向是____,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该地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主要有利因素是____,限制性因素是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M、P、Q中____处高级住宅区;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
(3)根据材料三右图分析,C、D两地筑港条件较好的是哪个 请说明理由。
【答案】(1) ①. 自西北向东南 ②. 水稻 ③. 气候(热量和水分) ④. 地形
(2) ①. P ②. 甲 ③.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3)D地筑港条件较好。D地位于西风背风地带而且地处海湾,避风条件好,风浪小;D地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红河哈尼梯田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港口区位因素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云南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又结合附近的河流流向,可以推测,红河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元阳哈尼梯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种植水稻主要有利因素是气候,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限制性因素是地形,以山地为主,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利用山地开发了梯田进行农业种植。
【小问2详解】
M靠近火车站和轻工业区,环境较嘈杂;Q靠近工业区和飞机场,噪声污染较大,M、Q不适合建高级住宅区;P位于河流上游,临近旅游观光区和文化教育区,环境优美,是高级住宅区。石油化工城应该建在甲处,甲处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区水污染较小;位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污染小;河流、高速公路、铁路提供了便利的水陆路交通。
【小问3详解】
D处建港条件较好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塔斯马尼亚岛,终年受西风影响,D处位于西风背风坡;海岸线弯曲,有港湾,避风条件较好,风浪小;D处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相对平坦,陆地建港条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