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 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2.(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2·山东·成武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某同学梳理了近代一场战争的过程: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由此判断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花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5.(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6.(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康有为
④左宝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2018年9月,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一艘沉船,舰舷外壁悬挂着木质髹(xiū)金的“经远”舰名字牌,由此确证为“经远舰”。此舰与“致远舰”共同参加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旅顺战役 D.威海卫战役
8.(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9.(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一位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材料分析的是( )
A.鸦片战争的经过 B.洋务运动的影响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10.(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2020年9月17日,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队在山东威海湾刘公岛昔日北洋海军基地东侧海面,成功将定远舰上一块重达18.7吨铁甲起吊出水,这是目前国内出水唯一一块北洋海军铁甲舰装备的护防装甲。它的发现能够为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提供实物证据(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雅克萨之战
11.(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一张历史照片,拍摄的是近代某次战争中,日军在山东荣城登陆并向威海卫进发的历史场景,据此推测,与这张照片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
A.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 B.导致了北洋水师覆没
C.酿成了旅顺屠杀惨案 D.遭到了义和团的阻击
12.(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致远舰管带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中的此次海战中的致远舰“管带”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13.(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1894年11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美国《纽约报》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该评论
A.赞扬日军传播文明 B.谴责日军暴行 C.带有双重标准 D.指出日军侵华本质
14.(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17.(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8.(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漫画往往用夸张手法,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右图漫画反映的社会现实发生在哪一侵华战争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20.(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21.(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如下图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22.(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3.(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25.(2022·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晚清志士谢缵泰在甲午战败后绘制《时局图》警示国人,并题字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反映出甲午战败后
A.中国民族危机因瓜分狂潮空前严重
B.沙俄占领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C.谢缵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日本在全中国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26.(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湖。1899年,美国照会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机会均等”,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阻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C.确保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中国势力范围
27.(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下面的《时局图》形象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遭瓜分的内外局势。德国(图中如肠虫状物)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
B.长城以北
C.福建
D.长江流域
28.(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面对下图的现状,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发动战争争夺地盘
C.争取在华设厂权力
D.尊重中国主权、独立
29.(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是通过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0.(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可见,甲午战败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刺激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D.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31.(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从1896年至1902年的七年间,日本陆军的扩张费达到5400万日元,海军的扩张费用达到了1.25亿日元,合计1.79亿元。这笔巨额战争赔款,使日本军队进一步扩张,为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材料中“这笔巨额战争赔款”来源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B.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D.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33.(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34.(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丘逢甲在《春愁》中感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是作者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发出的感叹?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5.(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近代迫使中国“割让台湾”“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瑗珲条约》 D.《马关条约》
36.(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如下图选项所示为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场景,其中与“大大加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相关的是
A. B.
C. D.
37.(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1899年,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这主要是由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美国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
38.(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下图为1898年美国刊载的一幅名为《中国问题》的漫画。漫画中:一名头顶斗笠、手持烟锅的中国农夫在昏昏欲睡,而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正在为争夺农夫筐里的果实打得不可开交,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跃跃欲试。漫画中所反映的“中国问题”( )
A.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 B.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大举入侵 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39.(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台湾全岛 C.库页岛 D.九龙司地方一区
40.(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和获取中国赔款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俄国、英国 B.俄国、法国 C.俄国、美国 D.俄国、日本
41.(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下图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2.(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材料中对于西学态度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B.自强求富观念的推广
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3.(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下面两幅示意图中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洋务运动取得成效 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D.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44.(2022·山东青岛·八年级期末)条约的签订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 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5.(2022·山东泰安·八年级期末)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44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B.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
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迎战敌舰,最后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C项符合题意;虎门战役是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率领清军与英军搏斗,英勇牺牲,A项不符合题意;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壮烈牺牲的回族爱国将领是左宝贵;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威海卫位于图中的③,C符合题意;①是辽东半岛的战役,A不符合题意;②是旅顺战役,B不符合题意;④是平壤战役,属于甲午战争一开始的战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几个战役要明确: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其中威海卫战役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
3.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包括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故选C;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平壤战役无关,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京津地区,与平壤战役无关,排除D。
4.D【解析】根据材料“恭亲王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则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5.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进行的一次海战,这次海战中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C正确;左宝贵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牺牲,A排除;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B排除;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战役中自杀殉国,D排除。故选C。
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甲午战争时期,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甲午战争时期,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因此属于民族英雄的是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④左宝贵。选项B符合题意;③康有为是领导维新变法的,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因此“经远舰”与“致远舰”共同参加的战役是黄海海战。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近代著名海军将领,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C项正确;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排除A项;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殉国,排除B项;丁汝昌威海卫之战中,抗击日军围攻。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未至的情况下,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排除D项。故选C项。
9.C【解析】根据材料“(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北洋舰队徒有其表,外强中干,体现清政府政治腐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没有北洋舰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维新变法时北洋舰队已经覆灭,排除D项。故选C项。
10.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定远舰”“北洋海军铁甲舰”可知,这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C项正确;ABD项战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B【解析】据所学知识,1895年初,日本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军舰陷入绝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自杀殉国,北洋军舰全军覆没,B项正确;东学党起义的爆发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A项排除;旅顺大屠杀是在进攻威海卫之情,C项排除;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排除。故选B项。
1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B项符合题意;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排除A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排除C项;威海卫战役,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放弃制海权,导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3.B【解析】根据材料“1894年11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美国《纽约报》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评论的是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体现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的野蛮暴行,B项正确;赞扬日军明显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双重标准、日军侵华本质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
14.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就意味着外国人可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剥削中国人民,故选D。
15.C【解析】材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并没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后。故答案选C。
16.A【解析】根据材料“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的“中国战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A符合题意;BCD都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的影响,排除。故选A。
17.B【解析】“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18.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漫画《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历史现实,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左图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右图是《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中下游,故通商口岸示意图的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故选A;《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C错误;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20.A【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加大对华资本输出,故选A;1911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是与帝国主义直接的交涉,与对华投资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外资,不是本国资本,D错误。
21.D【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895年、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可知,此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此条约内容之一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列强也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895年、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是解题的关键,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此条约内容之一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22.A【解析】根据材料“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A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3.C【解析】结合题目中的“李鸿章、台湾”、伊藤博文”可以判断是《马关条约》。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条约签订与日本无关,D项条约签订与日本有关,但没有割地。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4.B【解析】依据题干“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在洋务运动中作为地方的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反映的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反映的是甲午战败后,中国民族危机因瓜分狂潮空前严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6.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1897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没有瓜分到中国的利益,当它重返中国来瓜分出“门户开放”政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打入他国在华的势力范围。故A符合题意;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当时体现不出来,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不可能要保持中国的真正领土完整,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不是要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而是要把中国其他列强的势力范围都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7.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时局图》形象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遭瓜分的内外局势。德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是山东,故A符合题意;长城以北、福建、长江流域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8.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将中国瓜分殆尽,美国没有其余有价值的地方瓜分。为了获得利益便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利益均沾,机会平等。A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题意;日本争取在华设厂权利,C不符合题意。美国亦属于列强,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9.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行割占了台湾和附属岛屿钓鱼岛等,故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辛丑条约》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台湾和附属岛屿钓鱼岛被日本强占的时间范围是:1895年到1945年。
30.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可知,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甲午中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项正确;甲午战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是甲午战后产生的重大影响,排除A项;刺激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从洋务运动就已经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31.C【解析】依据材料“从1896年至1902年的七年间,日本陆军的扩张费达到5400万日元,海军的扩张费用达到了1.25亿日元,合计1.79亿元。”反映了从1896年日本大量军费开支来自战争赔款。结合课本所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C正确;1842年的《南京条约》的赔款是给英国的,A排除;1860年的《北京条约》给英法大量的赔款。B排除;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给英、美、俄、日等11国赔款,D排除;故选C。
32.B【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故A不合题意,排除A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故CD不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33.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可知与《马关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瓜分”狂潮指的是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因此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4.C【解析】根据材料“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割九龙司给英国,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排除D项。故选C项。
3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6.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署,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署,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排除;1901年《辛丑条约》签署,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排除。故选C。
37.B【解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自身优势打开中国市场。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B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1895年,A排除;美国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与题干内容没有直接关系,D排除。故选择B。
38.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受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中国的刺激,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D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在1894年, 八国联军大举入侵是在1900年,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9.B【解析】根据材料“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结合所学可知是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 日本打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项正确;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排除A项;库页岛是在中俄《北京条约》被割占,排除C项;九龙司地方一区是在中英《北京条约》被英国割占,排除D项。故选B项。
40.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取赔款白银两亿两,是获取中国赔款最多的国家,D项正确;英国、美国获取的赔款,没有日本多,排除ABC项。故选D项。
41.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但现在连一个小岛国都打不过”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被岛国日本打败,且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图中第一个态度相吻合,C项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英法先后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与日本无关,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不是日本一国所为,排除D项。故选C项。
42.A【解析】根据题干“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人人竞言西学’”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救亡意识凸显,A项正确;自强求富观念的推广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19世纪末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下,社会性质没变,排除C项;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A项。
43.D【解析】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左边的图片开放了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广州五处通商口岸,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右边的图片开放了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列强对华侵略的程度不断的加深,中华民族危机逐渐加深,D项正确;两幅图反映的都是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史实,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项;通商口岸的开通,是贸易问题不是领土主权问题,不能直接说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排除B项;门户开放政策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提出来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4.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把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等,这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本题选C。
45.C【解析】根据材料“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是对“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认识,属于历史结论,C项正确;而ABD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