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2 23: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教师基于对课标的解读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结合学生思维特点,整合教材内容,选取合适材料,通过设问和讲述,创设特定的情景,给学生一种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在这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润物细无声地深化家国情怀,提升学科素养,感悟历史和人生。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本课内容有三个子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分别讲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概况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工人运动概况,通过三个子目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活跃,经过一年半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对理性认知较缺乏,因此我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引导,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不十分清楚,对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字面上,针对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在补充感性材料和历史细节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各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从情感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能通过史料,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经过、内容、中共的性质,感受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觉醒意识和时代担当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4、能通过阅读史料、历史分析对比,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一伟大历史意义(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5、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学习并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忠诚为民的责任担当和时代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内容
(二)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视频、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图示教学法、材料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史料研习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内篇·人间世》”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事物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变得纷繁巨大。引申为任何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尽管在初创时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的时候就一定会发展的非常巨大”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都用这句话形容我党的发展,这节课,就让我们站在如今的盛世之下,一起去回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最初的“简”走到如今的“巨”。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学习目标 教师过渡: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有方向才能更好的达成目标,请同学们齐读我们的学习目标,期待着本节课我们精彩的表现!下面,咱们一起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这几个展馆来看一看! 生齐读 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以及自己要掌握的程度形成概念。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重视。
一、诞生之基 ——中共诞生的条件 二、启航之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之基之思想基础出示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 ——《中国共产党史》 问题 1: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谁?李大钊发表的文章有哪些? (二)、诞生之基之阶级基础 材料三: 材料四: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使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五: 问题 2: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师: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就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诞生之基之组织基础 材料六: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民学会会员中,在国内以毛泽东为代表,在国外以蔡和森为代表,涌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由于政治思想觉悟的迅速提高,他们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中已经认识到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很快地产生了建立共产党的要求,并就建党问题展开讨论。 ——黄允升:《伟人的一生》 问题 3: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什么主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师: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以及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认识到建党的重要性,两人约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四)、诞生之基之外部条件 材料七: 1921年 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来到中国,他们到上海后,与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建立了工作联系,建议及早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经过上海党组织发起,并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1921年 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二版) 师:共产国际的帮助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外部条件。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已全部成熟,中国共产党就应运而生。过渡:我们进入第二展馆启航之舟探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观看中共一大视频完成下列表格。 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为什么会当选为书记呢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意义呢?师: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鸦片战争以来,各阶级仁人志士为了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已经做出许多努力,我们回顾一下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努力?师:历史告诉我们,各种道路都不通,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很快,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在革命失败,遭到背叛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要创建属于自己的人民军队,在井冈山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此后,万里长征、生死转折、九死一生,才让中国的革命转危为安。而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再次挺身而出,高举民族大义,和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之后又经历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才终于改天换地,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大家可以看到,从 1921年 7月红船启航到1949年 10月开国大典,历经了多长时间?28年零三个月,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 28年,也是改变中国命运的 28年。28年初心不变,所以,毛泽东在后来回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他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新在哪里 )2005年 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明确提出“红船精神”这一概念,十九大闭幕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他说:这里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红船精神是......这个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我们也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师:中共一大召开之后,第二年 7月在上海又召开了中共二大。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二大提出的纲领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整?咱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共二大比中共一大更加准确地找出了中国的国情,中国当时的国情是什么?对,当时军阀混战、列强肆虐,还有帝国主义。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国情,所以说当时革命的对象首先应该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过渡: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进一步完成了建党工作,他们会给中国的革命进程带来怎样的改变呢?咱们来一起走进展馆三——成长之果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讨论回答。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4、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5、知识分子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6、建立一个新的政党;观察地图,提取有效信息。 7、共产国际的帮助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感受早期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生答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4、28年 生讨论 5感悟红船精神 6生讨论目标变了:一大的目标是资产阶级;二大的目标是军阀 和 帝 国 主义......半殖民地生:半封建社会 1、结合图片及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结合材料,多角度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强化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自主阅读,实现先学后教,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通过地图展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更加直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1、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强归纳概括能力,提升史料实证的素养。2、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更易理解,特将时间线拉长,伴随着党的发展成熟,中国逐渐强盛,使学生在历史变迁中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中国的盛世。 4、掌握必备基础知识通过温故知新以及补充的材料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
三、成长之果 ——工人运动的高涨 同学们根据课本 66页内容完成时间轴。 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给党带来哪些认识呢 由此可见,中国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中最终走向胜利的。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一场新的崛起,咱们走进最后一个展馆。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回答。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1、通过阅读课本,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2、利用简单的箭头方式表示推动作用,增强学生逻辑思维
四、崛起之国——盛世中华 观看视频(看完视频你有何感触?)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呢?“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青少年,同学们一定要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生畅谈 谈收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
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点 生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着对美好生活的信仰,带领着中国人民历经百年风雨,铸造了一个理想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诞生》测评练习
1.(2021·黑龙江牡丹江·9)《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上述说法是因为 1921年()
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2021·四川凉山·2)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组织——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读党史,学党史,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2021·浙江衢州·5)某校为迎接建党 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版块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B.武装起义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全民抗战D.百万雄狮橫渡长江
《中国共产党诞生》课后反思
设计亮点:
1.以诞生之基——启航之舟——成长之果——崛起之国为线索贯穿全文,立意清晰明了。
2.在重难点处采用了典型材料,使课堂生动充实高效。
3.创设情境,依据学情突破学生认知难点,在过程中慢慢加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困惑:
课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仅仅依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历史背景来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将历史时间线拉长,回顾百年之路由“简”到“巨”的过程,使学生在历史变迁和当下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中慢慢感悟。实际效果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检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各个环节的过渡与衔接,上课之前还要很好的设计;比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略显单一,应更灵活一些。通过上这节课,我对教材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将不断在教学的道路上,完善自己,规划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