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观察与思考
同一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认知与了解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一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
观察与思考
质量和升高的温度
观察与思考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实验与探究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天平、钟表、温度计、搅拌器。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取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装入两容器中,安装好实验器材。
b.记录液体加热前的温度t1。
c.给电加热器通电一段时间后断电,同时上下拉动搅拌棒,
等温度平衡后记录液体的温度t2
实验与探究
实验与探究
处理数据
液体 质量 m/g 初温 t0/℃ 末温 t/℃ 升高的温度 (t-t0)/℃ 加热时间
t/min
水 500 25
煤油 500 25
35
42
10
17
2
2
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不相同的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定义:
2、公式:
比热容=
一、比热容
吸收(放出)的热量
质量x升高(降低)的温度
C
Q吸(放)
m× t
字母表达式:
C=
Q吸(放)
m× t
观察与思考
水的比热容是:
4.2× 103J/(kg·℃)
4.2× 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kg水每升高(降低)1℃需吸收(放出)热量为4.2× 103J。
读作:
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高低、吸热的多少无关。
3、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
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
想一想
课堂小结
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字母c表示
1.烧杯中装有酒精,现用去一半,则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量中,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沸点
A
随堂训练
2.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
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C.温度高 D.热膨胀大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D
4.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温度之比是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
3:1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