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01
课前导入
问题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何关系?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树苗长大——
宏观
质量变大
木炭燃烧——
质量变小
真的是这样吗?
02
微观认知 证据推理
问题②:从分子、原子水平上预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是怎样的?
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从示意图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图式。
微观
02
问题②:从分子、原子水平上预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是怎样的?
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从示意图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图式。
微观
问题③:如何用实验证明以上预测?
微观
宏观
原子、分子
分子改变
但原子不变
质量
微观认知 证据推理
02
问题③:如何用实验证明以上预测?
微观
宏观
原子、分子
质量
称量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称量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
前后质量相等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认知 证据推理
02
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告诉我们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种类而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其他基本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宏观
微观
化学变化只能改变分子的种类而不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及总质量。
微观认知 证据推理
02
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
从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认知 证据推理
03
课堂小结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宏观
微观
04
实验探究 验证定律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1)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CaCl2。
(2)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硫酸铜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4和氢氧化铜Cu(OH)2。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
04
实验探究 验证定律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1)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CaCl2
装置
鉴于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压强变化明显(密闭装置),所以密闭实验装置需要能够调节气压(气球)
04
实验探究 验证定律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2)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硫酸铜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4
和氢氧化铜Cu(OH)2
反应前后没有气体,装置便于称量即可
装置
04
实验探究 验证定律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
白磷是一种磷的单质,化学式为P4,引燃温度30℃,因此就白磷的引燃方法,可以采取与红磷直接点燃不同的方式:凸透镜聚焦、暖气片加热、热水浴等
由于白磷燃烧有氧气参与,装置有气压变化,因此装置也可选择了可调节气压的密闭实验装置
装置
05
课堂练习
1、对于反应:X+ 2NaOH → 2Y +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SO4
D.Y可能是Na2SO4
05
课堂练习
2、氧化铜和木炭粉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被加热: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个数以及元素种类是不变的
05
课堂练习
3、(多选)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丁是生成物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 5 20 7
反应后质量/g 10 5 8 待测
首先判断物质在反应中担任的角色: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
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丙
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甲
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质量不变,乙
将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写出,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反应式写出:
丙→甲+丁
再将未知的质量求出:12=7+反应后
反应后=5,所以待测=7+5-12
B.乙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根本不参与反应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05
课堂练习
4、(多选)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物质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丙一定是反应物
B.X最大值为5
C.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可能为4:5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6 2 1 20
反应后质量/g 32 2 X Y
甲为生成物,生成质量为16g
乙可能为催化剂,可能不参与反应
丙、丁至少有一个是反应物,且变化的质量和为16g
A.丙不一定是反应物,可能是生成物、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
B.X有最大值时,说明丙是生成物,则丁一定是反应物,最大值为丁全部反应,生成甲+丙,即20=16+生成的丙,生成丙为4g,则X=1+4=5,故B正确
C.乙不一定
D.可能是,在反应刚刚开始时
谢谢聆听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