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本课相关材料,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略罪行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9年初观众能在国博正在举办的“虎鎣:新时代 新命运”展览上一睹西周青铜器虎鎣的真容,得感谢一位“神秘买家”——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我国政府抗议而于伦敦时间上午10时如期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10:23,一位神秘买家通过场外电话竞价方式,以41万英镑购得虎鎣;4月28日,拍卖行联系中国国家文物局,表示买家希望将虎鎣无条件捐赠中国政府;12月11日,158年前被劫掠的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汇报》2019年3月25日
教师:你们知道这件文物是在什么时候被列强抢走的么?
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教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板书)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师:老师我最近在准备这一课时找到了一个历史剧小剧本,我想请同学们演一演,带领我们去找到一些相关知识。(教师展示一段列强之间的对话并让学生上台表演)
甲:哈哈,我们前些年和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我们的商品就可以通过那五个通商口岸卖到世界最大的市场啦!一想到能和四万万人开放贸易,我就好兴奋呢!
乙:是的啊!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丙:(挥舞着表格)朋友,看看这张表格吧!!瞧瞧,我的上帝啊!这么些年来,我们的贸易额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可怎么办啊?我们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啊?
年代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磅
1845年 约239万英磅
1846年 约179万英磅
1854年 约100万英磅
甲:这可不行!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看来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乙:我们要修约!!!我们要更多的口岸和特权!
丙:他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像当年一样,打的他们不得不同意。咱们走,去和政府说说我们的想法,我认为,他们肯定也是这么打算的。(全体下场)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并结合课本,我们能得出列强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啊?
学生:列强提出修约要求被拒;列强进一步扩大其在华特权和利益。(教师总结)
教师:虽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在中国销售它的商品,但是市场没有真正的打开,因此英国等国把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列强再次发动了侵华战争。从中我们可以明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直接原因是:列强提出修约要求被拒。就像鸦片战争的借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这次列强又找到什么借口呢?
学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教师简要介绍这两个事件)
2、过程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到第11页的相关片段以及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然后请学生讲述战争的经过。教师给与总结。
学生:(参考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教师:在战争的过程中,英法联军不仅通过条约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权益,还直接在中国抢劫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教师展示圆明园前世今生的图片,然后播放视频)
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直接回答)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在谴责侵略者暴行的同时,也再一次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铭记火烧圆明园的民族耻辱,知耻而后勇,担负起民族振兴的责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3、战争的结果
教师: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教师:在战争过程中,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这又是什么样的条约?
学生: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教师进行总结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
教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是侵略者但是却还有几个帮凶,他们在华乘火打劫,攫取了大量的权益,其中哪个国家割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啊?
材料一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代(1825—1855),向中国的东进侵略是其主要政策。鸦片战争后,他更认为有可乘之机,遂加紧对华的侵略行动。早在1850年已被革职却仍然心系天下安危的林则徐,通过抄寄的京报消息,便预见性地判断:“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的行为,证实了林则徐的远见。
——王先明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材料二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教师:利用白板中的表格让学生填写进行归纳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 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二、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西方通过它们的驻华官员,将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心脏……扩大它们在华的侵略势力……增强它们对清政府的政治影响。
——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赔款 2100万银元 赔款大大增加
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 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增开天津为口岸
其他权益 协定关税等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
材料三:
教师:结合材料请同学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什么,请同学进行解释,教师总结)
教师:回顾两次鸦片战争,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呢?(结合前面的表格内容进行思考)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目的是相同的,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因此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课堂小结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百年的耻辱我们不能忘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雪洗耻辱必须振兴中华。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再次发动战争
1、原因 2、过程 3、结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