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整体构思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本课置于中国近代反侵略与抗争的大背景下,相关要求是:“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学生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已有初步的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应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发挥历史学科育人的作用。因此,我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分析和学科特点,确定本课以“太平天国梦”为主线,从“太平天国梦的产生”“太平天国梦的实现”“太平天国梦的悲剧”“太平天国梦的追问”四个篇章,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侵略,中华民族不断抗争,探索救国之路,旨在探索历史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落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梦的图片,习总书记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目标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顺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接着出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梦的图片,清朝末期,在广东的洪秀全有个太平天国梦,他将太平天国梦定义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洪秀全实现他的梦想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近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意图】由此转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解读。借助现实切入主题,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第一篇章 太平天国梦的产生
教师:1840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并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更加腐败。
展示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且日益严重。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2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材料3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教师:通过阅读这些材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
教师点拨:外国侵略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再加上自然灾害,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
教师: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1843年,湖南武冈州曾如炷起义。
1844年,湖南杨大鹏等2000余人奋起抗粮。
1845年,广西藤县邓立奇、钟敏和起义。
1846年,湖南新田县王宗县举事。
1847年,天地会领导汉、瑶等族人民转战于湖南、广西边境。
1848年,广东钦州与广西横州等地天地会联合起义……
这些斗争狠狠的打击了清朝统治势利。一个地主文人惊呼:粤西近日情势,如人满身疮毒,浓血所至,随即溃烂,……终必有溃败不可收拾之一日。
【设计意图】从长时段、大历史入手,层层递进向学生呈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加以渗透。
过渡:遍布广西、湖南等省的天地会起事,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纪律性也较差,被清政府各个击破,而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则表现出与天地会不同的特点,它有比较明确的纲领和严密组织。
教师: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1814-1843年洪秀全十五年考试,四次落榜,多次科场失意,使洪秀全愤恨不平,就在1843年最后一次落榜时,受基督教小册子《劝世良言》启发,开始从事传教活动,创立拜上帝教。
展示材料: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指出:“上帝人人当拜,上帝对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教师:会不会有人加入“拜上帝教”?参加“拜上帝教”有什么好处?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洪秀全的宣传给贫苦中的人民带来希望,吸引许多的人民加入,这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群众基础。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现实认知与遥远的历史加以对接,移情于那个特殊时代和社会群体的历史心态,融入“历史解释”中“同情之理解”的要素。
过渡:洪秀全是怎样实现推翻清政府这一目标的呢?
第二篇章 太平天国梦的实现
教师:请大家结合教材和表格梳理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过程。
时间 事件
1851年1月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__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____________”。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___________为东王,____________为西王,_______________为南王,____________为北王,____________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________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3月 攻克南京,将南京改名为_________,作为都城。
1853年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_______和_________。北伐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则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学生:依据教材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通过表格梳理,同学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太平天国前期形式》图, 广西到处发生天地会领导的群众反抗斗争,而清朝在这里的统治力量又很薄弱。洪秀全首先在金田起义,不久东乡称王,永安建制,仅仅经过两年都斗争,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最后定都天京。为了攻占清政府都城北京,天平天国进行了北伐,由于孤军深入,北伐最终失败。在北伐的同时,为了确保天京,进行了西征,西征取得了胜利,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过渡:为了巩固政权,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两个文件。
展示材料: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③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中对土地和产品分别按照什么原则,怎样分配?其核心是什么?体现了农民的什么理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天朝田亩制度》中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产品除留足口粮外,其余收归国库,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
展示材料:
①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②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③……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摘自《资政新篇》
教师: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提出了哪些新主张?其核心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资政新篇》提出以法治国,与外国通商,新式教育,发展工商业。核心主张是发展资本主义。接着追问?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更青睐于哪一方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我们来看下当时人们的反应。1853年天京街头出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告示,当时人们讨论纷纷。
创设情境:
甲:我家有5口人,3男2女,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不论男女,都可以分得一份田地,那我家可以分得5人的田地了。
乙:这几年,腐败的清政府把我们害惨了,我也要参加太平军,推翻清政府,保住我的土地。
丙:另外这上面还规定,好田和差田要搭配分。你家只能分得一半好田,一半差田。
甲:管他呢,这比以前没有田耕好多了。5个人的田地够我耕种了,以后不但吃穿不愁,还可以把剩余的拿到街上去卖,添置一些家当。
乙:你这种想法是不允许的。你没看清告示上的规定:每户除留足口粮外,其余多的东西都要上交天国的圣库,统一管理。
甲:呦,还有这样的规定?这可不好,我辛辛苦苦多收一点粮食,自己不能处理,却要上交,这不是好了他人吗?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够吃就可以了。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嗨!
教师:通过分析不同人物的对话,试着评价一下《天朝田亩制度》。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教师:可以看到《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反封建积极性,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建立圣库制度,绝对平均主义,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低,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落后性和空想性。我们再来看看《资政新篇》。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教师:《资政新篇》发展经济的方式农民能接受吗?当时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吗?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
教师:《资政新篇》虽然符合历史潮流,但是缺乏实行的社会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进行“感情移入”,激活课堂氛围,点亮学生心灵。
过渡:两个纲领性文件没能保住太平天国运动的繁荣,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悲剧收场。
第三篇章 太平天过梦的悲剧
教师:1862年,天京沦陷。形势大好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何最终化为悲剧?
展示材料:
材料1 禁止了鸦片,欠缺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却建设天国。 ——李大钊
材料2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材料3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的一支中国军队,专门镇压太平军。
教师:根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教师: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和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过渡: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到天京沦陷,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实现了它最初的目标吗?
第四篇章 太平天国梦的追问
展示材料:
定都天京前,洪秀全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一整套严格尊卑等级制度。定都天京后,深居简出,只有诸王能见到洪秀全;天王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加起来有8斤重。还没推翻大清,就躲进深宫,嫔妃千名以上。幼天王说他的母后就有88个,天王轿用轿夫64人,臣下见天王要三呼万岁,天王府内建有东花园、西花园等。穿靴子也有规定,天王靴,每支绣9条龙,东王靴,每支8条龙,北王每支5条,……东王出行时役史达1700多人,官员民众不回避或者不跪倒者,立即斩首。
教师:你觉得这些领导人的做法像什么?这是洪秀全最初的理想社会么?
学生:回答。
教师:洪秀全的做法违背了最初所追求的平等,民主。我们一起看下曾国藩《讨粤匪檄》中的一段话: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敷百余万……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教师:曾国藩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你怎样看待曾国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这是“当时视角”下,曾国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曾国潘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是天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他的评价是一手史料,很珍贵,但是有主观色彩,我们要辨析的看待曾国藩的评价,对待史料要具有质疑的精神。
过渡:接下来,我们将视野放大,站在两千年历史的高度再看太平天国运动,又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展示材料: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
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教师:我们在“千年视角”下,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审视,站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时段看,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设计意图】历史的评价要站在相当的高度,历史的思考要直指人心。通过“高处”的“位置”,让学生形成有高度的认识,掌握有高度学习历史的方法。
展示图片:
19世纪中期的世界历史……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
教师:依据上述图片,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你认为中国需要怎样的革命?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近代的中国,就像一辆缓慢行驶的列车,她的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国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革命,来提高列车的速度,成为高速前行的列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如何实现?当下的我们,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化作列车下的一节又一节的铁轨呢?
【设计意图】通过同时期中外对比,升华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唤起学生的青春追求,如此,历史与现实得以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