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10: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金田起义,纵横大江南北,成为清政府10余年挥之不去的噩梦,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准备: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洪秀全曾从传教士手中接过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他第四次科举考试落第后,创立“拜上帝会”,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四处传教,招立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拜上帝会”在当地吸纳了大批信徒。公元1851年初,“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反清起事,建号太平天国,参与的信徒约一万人。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3.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人为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
1.发展形势
①早期征战: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北上,攻 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
1853年春,放弃武昌,沿长江东下。
②定都: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③文献:《天朝田亩制度》
④全盛时期:北伐西征(示意图见地图册P9)
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
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定都天京
全盛时期(北伐西征)
①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②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③西征: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江苏部分地区
④意义: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定都天京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金田起义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占领南京
定都南京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北伐、西征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①背景: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②天京事变: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被杀,韦被处死,石出走
③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京陷落
洪秀全
杨秀清
石达开
韦昌辉
①逼
②杀
④杀
⑤疑
③责
⑥走
天京陷落
挽救措施:a.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b.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洪仁玕
天京陷落
军事上:陈玉成、李秀成,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在风雨飘摇 中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陈玉成
李秀成
天京陷落
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太平军攻克苏州之际,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州道台吴熙出面,委派美国人华尔召募外国籍亡命徒及军人组成雇佣军。后来,这支军队和李鸿章淮军密切配合,疯狂屠杀太平军。
洋枪队
天京陷落: (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结果)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1864年6月1日,天王府中愁去惨淡,洪秀全病重死去。
天京陷落
地位:
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
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由于农民阶级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主观原因)
失败
原因
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原因)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天京陷落
1851年
1853年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1856年
1864年
北伐西征
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