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化学实验的观察,可以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借助于仪器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应该注意对实验前、中、后的观察。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1)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
(2)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1)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高温、催化剂等)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1)有哪些物质生成
(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见附录一)和化学试剂(药品)。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安全遵守实验规则(见附录二)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并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还要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全面地观察化学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141、142页,
学习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化学实验安全要求。
1、三不原则是什么?
2、用剩药品如何处理?
3、使用浓酸、浓碱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试管 1. 少量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容器
2. 盛放溶液 1. 盛放溶液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不超过 。 2. 加热液体时应使试管受热均匀,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要 。
烧杯 1. 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2. 反应容器 1. 用于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不断轻轻搅拌2. 加热前外壁要干燥,加热时要垫 。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2. 量液时应竖直放置,使视线与 保持水平,读数取凹液面最低点刻度。
酒精灯 实验室常用热源 1.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使用外焰。2.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漏斗 1. 过滤液体 2. 倾注液体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接收容器的器壁
集气瓶 1.收集气体
2.进行气体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 1.不能用来加热 2.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时(如铁和氧气的反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 3.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胶头滴管 滴加液体药品 1. 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收液体 2. 滴加药品时,滴管不要插入或接触容器口及内壁
玻璃棒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用后要冲洗干净
1.固体药品(广口瓶)的取用:
(1)粉末状固体:用药匙(纸槽)取用
操作:一横二放三直立
(2)块状固体或者颗粒较大时,一般使用镊子
操作:一倾二放三缓立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课本139页
注意:如果没有指明具体取用量,固体药品一般取用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细口瓶)的取用:
(1)取用较大量液体时,可以用倾倒法。
具体方法:
瓶塞倒放,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入液体,标签一定要靠在手心处,以防液体腐蚀标签。
无规定量,一般取 1-2ml
(2)取用少量的液体,还可以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使用时一定要悬空。
(3)极少量时,用玻璃棒蘸取。
(4)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
3.加热方法:
(1)加热固体
试管口向下倾斜;为了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而使试管底部破裂。
一定要先预热,再用外焰对固体集中加热。
(1)加热液体
试管内液体不超过其体积的1/3
试管口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一定要先预热。
【活动与探究】
完成课本20页“铜绿” 的两个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绿”,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铜绿”和盐酸的作用
2、“铜绿”受热的变化
产生大量气泡,并且看到“铜绿”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铜绿能够与盐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铜和水。
绿色的固体变成了黑色固体,在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并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铜绿受热能分解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铜绿+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文字表达式:
课堂小结: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学习了那些实验基本操作?
4.废液的处理
(1)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应该倒入指定的容器中集中处理;
5.仪器的洗涤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即形成水膜),则表明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整理药品,洗涤仪器。
最后一步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