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体会文章歌颂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让我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生:学生自由朗读
师:上课问好。
师:(PPT出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艾青的泪水里满是对祖国的热爱,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学者——梁启超。他曾写下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就是——《少年中国说》,一起读课题。
生齐:少年中国说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什么是少年中国说?
生2:为什么一整篇《少年中国说》只节选这一小段?
生3: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表达了什么感情?
师:一会我们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老师也有一个疑问,同学们“说”是什么意思?
生:说是说明的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了,“说”是一种文体,它一般放在题目的后面,表明这篇文章是用来发表观点的。以后你们还会学《爱莲说》《师说》。说是发表观点的,那这篇文章发表了什么观点呢?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一段话。
生:在第一自然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生:这句话是说责任在少年身上。
师:是的。那作者认为少年中国呢?
生:中国如果要富强,就一定要靠少年。
师:是呀,关于少年中国,作者的观点在第三自然段有所表达。(指读——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认为少年中国,美呀,与天不老;咱们的中国少年,壮呀,与国无疆!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课文的那一段期待了中国少年的壮呢?你来。
生:我觉得是第一段。
师:那哪一段赞美了少年中国的美呢?
生:是第二段。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第一段比较简单。适合大家配合着读一读的。老师读第一句,后面的三句女生读,中间的三句男生读,最后两句我们一起读。
生:合作朗读。
师:你发现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吗?
生:围绕这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师:是啊,梁启超认为少年担负着中国的责任。那么今日是2021年11月18日,文中的今日是什么时候呢?
生:我觉得文中的今日是作者当时的时代。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段时期。(PPT出示资料)谁来介绍?
生:本文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文章,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师:你们觉得当时的中国怎么样?
生:当时中国政府腐败,人民没有好日子。
师:是啊,腐败、贫穷,清末的大部分官员思想保守僵化,导致甲午战争失败。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也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唤醒国人驳斥帝国主义的荒谬言论,梁启超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故——教师引读。
师:少年有哪些责任呢?谁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这一段在句式上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你有一双慧眼。老师这样一排更清楚了。谁来读好这个排比句?要读的有节奏、有感情。谁来试?
生读:一次比一次激昂。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节奏也读出来了,感觉很有气势。
师:他读得不但有节奏,气势也读出来了。在这里,有一个文言词反复出现,它是?——则。则在这里得意思是?
生:是那么的意思。
师:你能代入说一说吗?
生:少年智慧那么国家就智慧,少年富强那么国家就富强……
师:掌声送给他。老师只是问了一个则,他就把这一段的意思说出来了。但是有一个地方老师要纠正一下,就是“雄”不能说是称霸。很久以前,周总理就说了和平五项原则,习爷爷也说了我们要强大,绝不称霸。“则”这个字把前半句和后半句紧紧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读得时候虽然有停顿,但也要做到一气呵成。声断气不断。让我们齐读。
生齐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梁启超用这八个词来形容少年和中国,他们能不能调换顺序呢?为什么?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生:不能改变,因为只有智慧才能强大,只有强大才能自由,只有自由才能进步。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还有不同的理由吗?
生:这些词语从个人写到国家,所以不能换。
师:你发现了从小到大,情感上也有递进。还有不同的理由吗?
生:这段话字数递增。
师:同学们,真厉害。看来梁启超在用这八个词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不愧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八个词,读出层层递进的感觉。(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中国少年担负这强国的重任,中国少年让我们中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发现了这段话句式的特点,关键词的排序,这一段就比较好记了。谁来试试看。
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梁启超认为中国少年肩负着强国重任,他不由得召唤中国少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将希望寄予我中国少年,那么在他心里少年中国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结合注释,读懂第二自然段的意思。谁来读一读带有拼音的词语。
生:指读
师: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谁来连起来读一读?指读
师评价:字正腔圆,非常流利。在这一段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什么是干将发硎?
师:可以借注释,谁来读一读。(生读注释)
师:我们学习半文言文的文章时,要学会借注释。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一段又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四字词语。
师:你有一双慧眼,四字小句,八字一句。一共十句,节奏鲜明。在我国的《诗经》中也大多是四字一小句。既有节奏又连贯,谁来读读看?
生读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词语很顺口,还能激发爱国之情。让我们非常爱国。
师:你知道为什么能朗朗上口呢?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都押韵,ang。
师:因为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把后面的四个字一起读一读。(齐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呢?
生:红日、河、龙、虎、鹰、奇花、干将
师:这段话前面七句是又具体事物的。但看看后三句,有事物吗?看看注释。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吧。
生:合作讨论
师:你们有发现了吗?
生:我们小组发现这些事物都很壮观。
师:一开始就很壮观吗?谁来补充。
生:这些事物都是刚刚诞生的,借这些事物预示中国能崛起。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初升、乳虎等这些词都代表了希望。
师:这些词都表示了中国的灿烂前景。还有吗?
生:这些词都赞美了中国,写出了大好河山。
师:你说出了梁启超的心声。这是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啊!你来说。
生:每一句话前四个字都写的事物,后四个字是描写。
师:了不起的发现。在梁启超的心中,少年中国有什么感觉?
生:朝气蓬勃、雄伟气势、前途无限、奋发向上……
师:这段话前七句把少年中国生动形象表现出来了,后三句则是整体表现。引读——第二段。我们的祖国前途像海一样,未来的发展还很长。在梁启超心中,中国蓄势待发——引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总结:同学们,下面我们写一写这一课的生字“疆”。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弓下面的土不能丢,右边中间一横最长,在横中线上。
师:课后我们把习字册写一写。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少年肩负重任,少年中国朝气蓬勃。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终于实现,一代代,邓稼先、李四光、袁隆平等为国做出贡献。课后大家搜集资料,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做一份手抄报。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