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总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2013.9.10 课题 认识生物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地引领我们认识生物圈。第一部分,在前两节认识身边的各种生物、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基础上,提出“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这一重要概念,围绕这一概念依次提出:生物所依存的环境条件包括非生物因素,生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生物普遍适应于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环境;生物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一定的环境。这样一些概念将我们原有的对生物与环境的感性认知进行了系统梳理,兵上升为观点,对构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概念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认识了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教材明确了生态系统的定义,以“资料分析”的方式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又以“小资料”的形式给出了生物圈的范围。以上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但仍然属于“认识”层面,并不追求对生态系统全面、深刻的理解,只是介绍性的“认识”。第三部分将关注点放在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提出“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教材从“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生物指尖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两方面阐述了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其他生物及其环境,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生物圈,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最后指出:我们必须珍爱家园,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通过对几种生态系统的分析、比较,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提高分析、比较、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提高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有家园。 认同人类应珍爱家园,保护生物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完成分组活动。 教学难点 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应的知识内容。
板书设计 1.2 认识生物圈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三、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环节1:导入【1’】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有着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生物圈。【写板书】认识生物圈
明确两个概念:环境和环境因素 例1.想一想,议一议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的特点?答: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例2.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3.拿鲤鱼来说,在同一个池塘里,不同时期,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等,都会影响鲤鱼的生活。【概念1:环境】结论: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概念2:环境中的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环节二:知识要点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转折】接下来,我们走进一片麦田。麦田里除了有小麦还有其他生物,我圈出了几个。大家都看清楚了吧。下面咱们小组讨论一下,回答下面的四道题。一会儿我请各组派代表发言。时间三分钟,可以先把每个题的答案写在纸上。我们刚介绍了生态因素这个概念,那么1.影响小麦生存的因素,能否归为两类?如何归类?【回答】可以,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提问】2.图画中的生物能适应它所生活的这片麦田吗?请举例说明。【回答】能。蚂蚱和青蛙的保护色。除了麦田里的这些,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呢?竹节虫的拟态;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因为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的刺激。【提问3】3.图画中的生物能影响它所生活的这片麦田吗?请举例说明。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除的蚓粪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还有。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能够净化空气……【提问4】是不是所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有益的?不是,例如,鼠对农作物、森林、草原都有破坏作用;人的滥砍滥伐、排放尾气等等都是对环境有害的。【提问5】图画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否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请举例说明。【答】我提示一下,比如说老鼠,它吃庄稼,与此同时,它还被蛇吃。它们最后几乎形成了这样一个网状,所以我们可以说生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为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过渡】好,同学们,刚才老师用麦田的这幅图画阐释了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总之,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过渡】那么,包括人类在组内,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一定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思考,讨论,回答
环节三:生物圈 【板书】生物圈所有的生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咱们具体来看看生物圈的厚度。【提问】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吗?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范围从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约10000米,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呢! 思考,回答
环节四: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过渡】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那么,我们缩小范围,在一定的空间内,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所知道的生态系统有哪些?(如果有难度,出示图片提醒)一块农田形成的是农田生态系统;一片草原形成的是草原生态系统;一片湖泊形成的是湖泊生态系统;一条河流形成的是河流生态系统;一片森林形成的是森林生态系统。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以下六类生态系统的不同?(见末尾)【提问】好,我们刚才说了这六类生态系统的不同点,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有没有相同点,相同点是什么?【回答】同学有可能能答出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这两种成分互相作用能达到某种稳定性,哪怕只是短暂的,这个整体就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当然,像森林生态系统这类自然的生态系统若受到伤害是易于抵制易于修复的。但是,受到太严重的伤害就很难恢复了。 思考,回答
环节六:总结 因此,我们人类需要保护各类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