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
那一定会很好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那一定会很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童话是学生们最受欢迎的一种体裁。学习本文不仅仅要了解课文的表现的内容,还要学习童话的写作方式,因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因此由读到写也是本文的重点。
单元分析
《那一定会很好》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了一棵大树,被农夫砍倒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后来手推车又被农夫改做成一把椅子,农夫儿子长大了又把椅子拆了做成了阳台上的木地板。作者把这棵大树的经历,通过丰富的想象写成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本课分析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知识面较为狭窄,理解能力较弱。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广泛的影响。教师应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勾画新关键词、简述段意,有利于锻炼同学们自主默读能力和善于从文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3.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了解种子到木地板的心理变化
3 认识到坦然乐观的重要性
1 默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2 认识到乐于奉献的生命
才更有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把孩子带入童话世界之中
教法
小组交流合作,互听,互评
互相鼓励。
学法
老师示范法,学习批注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诵读法,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在童话中的爱与恨。
六、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今天的主人公虽然不断变形,但是乐观积极的心态却如常青树一般,激励我们乐于奉献。
默读课文,思考: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他为什么觉得“会很好”?
出示阅读题
小组交流
“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他总是觉得“会很好”?
这粒种子坚强、努力,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写了一粒种子,怀揣梦想,努力、生长,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板的生命历程。体现出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内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课堂小结
七、说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理解奉献的意义,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困生关注不够。
学无止境
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