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窦娥冤(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22: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窦娥冤》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三幕开场是招众人唾弃的程婴四处浪荡乾坤,前来认父的赵武极其失望;得知真相的赵武在众人帮助下杀死屠岸贾,重入宫殿。
B.由于出现了雾霾天气,专家建议有晨练习惯的人,在这种天气状况下最好不要外出,如果外出活动,应该忍气吞声,用鼻子呼吸。
C.每到周末或放假,孩子们常常会相约去看电影,但是现在电影院播放的大多是适合成年人看的电影,适合孩子们看的却凤毛麟角。
D.拉登之死,为美国反恐战争画上阶段性句号铺设了台阶,为美军顺水推舟地撤离伊拉克和阿富汗提供了理由,事实上美国也这样做了
2.解释词语。
(1)前合后偃:
(2)举案齐眉:
(3)鳏寡孤独:
(4)恓惶:
(5)浪荡乾坤:
(6)苌弘化碧:
(7)望帝啼鹃:
3.解释词语。
(1)功名未遂:
(2)阑珊:
(3)灭罪修因:
(4)魄散魂飞:
(5)杳无音信:
(6)古陌荒阡:
4.葛朗台太太、祥林嫂、窦娥,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请分别用一句话解读祥林嫂、窦娥的女性形象。要求用语简洁,不超过40字。
例:葛朗台太太:只相信“幸福只有在天上”,所以是那样忍让、善良和超脱。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①村干部要负责调解村民纠纷、发放社会救助等,费了不少心,却难免因为按章办事得罪人而被_____。(埋怨/抱怨)
②我们应该相信法律,相信司法机关不会________一个好人,不会对事件的具体情节视而不见。(冤枉/冤屈)
③我给这家大公司的经理写了一封投诉信,但我的信大概就像__________,从未接到过他的回复。(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6.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
②坚决摒弃一切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等消极行为,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
③这两个投机分子沆瀣一气,联手犯下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 )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有些地方三四月份酷热无比,入夏后竟六月飞霜。( )
⑤城市道路上人多车多,交通情况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
⑥真的没想到,向来以严肃著称的班主任在今天的联欢会上,竟然扮成了小丑的模样,他那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把同学们笑得前合后偃,我们知道这是班主任在为面临高考的我们减压。( )
7.生字注音。
古陌荒阡( ) 盗跖( )  桃杌( )  孛老( )
绣闼( ) 前合后偃( ) 尸骸( )  嗟怨( ) 
罪愆( ) 嫡亲( ) 湛湛青天( )  缥缃( )( )     
当垆( )   隅头( )  鳏寡( )  杳无音信( )     
祗候( )  撚断( )  变徵( )  苌弘( )
8.文学常识。
(3)音乐
元杂剧是要唱出来的,包括______和_______。
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正宫”说明这出戏只有一个宫调,相当于我们音乐中的C大调,特别适合那种惆怅、雄壮的气氛,在宫调下面有这样一些曲子,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就是说这个宫调下面由十支曲子组成了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____________独唱,分别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4)剧本构成
唱(黑字部分):唱是_____,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又称科介,是________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三通下科)
白:“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又分以下四种:________,人物对话;________,人物自叙;________,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________,唱词中的插话。
9.文学常识。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__________
(1)结构(一般是四折演完整个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
折是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即高潮部分。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
(2)角色
_____:女角。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女主角称正旦。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_____:男角。男主角称正末,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课文“外扮监折官上”外,就是外末,指老的男角。
_____: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一般来说,性格非常刚毅、粗暴的人。第一小节有没有净“净扮宫人”即刽子手。
_____: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在我们剧中没有。
此外,还有很多的_____,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如“蔡婆”)、孤(官员)、徕儿(小厮)、邦老(盗匪) 、洁郎(和尚)、驾 (皇上)等。
10.作家作品。
(1) 关汉卿,号______,金末元初大都(北京)人。_________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的__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名,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关汉卿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超过了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传很广。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11.易混辨析: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明词语的不同之处。
埋怨:
抱怨:
分辨:
分辩:
顺水推船:
顺风转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12.对(端正好)一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
B.“叫声屈动地惊天”在结构上呼应题目“感天动地窦娥冤”,从内容上说明冤屈之大。
C.“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
D.“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反映了窦娥的抗争精神。
13.下列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滚绣球]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B.[滚绣球]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为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C.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既写出了窦娥身世的不幸,也为后文窦天章为窦娥平冤埋下伏笔。
D.选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彩的特征。
14.从选段来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说明。
15.(滚绣球)中的两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试分析其优劣。
版本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版本二:“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下)
16.对于这折戏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梅花酒]既是回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一曲表明窦娥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因此劝他杀尽贪官污吏为“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选文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发展。
17.在本折中,除窦娥申诉冤情外,她的哪些品性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
18.作者借窦娥之魂的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19.作者让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此处又让窦娥的冤魂申冤并雪冤,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什么一再这样处理?用两点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 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 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 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 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 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 (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 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20.“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21.叶和甫说的“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中的“不幸”指的是什么
22.“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23.《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任写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的节选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窦娥冤(节选)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哈姆莱特(节选)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
哈姆莱特 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
24.阅读《窦娥冤》和《哈姆莱特》节选部分,分别概括窦娥与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
25.王国维曾评价关汉卿的剧作“其言曲尽人情”。请以节选语段的【二煞】为例,谈一谈作者是如何展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
26.相比于关汉卿《窦娥冤》的“本色派”语言风格,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内心独白则充满了诗情。请结合语段内容,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诗化表达”特点。
27.《窦娥冤》《哈姆莱特》作为中西文学史上的两朵艺术奇葩,虽诞生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流露出相似的精神内核——对现实的批判。试析语段中窦娥与哈姆莱特的反抗精神。
阅读田汉《关汉卿》选段,完成题目。
狱卒 提关汉卿!(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子 跪下!(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凤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话,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狱卒中也有人交头接耳。)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 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 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 (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高和尚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了”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辫《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遇)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没有别的了。
关汉卿 你过来我跟你商量商量。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28.“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29.“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析。
30.【倘秀才】唱词中,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这一情节具体表现了窦娥的什么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31.【滚绣球】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请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32.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
33.窦娥的第二桩誓愿是?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哪?(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38),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实娥尸首。
34.【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24),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25);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26)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27)。(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28),负屈衔冤。
以上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应如何理解?它们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35.不是我窦娥罚(33)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34)。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35),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36),望帝啼鹃(37)。
这里运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36.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她为何发下这桩誓愿?
37.【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⑦,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⑧,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⑨。
一段唱词,如何控诉社会的黑暗?
38.下面这段开场描写的作用是?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剑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语文课设置“我当小老师”环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走上讲台讲出来。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老师”们的发言多可圈可点,但有时也存在一些错误。以下是两位同学作为“小老师”发言,请根据所学,判断他们各自的发言哪一项是有错误的。
元杂剧,也称元曲,其名家众多,佳作迭出。“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四人。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可能是受到了宋杂剧、金院本分四段演出的传统影响,(甲)元杂剧分为四折(偶有五折、六折的),加楔子(或不加)而成,一折略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是杂剧组成的一个单位。
(乙)家喻户晓的《西厢记》,被称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其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莺莺传》中的张生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抛弃了她。此后,故事不断滥觞,产生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作品,直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出现,(丙)《西厢》故事才有了新的突破: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了反抗性;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的青年男女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
3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迭出 B.等 C.家喻户晓 D.滥觞
4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光照千古的形象。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她年轻守寡,但很是孝顺,对婆婆全心全意。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于危难;临刑之前,央告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让老人伤心。( )。
她对蔡婆的关心、照顾_____,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反之,她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便要据理力争,甚至严词责备。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她不听张驴儿的_____,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一句话,她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她敢于痛骂官吏,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痛快淋漓的_____,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她被_____在内心深处的怒火像火山一样迸裂出万丈火焰,照亮黑暗,烧毁不平。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4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B.她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C.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D.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4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B.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C.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就是她的性格
D.她的性格就是这样。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4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所不至、巧舌如簧、询问、压迫
B.无微不至、花言巧语、质问、压抑
C.无微不至、花言巧语、询问、压迫
D.无所不至、巧舌如簧、质问、压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杂剧《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位列我国十大悲剧之首。之前我们解读《窦娥冤》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黑暗、官吏的贪赃枉法、地痞流氓的猖狂和封建礼教的束缚等。近年来,人们讨论《窦娥冤》冤情的证据和法理问题,并引发了一些争论。大家普遍认为,由于当时的审讯方式的主观随意性和没有强有力的自然科学技术、实证科学研究传统与职业传统的支持,悲剧是必然的;也有人认为,对于借助鬼神来作为裁判的依据,丧失了法律的独立性。但是,无论是法学家还是文学史家,在研究《窦娥冤》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蔡婆,只把她作为弱者看待而深深地同情她。实际上,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起因。
我们知道《窦娥冤》的第一个也是很关键的焦点是高利贷。楔子里说,窦天章因为不愿错过三年一次的科举,不得已借蔡婆的高利贷;又因为还不上蔡婆的高利贷,才忍痛将女儿卖给蔡婆八岁的儿子作童养媳,所以才有后来的悲剧发生。显然剧作家也是将蔡婆放高利贷作为故事的起因。
元代放高利贷是合法的,但元代高利贷的利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元英宗时代修订的《大元通制》上明确指出:“诸称贷钱谷,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息……违例取息者,禁之。”一本一息就是按借款金额的10%支付利息。但是我们看蔡婆的利息,是百分之二百,借二十两,要还四十两,这样的放贷明显违法。而且看上窦天章的女儿,提出作为交换要窦娥作童养媳,属于夺人女儿。按照法律规定,罪上加罪,应该严惩。
不仅如此,蔡婆在道德上也有明显问题:当窦娥心疼她违心承认下毒以后,她采取默认态度,一言不发,和窦娥“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形成鲜明对比。轻易代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的婚事,说什么存事冲冲的,而和张驴儿父亲厮混在一起。所以蔡婆在法律上有罪,道德上有明显过错。
桃机太守贪污受贿、严刑遇供,是案件的裁定者,也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张驴儿父子为非作歹、抢劫投毒。也是悲剧的参与者和制造者。桃机太守接受张驴儿的贿赂,贪赃枉法,内外勾结,固然在程序上、法理上有值得指责的地方,在证据上的处理也明显违法。
《元史·刑法志》说:“诸有毒之药,非医人辄相卖买,致伤人命者,买者卖者皆处死,”作为赤死张驴儿父亲的毒药是哪里来的?按照元代的法律,需要搞清楚,致死人命,应该买者卖者皆处死,但是桃机太守完全不问毒药的来源,直接判处窦娥死刑,明显渎职枉法。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早三年。结果显示,窦娥的这三桩誓愿:都应验了。这三桩誓愿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也是古代人们表达冤杠时习见的方式。利用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虚构,一方面是中国古代承认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古代天罚神断传统的延续,所以在当时没有什么瑕疵。戏剧的题目叫作《感天动地实娥冤》,中国人信奉天人感应,认为人世间的事都会在天象上表示出来。感天动地实际上是对桃机太守和整个楚州的惩罚。
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悲剧在末了往往出人意料地体现出英好的结局,譬如《孔雀东南飞》之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等,成为中国文学的特色。
(摘编自孙娟《<窦娥冤>里的蔡婆》,《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6日)
4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娥的悲剧是因为当时没有强有力的自然科学技术、实证科学研究传统等的支持。
B.实际上,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主因,在研究《窦娥冤》时,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C.违法放贷,夺人儿女,承认下毒,代答婚事,蔡婆在法律上有罪,道德上也有过错。
D.桃机太守在证据处理上明显违法,在程序、法理上值得指责,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45.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之前人们解读《窦娥冤》悲剧的原因和近年来讨论《窦娥冤》冤情的证据和法理问题并引发的一些争论,提出了个人观点。
B.文章在论证上,分别从法理和道德层而条分缕析,探讨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之混乱、黑暗与残暴。
C.文章引用《大元通制》《元史·刑法志》的内容,是基于法理的考量,这就从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视角让人们思考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
D.文章采用因果论证,多角度探讨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蔡婆通债到窦天章以女当债,从张驴儿父子通婚到桃机太守逼供,形成因果链。
4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元律,非医人买卖毒药致死人命者,应该买者卖者皆处死,但桃机太守完全不问毒药的来源,直接判处窦娥死刑,明显渎职枉法,草菅人命。
B.三桩暂愿是古代表达冤枉时习见的方式,利用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虚构来体现天罚神断传统,窦天章断案苦于没有证据时鬼魂登场也是这个意图。
C.戏剧的全名叫作《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感天六月里飞雪,动地楚州三年不下雨,既应了中国人信奉天人感应的思想,又正好和题目切合。
D.窦娥的冤案最终得以昭雪,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悲剧都会在末了出人意料地体现出这样美好的结局,这也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关汉卿不朽
夏 衍
关汉卿不是哲人和圣贤,在当时,“医”和“儒”的地位是很低的。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小知识分子。元明时代的文献里,关于关汉卿生平的记述,大部分都值得怀疑。“金元间解元”之说显然是不可信的,王国维证明了他不可能在元朝“得解”,郑振铎同志指出了“解元”两字只不过是“对读书人的通称”;“官太医院尹”,金元两代的《百官志》中,“太医院”下都没有“尹”这个职位,即使有,也可以肯定只不过是一个“小吏”而已;“大金优谏关卿在”的话,不过是想象之谈;至于有人引用他所作的《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套中的描写,来证明他是一个十足的风流浪子。我看这也是很片面的推断,姑不论词中的描写不一定是自然主义的自述,即使是吧,在那个黑暗时代,这样“自述”一番,何尝不可以解释为故作佯狂,以冲淡他的政治色彩。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初名臣中有作小令套数者;唯杂剧之作者,大抵布衣;否则为省掾令史之属。”
关汉卿没有在元朝做过大官,他混迹在市井与作场勾栏之间,偶倡优而不辞,与受作践的下层人民有着深切的联系。由于他身受和目击到人民群众的痛苦,他不能“袖手旁观那些被雨淋泥溅的人”而“缄口不言”,于是他就干犯“被裂为齑粉”的危险,用戏曲作为武器,和猛兽集团进行了勇敢的斗争。王国维用“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这两句话形容关汉卿,我觉得是恰当的。他所说的“一空依傍”,也许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政治上、社会上无所倚傍;二是在创作上他突破了古典文学的规范,用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给中国文学吹进了清新的空气。“自铸伟词”这句话,出自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可见王国维是以关汉卿和屈原并举的。《辨骚》中所说的“朗丽以哀志”,“绮靡以伤情”,“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彩绝艳,难与并能”,我觉得关汉卿也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47.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关汉卿为“金元间解元”或“官太医院尹”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证明了关汉卿不可能在元朝时“得解”。
B.郑振铎指出“解元”只不过是当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C.金元两代的《百官志》中“太医院”项下没有“尹”这个职位。
D.“大金优谏关卿在”的话,不过是说话人的想象之谈。
48.从全文看,作者赞扬“关汉卿不朽”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处于社会低层,身受并目击群众的痛苦,其作品表现了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B.在政治上、社会上不向达官贵人巴结投靠,在创作上他突破了古典文学的规范。
C.关汉卿用“自铸伟词”来描述自己的戏曲创作,表现了他对屈原的追慕。
D.关汉卿在创作中,用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给中国文学吹进了清新的空气。
4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在当时,‘医’和‘儒’的地位是很低的。”这说明,对比其他重要朝代而言,元朝不重视科学和文化。
B.“姑不论词曲中的描写不一定是自然主义的自述”中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的方法或倾向,即纯客观地描写事物。
C.语段中三次引用王国维的话来论述,由此可见,王国维是研究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D.《宋元戏曲考》中说,名臣写散曲,杂剧作者多布衣,这说明,相对而言,散曲适合写个人情感,杂剧能更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完成各题。
春雪
唐代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0.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新年都未有芳华”,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B.第二句中的“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的情绪。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C.对第三、四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的时节已到,但是春花不开,白雪还在庭树间飞扬。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对春雪飞花充满了惆怅、遗憾。
D.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51.请赏析“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A项,浪荡乾坤: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此处是说程婴四处流浪,望文生义。
B项,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句中是说外出活动的呼吸情况,属于望文生义。
C项,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句中用于电影,错用对象。
D项,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符合语境。
故选D。
2.(1)前合后偃:意思是跌跌撞撞,站不稳。
(2)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3)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4)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5)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6)苌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7)望帝啼鹃:常指悲哀凄惨地啼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包括成语)意思的能力。
偃:倒。同“前仰后合”。
举案齐眉,成语使用时会用错对象,只能形容夫妻,不能指其他人。
鳏 :老而无妻或丧妻。寡:五十岁无夫曰寡,今妇人丧夫皆曰寡。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独:老而无子曰独。
乾坤:《易经》的乾卦和坤卦,借指天地、阴阳或江山、局面等。
苌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3.(1)功名未遂:功名未成。
(2)阑珊:将尽,衰落。
(3)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4)魄散魂飞:形容非常惊恐。
(5)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6)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并理解词语(成语)的能力。
(1)“功名未遂”中“遂”意思为“达到,实现”,故解释为:功名未成。
(2)“阑珊”意思是衰落、凋零,将尽。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出自唐·白居易《咏怀》:“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3)“灭罪修因”中“罪”意思为“罪孽、罪过”,而“因”意思为“福分”,故解释为: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4)“魂飞魄散”本意为: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现在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5)“杳无音信”中“音信”意思为“消息,回信”故解释为:没有一点消息,下落不明。
(6)“古陌荒阡”中“陌”可理解为“东西小路”,“阡”可理解为“南北小路”,故解释为:荒郊野外。
4.祥林嫂:为免遭被“锯开”的痛苦,试图通过宗教来拯救自己,但最终“以死去撞地狱的门”。
窦娥:怨天咒地,向最为神圣威严的天地日月鬼神表示了抗议和否定,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例句给出了葛朗台太太的解读,作为一个吝啬鬼葛朗台的妻子,她是没有幸福可言的,所以说,她只相信“幸福只有在天上”,所以是那样忍让、善良和超脱。
对祥林嫂的解读要突出祥林嫂试图用灵魂拯救自我,突出精神内涵和人生悲惨命运等角度进行具体表达;对窦娥的解读要突出窦娥的处世精神以及咒骂天地的勇气等角度进行具体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5. ①埋怨 ②冤枉 ③石沉大海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埋怨: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事物表示不满。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抱怨”不能用在被动句中,故此处选择“埋怨”;冤枉:动词,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冤屈:名词,冤狱;冤案。此处语境,用在“一个好人”之前,应用动词,选“冤枉”;石沉大海:像石头掉到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杳无音信:没有一点音信。词语语境“但我的信大概就像”,是比喻句,所以选择“石沉大海”。
6.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台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错误。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高难度题”不属于主次、外来与原有的关系,用“喧宾夺主”不恰当。
②正确。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③正确。沆瀣一气: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④错误。六月飞霜:旧时比喻有冤狱。这里用其字面意,属于望文生义。
⑤正确。不堪设想:指对即将要发生的事不敢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⑥错误。前合后偃:身体晃动,站立不稳的样子。“前合后偃”与“前合后仰”意思不同,这里应用“前合后仰”。
7. mò qiān zhí wù bó tà yǎn hái jiē qiān dí zhàn piǎo xiāng lú yú guān yǎo zhī niǎn zhǐ cháng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本题注意重点字词:
盗跖:zhí,春秋末鲁国人,姬姓,展氏,名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孛老:bó,古代戏曲中老年男子的俗称。外、末、净各种角色均可扮演。
前合后偃:yǎn,指身体晃动,站立不稳的样子。
罪愆:qiān,罪过;过失。
嫡亲:dí,指血统关系最接近的亲属。
缥,piǎo,淡青色;青白色的丝织品。“缥缈”的“缥”,读为piāo ,意思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隅,读作yú,角落的意思。注意和形近字“偶”ǒu区别。
杳yǎo,注意和形近字“考查”的“查”chá读音区别开。
祗zhī,注意和形近字“抵”dǐ读音区别。
“徵”读zhǐ时,为古代五音之一;读zhēng时,为“征”的繁体字,或“召集”的意思。
8. 宫调 套曲 正末或正旦 末本戏 旦本戏 曲词 戏剧动作 对白 独白 旁白 带白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北杂剧”,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故填空1和填空2分别填写:宫调、套曲;
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戏,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戏,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故填空3填写:正末或正旦;填空4和填空5分别填写:末本戏、旦本戏;
由元杂剧的相关知识可知,剧本由唱、科、白构成。唱(黑字部分):唱是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故填空6填写:曲词;
科:又称科介,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故填空7填写:戏剧动作;
白:“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点。
故填空8、填空9、填空10以及填空11分别填写:对白、独白、旁白以及带白。
9. 四折一楔子 音乐组织的单元 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旦 末 净 丑 杂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故第一空填写:四折一楔子;
所谓的“折”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幕”,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说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以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故第二空填写:音乐组织的单元;第三空填写: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由戏剧的角色以及上文提到的“女角”、“男角”、“大花脸”、“小花脸”可知,第四、五、六、七、八空填写:旦、末、净、丑、杂。
10. 已斋叟 元代杂剧 创始人 郑光祖 白朴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 《救风尘》 《单刀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回答该题,考生要注意平时积累相关知识,如“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11.埋怨:“埋怨”的责怪程度较轻,可用于自己,也可用于别人,还可以用于事物。
抱怨:“抱怨”的责怪程度较重,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多用于别人或事物。
分辨:“分辨”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重在区分、辨明差别。
分辩:“分辩”指用语言辩白,重在解释清楚理由,针对的是对别人的误解和诬陷。
顺水推船:“顺水推船”指顺着水流方向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是个中性词,后多作“顺水推舟”。
顺风转舵:“顺风转舵”指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多含贬义),也说“随风转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并理解词语(成语)的能力。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不满或怨恨。抱怨:埋怨;心中不满。两个词语中“埋怨”语义较轻,“抱怨”语义要重。
分辨中“辨”为“区分”的意思,故解释为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重在区分、辨明差别。而分辩中“辩”为“解释”的意思,故指用语言辩白,重在解释清楚理由,针对的是对别人的误解和诬陷。
顺水推船中“顺”为“顺应”的意思,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中性词)。
顺风转舵:指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也可说“见风使舵”。
12.C
13.D
14.选段表现出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一是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
15.《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第二句则是对天面对面地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错误,“暗示”一说不当,后面刽子手说“你如今到法场上面”,可见此时已在法场;“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理解不正确,此句体现不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委婉曲折”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刑场上,窦娥愤怒地控诉,“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对天地的质问展现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窦娥请求刽子手走后街,因为“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这展现出人物善良贤孝的特点;从窦娥最后对婆婆所说“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善良孝顺。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先看《元曲选》中的句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两句带有强烈的呼告语气,窦娥呼天抢地、指天骂地,既是对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世道的愤怒控诉,也充分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再看《古名家杂剧》,“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前一句是陈述句,与《元曲选》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相比,没有“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后一句“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中的“哀告”是对天的祈求,而《元曲选》中“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中“枉做天”则是对天的否定和指责。故《元曲选》中的句子更能凸显窦娥的反抗精神。
16.C
17.在戏剧的结尾部分,窦娥请求父亲收养蔡婆婆,同时告诫父亲为民除害,替天子分忧,表现了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性。
18.起到深化和拓展主题的作用,说明那时社会冤狱的普遍性。
19.①增强控诉力量,解释社会黑白颠倒的本质。②寄托了人们除恶雪冤的美好愿望。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戏曲内容的能力。
C.[鸳鸯煞尾]一曲窦娥确实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对父亲说的话也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但不能说她“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节选的部分看,窦娥除了申诉自己的冤情,还希望父亲“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可见她十分善良,不仅要自己沉冤昭雪,还希望让其他百姓也不要遭受到这等祸害;而要求父亲收养蔡婆婆,则体现了窦娥的孝顺与善良,即使自己已然死去,依然不忘孝顺婆婆,记挂婆婆的后半生如何度过。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
这句台词与课文节选部分窦娥指天斥地的台词一样,是窦娥对封建社会官场的深刻认识,“就中无个不冤哉”表现了冤狱的普遍性,揭示了社会和官场的黑暗,也深化了戏剧的主题。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此题意在引导我们理解戏剧的表现手法,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一是情感的必然,窦娥如此善良、孝顺,却遭遇到极度的不公,作者对窦娥十分同情,也痛恨这黑暗的社会,渴望能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打破这腐朽的世道,因此让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而三桩誓愿的一一实现,则证明窦娥的冤屈之大。
窦娥的冤魂伸冤,则进一步寄托了作者希望冤案昭雪的希望,满足看戏曲人们朴素的美好愿望。
20.节选文字中的冲突: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
21.王著同一位僧人刺杀阿合马和郝祯惊动了元朝上下,让许多坏人胆战心惊。
22.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质。
23.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也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解析】20.本题考查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的能力。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剧本内容,梳理主要情节;然后找出涉及的人物,并明确人物关系;再结合具体内容,认真分析人物与人物或人物自身所存在的分歧、争斗、冲突等;最后整理答案,分点作答。
题干问的是“节选部分中有哪些矛盾冲突”,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个人心理的矛盾,根据文本依次进行概括即可。要注意人物的阶级立场和主要语言。如关汉卿与阿合马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冲突,与文痞叶和甫为代表的帮凶、帮闲的冲突,以及关汉卿面对名利诱惑和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文中的叶和甫是关汉卿是矛盾的另一面,没有叶和甫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了矛盾冲突;设置了叶和甫就有了斗争的对立面,事实上,剧作者是用叶和甫来反衬关汉卿的。在与杂剧界的败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中,则鲜明反衬出了关 汉卿的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勇气和节操。
2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要结合语境去分析“不幸”的内涵。从选文中看,“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指出“这事件”的代指意义即可。联系上文“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可得出答案。
22.本题考查分析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题干问的是“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这是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铜豌豆”的特点,“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即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如叶和甫在牢中劝说关汉卿认罪,以减刑和赠金为诱饵,而关汉卿早就看透了叶和甫无耻文人的嘴脸,不屑与他再多费口舌,将其打倒在地。由关汉卿与叶和甫的对话可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振奋民心。又如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过程中,流言向他袭来,他毫不理会,坚持创作《窦娥冤》,坚持演出;如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面对狱卒,他“昂然不跪”,无耻文人向他发出规劝,他毫不动心,而且把他打倒在地,这充分展现了关汉卿“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响当当的“铜豌豆”的大无畏精神。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设题,然后要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再看文中塑造关汉卿的时候使用了哪些技巧,这些技巧体现出关汉卿什么特点。塑造人物的技巧主要包括两大类,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侧面衬托指借助他人的言行进行衬托。
从文中来看,文章既有对关汉卿的正面描写,也有对关汉卿的侧面衬托。从正面描写来看,有语言、动作、神态,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这些都是语言描写;如“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是动作描写;如“诧异”“鄙夷地”“怒”“怒火难遏”,这些都是神态描写。从侧面衬托来看,文中除了塑造关汉卿的形象,还塑造了狱吏和叶和甫的形象,狱吏对关汉卿的态度突出了关汉卿的人格魅力,而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则反衬出关汉卿的刚正不屈。考生围绕这两大方面分析就可以了。
【点睛】考查对人物形象要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
24.窦娥:孝顺善良,勤劳勇敢,刚强不屈。哈姆莱特:善良理性,富有人文主义情怀,却又迷惘若失,纠结痛苦。
25.①运用反问增强语气,表达窦娥内心不甘的愤怒之情。②“喷如火”“滚似绵”,比喻和夸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愤恨之深,承受的冤屈之重。③“暑”与“雪”,“火”与“冰”的强烈对比,极富感染力,表明窦娥所承受的冤屈和不公感天动地。④运用邹衍典故,表明窦娥极力伸张自己清白的夙愿。
26.①多用短句,兼有排偶,节奏起伏变化,有诗歌的韵律。②多用隐喻、象征来阐明事物。用“毒箭”来形容命运的多舛,用“小小的刀子”来形容死亡,用“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来形容死后的灵魂世界等等,含蓄隐晦,具有梦幻般的美感。③多用含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抒情气氛浓厚。例如“鞭挞”“讥嘲”“凌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于黑暗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控诉。④对生存与死亡的辩证思考,对死后灵魂安于何处的疑问,都指向人生的终极命题,饱含诗人的哲思。
27.(1)窦娥:“血溅白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窦娥用违背常理的誓愿抒发了自己的滔天冤屈与极度愤恨。窦娥不是只会软弱妥协的传统女性,她敢于挑战权威、宣扬正义,闪耀着独立刚强的人格光芒。当时的社会吏治腐败,人民蒙受冤屈呼告无门,窦娥以死明志,不屈斗争,饱含着底层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2)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出身高贵,有着高尚的品格与超人的智慧,但命运的无情打击让他对黑暗现实失望不已。他想通过复仇重新建立理性、善良的世界,想让所有受污染的灵魂重新回归,但他痛苦挣扎于暴力复仇的方式。理想主义化身的哈姆莱特经历着现实带给他的幻灭感,他拥有天生的“反抗”的精神,只是,现实与理想的悬殊让他的斗争之路困难重重。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此题根据作品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概括即可。
【正宫·端正好】中的“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中的“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展示了窦娥指天斥地、申告无门的强烈反抗。
而【倘秀才】中“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以及以下的唱词,又展示了窦娥善良贤孝的一面。据此概括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既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又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
从“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善良理性,富有人文主义情怀;从“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迷惘若失、纠结痛苦的精神状态。
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运用了邹衍典故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窦娥对自己的冤屈不得伸张的愤怒之情;
“怨气喷如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六出冰花滚似绵”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物蒙冤之重、愤恨之深;而“暑”与“雪”,“火”与“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窦娥蒙冤之重感天动地。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句子所用艺术手法、句式或用词特点,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表达效果。
选文中,多用隐喻、象征的手法。例如,用“毒箭”来形容命运的多舛,用“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来形容死后的灵魂世界等;
句式上多用短句,兼有排偶,有诗歌的韵律;
运用“鞭挞”“讥嘲”“凌辱”等含有情感色彩的词语,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不满和控诉;对生存与死亡的辩证思考,饱含诗人的哲思。
27.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1)窦娥敢于挑战权威,她用违背常理的誓愿——“血溅白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她以死明志,不屈斗争,饱含着底层人民惩治邪恶的愿望。
(2)哈姆莱特想通过复仇重新建立理性、善良的世界,但他的“反抗”的精神和强大的黑暗现实相差悬殊,这让他的斗争之路困难重重。
28.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等人的矛盾冲突,还有关汉卿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时的内在矛盾冲突。
29.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时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
【解析】28.本题考查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的能力。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剧本内容,梳理主要情节;然后找出涉及的人物,并明确人物关系;再结合具体内容,认真分析人物与人物或人物自身所存在的分歧、争斗、冲突等;最后整理答案,分点作答。选文中显性事件是叶和甫劝关汉卿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的目的,关汉卿对其大打出手并痛骂;隐性事件是王著看过《窦娥冤》后刺杀了阿合马等人。根据这几个事件作答即可。
29.本题考查分析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选段中,叶和甫在牢中劝说关汉卿认罪,以减刑和赠金为诱饵,而关汉卿早就看透了叶和甫无耻文人的嘴脸,不屑与他再多费口舌,将其打倒在地。由关汉卿与叶和甫的对话可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振奋民心。故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关汉卿的主要事迹中,分析其中体现出的“铜豌豆”(宁折不弯、坚贞不屈、毫不退让)的性格特点。
【点睛】考查对人物形象要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
30.原因:她哀告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怕婆婆为自己伤心。
品质: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的温顺善良,善解人意。
作用: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性格特点及作用的能力。
根据【叨叨令】中“你刚才要我从后街里走,是什么意思?(正旦唱)怕只怕在前街里被我婆婆看见。(刽子手说)你的性命都顾不上了,怎么还怕她看见?(正旦说)我婆婆如果看见我披着枷锁去法场挨刀子呵,(唱)就会将她白白地气死呀,就会将她白白地气死呀。求哥哥,在我临死时就给我行个方便”可知,她之所以要求走后街,是怕婆婆看见自己要受刑,会伤心痛哭。正如刽子手所说,“你的性命都顾不上了,怎么还怕她看见”,这一情节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婆婆伤心。
对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从她的性格善良温顺,却遭遇如此不公,被贪官屈打成招的命运方面思考。越是善良无辜的人,命运越悲惨,越令人同情她,也更启发人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好人命不长,从而揭露出社会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升华主题。
31.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个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天大的冤屈、怨恨,也只能化为一声悲泣。
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起句“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是说现实有其固有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下面“天地也!”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
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主宰万物、维持秩序的统治者——本应公正无私地廓清世界,却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铿锵直指现实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与应有的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句指责,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作了深刻颠覆。
接下来,悲愤之极的窦娥,便直接指责和痛斥代替上天来行使统治权的“天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末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致极后的转折,是悲愤到底的叹息。在句式上,全用口语,既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又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2.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也受毒害。按当时的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而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感天动地,这与指斥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与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有创意阅读的能力。
题干提出的问题看似矛盾,实际上窦娥这两种行为的根源都一致,即认为“天地有灵”“神灵有圣”,联系她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中普通劳动妇女的身份,不难看出,她的思维中神权思想始终根深蒂固,正如她一开始以为的“青天大老爷”会主持正义公道一样。尽管她遭受的不公让她意识到天地、官府都不值得信任,故而指斥天地;但她思维的局限性又让她缺乏除了依靠天地显圣外能彰显自己冤情的办法,故而最后只能以“感天动地”来表达自己的冤情。
实际上,窦娥的思维局限性也正是作者的思维局限性。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百姓的苦痛,也把矛头指向了统治阶级,但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社会矛盾,只能转而向自己熟悉的“神灵”“青天老爷”寻求解决,故而窦娥有了三桩誓愿,而最后得以沉冤昭雪,也是靠窦娥父亲做了大官,帮她翻案。
33.窦娥的第二桩誓愿是六月飞雪,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以表明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动天。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结合“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实娥尸首”可知,窦娥的第二桩誓愿是六月飞雪,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以表明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动天。
34.在【快活三】和【鲍老儿】两支曲子中,作者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悲痛心情,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次表现了她的善良、孝顺。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社会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内容上,本段说白中,作者连用四个“念窦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读起来令人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悲痛心情,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临刑时刻,心里仍担心婆婆伤心过度,表现了她安定善良;从主旨上看,窦娥善良,处处替人着想,却蒙冤而死,强调她的悲惨身世和冤屈,且控诉了社会的不公。
35.这里运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意在说明窦娥死得冤枉、悲惨,窦娥用它们来证明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并非不能应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可结合典故的自身含义和剧本故事来分析作用。典故即文中的“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苌弘化碧”是说周朝的贤臣苌弘无罪被杀,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望帝啼鹃”是说蜀王杜宇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苌弘化碧”形容刚直忠正,为证义事业而蒙冤抱恨;“望帝杜鹃”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寓冤屈不得申诉或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这两个典故都表现的窦娥的冤屈。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36.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上是希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结合“要一领净席,等我实娥站立;又要文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可知,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上是希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7.“没来由”“不提防”表明无辜受刑,写尽在黑暗社会中平民百姓缺乏生活安全感,动辄得咎的社会现实。
【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中,“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表明窦娥无辜受刑,飞来横祸,这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点睛】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38.本折戏开场描写押解死囚的情景。舞台片阴森紧张的氛围,为窦娥出场营造气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渲染、烘托、营造某种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交代人物身份、人物活动背景场所;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暗示、深化小说主题;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此题是文章的开头,从内容上看,“今日处决犯”“剑子磨旗”“提刀”“刽子”这些关键词提示读者,这段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通过语言描写“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动作描写“鼓三通、锣三下科”等,营造了窦娥出场前阴森紧张的气氛。
39.D
40.B
【分析】3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迭出:意为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形容“佳作”出现,使用正确。
B.等:表示列举后煞尾。语境讲“元曲四大家”,列举了四个人,使用正确。
C.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修饰“《西厢记》”,使用正确。
D.滥觞: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结合“故事”分析,此处主要讲故事不断改编,使用不当。
故选D。
4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句号应该放在双引号后面,“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为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该放在双引号外面。
故选B。
41.A
42.B
43.B
【解析】4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划线句子“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前后注意不一致,前一句主语是“互联网技术优势”,后一句主语是“新型实体书店”,两处语病:一是“具有”缺宾语,可在“其志”后加“的性格”;二是“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主客颠倒,应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再来看选项,
B项,“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主客颠倒,应该为“‘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C项,成分残缺,缺少与“具有”搭配的宾语,在“其志”后加“的性格”;
D项,“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主客颠倒,应为“‘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故选A。
4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
A项,由文段内容可知,对婆婆的要求极低也是她柔顺善良性格的体现,应属于上文讲的是窦娥的性格之中,排除A项;
CD项,通读第一段可知,这部分文字讲的是窦娥的性格,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可知,第一段讲的是窦娥性格的一个方面,排除C、D两项;
故选B。
43.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
第一处,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句中形容窦娥对婆婆的关心、照顾,应选用“无微不至”;
第二处,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花言巧语:指虚假而动听的话;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巧舌如簧”不能和句中“听”搭配,故应选“花言巧语”;
第三处,询问:征求意见;打听。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句中形容窦娥对“天地”的责问,应选用“质问”;
第四处,压迫:①用权力或势力强制别人服从。②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句中形容窦娥内心深处的怒火,应选用“压抑”。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4.D
45.B
46.D
【解析】4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错误有二:一是以偏概全,“没有强有力的自然科学技术、实证科学研究传统等支持”只是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之一,还有“审讯方式”等;二是忽略了前提“大家普遍认为”;B.“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主因”错。原文第一段“但是,无论是法学家还是文学史家……实际上,蔡婆才是这个悲剧的起因”,选项混淆了“主因”和“起因”两个概念;
C.“承认下毒”的不是蔡婆。原文是“当窦娥心疼她违心承认下毒以后……”,可见被迫承认下毒的是“窦娥”而不是“蔡婆”,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故选D。
4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分别从法理和道德层而条分缕析,探讨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错。结合原文“但是我们看蔡婆的利息,是百分之二百,借二十两,要还四十两,这样的放贷明显违法”“不仅如此,蔡婆在道德上也有明显问题”,可见对蔡婆的分析是从法理和道德两个层面。
故选B。
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都会”绝对化。原文的表达是“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悲剧在末了往往出人意料地体现出英好的结局”,注意是“往往”。
故选D。
47.D
48.C
49.B
【解析】4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不过是说话人的想象之谈”这只是作者的推测,不能看做是证据。
故选D。
4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表现了他对屈原的追慕”错,“自铸伟词”,应解为“自己将人民群众的语言进行艺术加工,运用于戏曲创作之中”。
故选C。
49.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B项,“纯客观地描写事物”错,“自然主义”原指着重描写现实生活中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不能反映社会本质的倾向或方法,文中指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但作者描写事物总带有主观色彩,不可能纯客观地描写。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