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雷雨》
1.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鲁侍萍对待周朴园的感情中,可以使我们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的性质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B.曹禺为什么要写前后两代完全重复的都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与无产阶级家庭的姑娘之间的一往情深的爱情故事呢?
C.作者在刻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的确承受着来自政治社会和政府方面的压力,尽管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完全意识到。
D.如果简单地拿西方文化里的父亲或丈夫的标准来衡量周朴园这个形象,那是不公平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公馆的不期而遇,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
②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③这篇评论《雷雨》的文章观点怪异,言语偏激,一旦刊载,必定会走投无路。
④这位资深的演员在话剧《雷雨》中的精彩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⑤周朴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小工,这种令人发指的事他都干得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该公司希望通过全无线开放式立体声耳机,让用户可以更高效地完成__________和放松心情。
②这些言论会让人错误地认为科学界迷信权威,缺少_________的土壤。
③战斗力来自近似实战的训练,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________和训练得来的,这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A.沟通 质疑 摸索 B.勾通 质疑 探索
C.沟通 置疑 探索 D.勾通 置疑 摸索
5.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雷雨》——独幕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曹禺;《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6.注音。
① 郁( )热 ② 汗涔( )涔 ③ 窟窿( ) ④ 半晌( )
⑤ 弥( )补 ⑥ 打量( ) ⑦ 谛( )听 ⑧ 江堤( )
⑨ 昧( )心财 ⑩ 烦躁( ) 无锡( ) 纺绸( )
7.文学常识。
(1)曹禺,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剧作家。1933年在大学读书时他就写成了处女作《______》。此后又写出了《______》《______》《蜕变》和《原野》等优秀剧作。新中国成立后还写过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等。
(2)《雷雨》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 两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资产阶级冷酷、残忍、伪善、奸诈的阶级本质,反映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阶级矛盾及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3)_______和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剧本)的两个重要内容。其中,戏剧语言包括_______和_______。
阅读《雷雨》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a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晌。b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c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d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e
鲁侍萍 (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8.a表现周朴园说这句话的感情是( )
A.惊喜 B.惶恐 C.惊呆 D.惊疑
9.c、d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
A.自私虚伪 B.冷酷阴险 C.老于世故 D.伪善残忍
10.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下列分析正确一项是(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11.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12.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地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风,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检出来。
鲁侍萍 旧衬衣?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村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特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待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怒)我没有找你, 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几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 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节选自曹禺《雷雨》)
文本二:
我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 生活在狭小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①。在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危机之前,蠢蠢地动着情感,劳着心,用着手。他们已彻头彻尾地熟悉这一群人的错综关系。 我使他们征兆似地觉出这酝酿中的阴霾。预知这样不会引出好结果。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位,来怜悯地俯视着这一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教自己,而不知千万切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泥沼里的赢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他到死亡。蘩漪是个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她到死亡。
节选自曹禺《雷雨》序
【注】①争执,此处的意思是挣扎、抗争。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朴园称侍萍是“小姐”,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侍萍不动声色地予以反驳,揭露了周朴园的虚伪。
B.剧中“老爷,没有事了?”“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等台词推动了剧情发展。体现了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C.“你——侍萍?”这句话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言外之意有“你是照片上的侍萍吗?你不是死了吗?”
D.节选部分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的过程,写出了两个人尖锐的矛盾冲突,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
14.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和代表作,写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一部杰出的悲剧。
B.周萍是周朴园的长子,因不知情与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恋爱,最后怀着深重的罪恶感与四凤一起触电自杀。
C.繁漪虽然追求个性解放,但又走不出旧家庭的牢笼,有着雷雨般的性格,是作者认为的最令人怜悯的女人。
D.《雷雨》剧名与剧情有关,象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沉闷压抑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15.剧中那件绣着梅花和“萍”字的旧衬衣在剧情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作者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侍萍的哪些“争执”寄寓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阅读《雷雨》的两个节选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节选二】
鲁大海 (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17.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指剧中的人物的性格冲突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可以是人物的外部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节选二的戏剧冲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18.三处画线部分是对鲁侍萍三次“哭”的描写,请结合台词及舞台说明的内容,谈谈鲁侍萍这三次“哭”背后的心理及其变化。
19.钱谷融说周朴园,“你忘了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啦!”曹禺谈周朴园,“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根据选段内容,结合钱谷融和曹禺的解读,试分析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
20.下面是对名著《雷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深刻地揭露了反动资产阶级虚伪、奸诈、残忍的罪恶本质,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揭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B.在鲁大海被仆人打时,周朴园厉声高叫“不要打人”,是因为他认为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在矿上带领矿工闹罢工,也于心不忍,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
C.《雷雨》中,周朴园给了鲁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作为补偿”,表现他急于想用金钱来解除鲁侍萍对他的名望地位造成威胁的那种紧张、恐惧心理。
D.《雷雨》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集中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这完全体现了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
21.比较下面的话剧选段与戏曲唱段,请简析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曹禺话剧《雷雨》片断: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根据原著改编的评剧《雷雨》中的唱段:
这家具一件件南北辗转,亲手搬亲自摆一如从前。
留梅厅三字匾为你题签,挂门楣似见你形影流连。
这玉照记下你当年娇艳,置案头常抚摸盼你回还。
世间有铁石人无情无念,周朴园绝非是负心儿男。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
①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②无论汉族的秧歌和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③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④反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⑤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情感。⑥通过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⑦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⑧但也减轻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23.“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鲁四老爷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
24.周朴园一连串的问句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25.怎样理解鲁侍萍此时的心理。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26.此处,侍萍的话表现了她怎样复杂的感情?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27.怎样理解下面这段话?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28.周朴园鲁侍萍二人相认的过程中,各自的表现怎样?
29.周朴园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
周朴园 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30.分析鲁侍萍的心理。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31.“什么”体现了周朴园什么心理?
周朴园 (惊愕)什么?
32.鲁大海是否真的明白了周朴园这些话的用意?
周朴园 萍儿!没有你的话。(低声向大海)你就这样相信你那同来的几个代表吗?
鲁大海 你不用多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
33.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周朴园 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34.鲁侍萍为什么要这样说?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35.鲁大海的话,揭示了什么?
鲁大海 (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 财!你现在还——
36.周朴园为什么会“汗涔涔地”?
周朴园 (汗涔涔⑥地)哦。
37.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这句台词反映了侍萍怎样的矛盾心理?
38.周朴园为什么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39.阅读下面《茶馆》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秦,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丰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伺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原注:“all right”在这里是“好吗”的意思。)
李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李三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的潜台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话题转换。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或赘余,把“可以使我们”改为“我们可以”。
B.语序不当,应把“完全重复的”放在后边修饰“爱情故事”,即“曹禺为什么要写前后两代都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与无产阶级姑娘之间的完全重复的一往情深的爱情故事呢”。
C.“政治社会和政府方面”概念分类不当,有交叉现象。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此处是说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意外相逢,使用正确。
②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语境是说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表现,与“攻击”和“灾难”无关,使用不正确。
③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此处是说这样的作品刊载出来会让人笑话,不合语境,可以改为“贻笑大方”。
④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形容表演之精彩,使用正确。
⑤令人发指:使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此处形容周朴园罪恶的行径让人愤怒,使用正确。
故选B。
4.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含贬义。第一空,根据语境,选择“沟通”;质疑: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根据语境,应选择“质疑”;摸索:探索, 自己慢慢地找方法或者途径。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语境,话题是“训练”,故应选择“摸索”。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坚信一个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语境分析法:找到所考词语的具体语境,仔细分析前后词句的内容,明确其大概意思。2、结构分析法:对词语所在的句子进行语感分析,判断其词性、功能。3、明晰指代法:利用代数代换的方法找到具有指代义的词语的具体内容。4、本体具体化:具有比喻义的词语,往往是喻体,只有找到本体才能更好的理解其意义。解题思路:1、明确词语的具体位置2、辨别所考词语的类型。3、根据语境,结合方法,具体辨析。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D.“《雷雨》——独幕剧”错,《雷雨》属于多幕剧话剧,共四幕
故选D。
6. yù cén kū long shǎng mí liang dì dī mèi zào xī chóu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略
7. 万家宝 雷雨 日出 北京人 周 鲁 工人 资本家 戏剧冲突 人物语言 舞台提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略。
8.B
9.B
10.D
11.B
12.D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感情的理解的能力。
周朴园面对面前是侍萍这一现实,周朴园不想正视这一现实,因为侍萍的出现对他构成心理威胁,怕侍萍的出现揭露他丑恶的过去,所以是惶恐的。“哦,侍萍!(低声)是你?”表现周朴园的惶恐。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一处周朴园的话语是呵斥,“忽然严厉地”可以看出,在周朴园看来,鲁侍萍此次前来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的,要么为了儿子要么为了钱。第二处直接用了“指使”一词,可见在周朴园这个冷血的剥削阶级眼中的鲁侍萍此次前来一定是有人帮忙策划的,一定是有“预谋”的,而在他看来要么为了谋取钱财,要么为了让他身败名裂,由此可见周朴园的伪善的外表下是奸诈多疑、冷酷无情的嘴脸。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把握潜台词的能力。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周朴园又厌恶又害怕,害怕“老底”被当众揭穿,他的名誉、地位会因此毁于一旦。所以言外之意是“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故选D。
1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是对剧中人物鲁侍萍的心理描写的相关说明。“悲愤”一词突出了她对周朴园极度厌恶的情感,进而可推测出她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其次,“不公平的命”可以看出鲁侍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悲剧的根源,而将这一切推到“命”上,可见她对自己遭遇认识不够深刻。侍萍是广大不幸的底层人民的代表,他们从思想上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造成自己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只有慨叹命运的不幸,当然,朦胧中,他们也深切的感受到种种不公,所以,在侍萍的话语中,既有对命运的悲吟,也有对生活不公的责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D.“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说法错误。周朴园冷酷本性,他以自己阴暗卑劣的心理揣度鲁侍萍,认定对方找到这里来,一定是受人指使来进行敲诈的。周朴园怀念的是侍萍的美丽、温柔,他是将侍萍作为晚年的精神寄托怀念的,可见这种思念是周朴园虚伪性格的体现。
故选D。
13.D
14.B
15.①推动剧情发展,这件衣服使得周朴园和侍萍相认,产生新的矛盾;
②丰富剧情内容,衣服的细节补白了二人当年情深意切的过往。
16.①鲁侍萍被赶出周公馆后以死抗争。
②三十年后,她与周朴园再相遇时对命运不公的指责。
③鲁侍萍对周朴园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错误。冲突的实质是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周萍……触电自杀”错误。周萍没有和四凤一起触电自杀,是开枪自杀。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物象作用的能力。
内容方面,曾经周朴园的衬衣上会绣上“萍”字,而时隔三十年,鲁侍萍依然能清晰的记起那件绣着梅花和“萍”字的衬衣,这足见他们曾经也是情深意切。所以这一件衬衣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话剧内容。
情节结构方面,正是这件衬衣让周朴园最后确定了侍萍的身份,使得周朴园和侍萍相认,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产生新的矛盾。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作者曹禺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争执”即人物的挣扎、抗争。故作答本题,要抓住“争执”,即矛盾冲突。
由“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分析可知,周朴园为了“赶紧娶那住有钱有门第的小姐”,鲁侍萍被迫离开周公馆,面对不公的命运,侍萍纵身投河,这是她在用死来抗争。曹禺满怀怜悯,故鲁侍萍“死而复生”。
由“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可知,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遇,周朴园的一番话,勾起了鲁侍萍的满腔愤恨,所以她与周朴园再相遇时对命运不公的指责,正是因为曹禺的“怜悯”,让侍萍的满腔愤恨得以宣之于口。
由“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特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可知,鲁侍萍对其细节的记忆之深说明她对当年的感情尚有怀念,他们曾经也是情深意切;但当侍萍“死而复生”,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可能对自己及家庭、事业带来巨大威胁时,他审时度势,看出利害关系,毫不犹豫地想与侍萍一刀两断,露出了资本家的狰狞面目。这又让侍萍内心愤恨不已。可以说,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复杂的,是爱恨交织。
17.(1)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两代人所代表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资产阶级和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立场坚定的鲁大海和软弱的其他代表所展现的工人阶级的内部矛盾。(2)周朴园对鲁大海的厉声斥责与鲁大海针锋相对地控诉周朴园作为资本家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的矛盾冲突,最终升级为周萍和周家仆人与鲁大海之间的肢体对抗。(3)人物心理冲突。周朴园:用呵斥和手段极力掩盖自己的罪恶和不安,而亲生儿子却坚持控诉揭露自己的罪行。鲁侍萍:作为母亲,不能阻止兄弟相残,有子不能相认的矛盾心理;痛恨以周朴园、周萍为代表的为富不仁者,却难以割舍母子之情。
18.(1)“泪满眼”,反映了鲁侍萍想见阔别三十多年的儿子周萍的渴望、激动和痛苦的心情,见儿子一面,是鲁侍萍最大的心愿。也有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包括周萍在内的为富不仁者的痛骂。(2)面对周萍和周家仆人对鲁大海的痛打,鲁侍萍大哭,一是伤心和愤怒;二来面对周萍的出手,鲁侍萍始料未及,本能地喊出儿子的名字,又立马意识到不能揭露母子、兄弟关系而转为掩饰,显示出痛苦、无奈的复杂心理。(3)“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然又大哭起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复杂的情绪:周萍的言行让她备受打击,她深感失望、痛苦,而不能泯灭的母子之情又在她心里激荡。(4)鲁侍萍最初想见儿子周萍的激动和渴求的心理,在目睹了兄弟相残的情景之后,慢慢趋向无奈、痛苦的复杂心理,直至最后内心的幻想渐渐破灭而显呆滞和失望。
19.(1)周朴园有着资本家的专制、自私、虚伪、冷酷一面。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钱,什么都做得出来,屠戮性命,发着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面对处理工人罢工问题时,极其冷静,有着资本家的老辣和冷酷。很多时候,长期的伪善几乎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使其忘记了人性的软肋,习惯用金钱至上的观念衡量一切事物,包括情感。(2)但是,作为资本家的他首先是个有血有肉、个性丰富复杂的人。多年来保留着侍萍喜爱的家具、关窗的习惯,记着侍萍的生日,用过往的幸福和甜蜜慰藉现实中过得不顺遂的自我,借此来救赎自己的灵魂。包括厉声制止仆人对大海的痛打,除去封建家长的“待人客气”,想必还有内心的伤痛。这是周朴园尚未全然泯灭的人性的体现。侍萍、大海的出现,使他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了,这是他三十年来在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也是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通过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倾向,深入解析作者在文字中所寄寓的思想。
本题要求分析概括“节选二的戏剧冲突表现在哪里?”首先,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既有激烈的性格冲突,也有复杂的矛盾,而且两者是杂糅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冲突,既是资本家和下层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也是旧家庭内部矛盾的表现,甚至可以理解为男女之间情感的冲突,但从最本质上看还是人性的真与伪的冲突:侍萍真诚、善良,周朴园虚伪、自私。第二,节选二还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如周朴园代表的资产阶级和鲁大海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升级为周萍和周家仆人与鲁大海之间的肢体对抗;周朴园代表的资产阶级和鲁侍萍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有工人阶级的内部立场坚定的鲁大海和其他软弱的代表所展现的矛盾冲突。
18.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句子所用艺术手法、句式或用词特点,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表达效果。
鲁侍萍第一次“哭”,“泪满眼”,包含了鲁侍萍渴望见到阔别三十多年的儿子的激动和痛苦的心情,也包含了对周朴园的怨恨。
鲁侍萍第二次“哭”,“大哭起来”,是因为见到周萍和周家仆人对鲁大海的痛打,感到伤心和愤怒。“走至周萍面前,抽咽”,本能地喊出儿子的名字“萍”,又意识到不能暴露母子、兄弟关系,转为掩饰的痛苦、无奈的复杂心理。
鲁侍萍第三次“哭”,“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是因为周萍的言行让她深感失望、痛苦,又难舍母子之情。“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是目睹了兄弟相残后,表现出的无奈、痛苦的心理。
19.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本题要求“分析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要概括出他的两面性。周朴园身上有资本家的专制、自私、虚伪、冷酷一面。他道貌岸然、贪婪、残忍、唯利是图,习惯用金钱至上的观念衡量一切事物,包括情感。但是,正如作者曹禺所说的“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周朴园也是人性复杂的人。他多年来保留着侍萍喜爱的家具、关窗的习惯,记着侍萍的生日等。这是周朴园的人性尚未泯灭的体现,也是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据此分析即可。
20.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于心不忍,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错误,实际上是害怕事态闹大而揭穿其血缘关系。
故选B。
21.①话剧语言富有个性化,利于表现周朴园等性格的复杂性;话剧语言富于动作性,通过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到了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②戏曲重在陈述,只强调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缺少对人物个性化的表现;语言工整华丽,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语言特色的评价与鉴赏能力。
选自曹禺话剧《雷雨》中的这个话剧片段,是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能够展现出话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和动作性特征。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如当周朴园发现面前的鲁妈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侍萍时,他立刻撕下了温情脉脉的伪装,严厉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刚才还是一个暖暖多情,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如当侍萍控诉“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时候周朴园为了稳住她而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这段话不仅展现出周朴园心中对于侍萍到来的恐惧,也为他下面想要用支票打发侍萍做了铺垫,人物语言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动作性特征。
再看评剧《雷雨》的唱段,这段唱词是周朴园表白他如何忘不了侍萍而做的一件件事,主要是罗列事件,缺乏人物个性化的表现,可见戏曲重在陈述,只强调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缺少对人物个性化的表现;另外作为唱词,应当是韵文形式,语言工整华丽,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22.②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④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范围内。⑥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传统表演艺术的“雅化”)。⑧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谦敬词。本题要求找出“文段中的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并作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
②句中“无论”和“和”不能搭配,应将“和”改为“还是”,改后句子为: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④句中“反而”使用不当,“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此处分析可知,应改为“而”。⑥句“通过”这个介词多余,“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才能和第⑦句表达一致的内容。⑧句中“减轻”“内涵”搭配不当,应将“减轻”改为“弱化”。
23.①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捍卫者,他反对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的最大罪恶,是鲁四老爷所不能容忍的。这样一个“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加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他要愤愤然地骂祥林嫂是“谬种”。鲁四老爷对死人也毫不宽容,足见其冷酷。②与上文半副对联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下文“我”与短工的对话等内容,推动情节发展。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是思想内涵、手法技巧,还是人物形象评价分析,然后确立自己的观点。观点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文本材料、作者的写作背景、自己的阅读实践进行分析,要点要全面,语言要客观,不要过于绝对化,内容要充实,分析部分可以分条作答。
本题:
结合鲁四老爷来分析理解,鲁四老爷是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作者先交代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大骂新党,骂祥林嫂是个“谬种”,这说明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接着,写他书房里的陈设,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伪善面孔。其实,他的这种伪装,已在憎恶、诅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时,自己剥得干干净净了,暴露出极端凶残、冷酷、自私的本质。这样前后对照,互相映衬,不仅深刻地揭示了鲁四老爷这类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且收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
24.“什么?”表明周朴园的吃惊,怀疑自己听错了。“她就在这儿?”表示难以置信。“此地?”说明他希望这不是真的。三个问句连用,写出周朴园的极度紧张。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什么?”表明周朴园听说侍萍就在这儿,非常吃惊,怀疑自己听错了。“她就在这儿?”表示难以置信。“此地?”说明他希望这不是真的。三个问句连用,写出周朴园的极度紧张的心理。
25.侍萍撕碎支票的这一举动令人称快,表现了她刚烈坚强的性格,侍萍在这么多年的磨难中已经变得坚强、自尊,彻底地与周朴园对立起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慢慢撕碎支票”,可见鲁侍萍说“谢谢你”时的复杂心理,这显然不会是真正的“谢谢”,更多的是心酸,养儿育女的感情只值一张支票,有反讽,这就是周朴园念念不忘的“爱”的价值,也有她经过三十年的沉淀后能够更平静地看待两人感情的从容淡定;“慢慢”这个动作,令人称快,表现了她刚烈坚强的性格,侍萍在这么多年的磨难中已经变得坚强、自尊,彻底地与周朴园对立起来。
26.表现出侍萍当时痛苦、愤慨、失望而又无奈的心情。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最富有个性色彩,只有仔细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探究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这道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想法,同时也应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如本题中侍萍此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是抱有幻想的,但当她见到周家人对鲁大海的态度时,尤其是周萍打大海后,她是非常失望的。可毕竟母子连心,她见到周萍欲与之相认,却又不能相认,所以话题一转,就巧妙地表达了侍萍那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心情。
27.周朴园的话激怒了侍萍,她的感情爆发,控诉了周朴园当年的绝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语句含义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整个戏剧的情节内容的把握作答本题,根据对戏剧情节的把握理解文中句子。本题中鲁侍萍说这段话的原因是因为周朴园这两句“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自私自利、曲解侍萍的话,激怒了侍萍,所以她积聚了几十年的屈辱、悲愤才会爆发,控诉了周朴园当年的绝情。
28.周朴园:惊恐万状→翻险不认入,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声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鲁侍萍:悲愤控诉→听说怀念自己后心软→撕碎支票以示蔑视抗议,维护尊严。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理清文本层次,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看写作的先后顺序和内容间的关联,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周朴园:先是“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惊恐万状,然后“(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翻险不认人,厉声责问;接着又说“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试图稳住侍萍;后又说“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声称不忘旧情,想要继续哄骗侍萍;最后“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鲁侍萍:先是“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悲愤控诉;“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听说怀念自己后心软;最后“慢慢撕碎支票”,撕碎支票以示蔑视抗议,维护尊严。
29.周朴园这句发问是为了探清虚实,看侍萍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当周朴园听说侍萍生活很苦之后,问“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并不是真的想要去帮助她,而是想要探清虚实,看侍萍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30.侍萍设身处地为周萍着想,没奢望让儿子认自己这个母亲,只是看看他就满足了,体现了一位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作为母亲,侍萍三十年未见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不想念自己的骨肉,但是她却说“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我只想看看他”“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在思之如狂的情况下,还能够设身处地为周萍着想,体现了一位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31.“什么”,表明周朴园惊愕到了极点,情绪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意蕴的能力。周朴园一直认为“梅小姐”早已死去,所以当他听到鲁侍萍说“这个人现在还活着”,“什么”,表明他惊愕到了极点,情绪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32.没有明白。鲁大海以为周朴园的金钱是收买不了那几个代表的,这恰是鲁大海缺乏斗争经验、幼稚不成熟之处。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章内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本题中,鲁大海并没有明白周朴园话的用意。他认为周朴园的金钱是收买不了那几个代表的,他坚信工友们齐心协力,不懂得斗争的复杂性,不懂得人性的复杂性,不懂得敌人的狡诈,这正是他缺乏斗争经验的表现,也有性格中不成熟的因素。
33.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周朴园明知故问,派头十足,没有丝毫的关切和激动,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其目的是在他和鲁大海之间确定董事长和普通工人的关系,也是告诉侍萍他不想也不会认这个儿子。
【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中,周朴园说“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此时,他已经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却明知故问,派头十足,没有丝毫的关切和激动,目的在于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董事长和普通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鲁侍萍,他不会也想认这个儿子。此处,揭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只重利益关系的丑恶嘴脸。
34.侍萍不再旁敲侧击,而是正面应对,想看看周朴园到底是一副什么心肠。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章内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鲁侍萍这样的话,表明她不再旁敲侧击,而是正面应对,“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这句话,足够引起周朴园的注意,她想要周朴园明白——我就是侍萍!想看看周朴园到底是一副什么心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点睛】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35.周朴园血腥的发家史,将他狠毒、残忍的资本家本质暴露了出来。
【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作者通过鲁大海,揭发了周朴园的罪行,周朴园的发家史就是一部血腥史,作者通过鲁大海将他狠毒、残忍的资本家本质暴露了出来。
36.周朴园原以为没有人知道他的罪恶,没想到仍有人知道得这么详细,能够揭穿他的老底,这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使得他“汗涔涔地”,紧张到了极点。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章内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鲁侍萍当面揭穿周朴园的谎言,他丑陋的一面,虚伪的一面就这样被鲁侍萍大喇喇的直接撕开,这些,都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没想到有人这么详尽的了解他的过去,鲁侍萍的话让他感到了一丝恐惧,一丝被揭开伤疤的恐惧,所以他紧张了,他“汗涔涔地”了。
37.反映了侍萍既想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又想与曾经的恋人继续交谈的矛盾心理。
【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鲁侍萍此时对周朴园的心理是很复杂的,周朴园无疑是她心里的那道伤,一想起来就会痛,但这道伤同时又让她难以忘怀,毕竟他们也有过一段美好的生活。所以当鲁侍萍看到了阔别三十年的周朴园时,既想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又想与曾经的恋人继续交谈。“老爷没有事了”就反映了她的这种矛盾的心理。
38.“望”的细节,表现了侍萍这些年的变化之大,也表现出周朴园内心的惊慌和不知所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望”的细节,表现了侍萍这些年的变化之大,同时眼前的女子就是侍萍的事实,给周朴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时之间,周朴园惊慌失措,所以举止上有些无措。
39.李三的这句台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政治现状的不满,政治改良没有改变糟糕的社会现实,反而使老百姓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差;二是对王利发改良了茶馆,却不给他涨工资的不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解答句子含义题,先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及陈述内容,理解其表层意;然后分析把握句子特征,比如关键词语、使用修辞等;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揣摩其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这个句子显然是谐音双关。联系戏剧情节,“改良”一是国家层面的“改良”,二是王利发茶馆的“改良”,结果都是“冰凉”,即都没有使人们的生活变好。从这两个层面作答即可。
【点睛】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