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章末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必修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章末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必修1(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2 22: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损伤和死亡
C.凋亡细胞中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
D.细胞凋亡过程失控可以延长生物体的寿命
2.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0、G1、S、G2、M期
B.S期是染色体复制及数目加倍的时期
C.M期是染色单体形成和消失的时期
D.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所处时期为G0期
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C.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
D.末期出现赤道板,形成细胞壁
4.如图所示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细胞出现的顺序是甲、乙、丙
B.进入分裂期后中心粒倍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乙图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内DNA分子数分别是8、8、8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一般先找出丙图时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
5.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整个分裂过程中,细胞①所处时期属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
B.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细胞②所处时期
C.细胞③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细胞④所处时期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
6.如图相关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如图中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对应的是( )
① 染色体呈细丝状,数目加倍
② 染色体散乱排布
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④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移向两极
⑤ 染色体变为染色质丝
A.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⑤ C. ② ③ ⑤ D. ① ③ ④ ⑤
7.许多动物具有再生能力,例如,壁虎被天敌追赶紧迫时,能断尾而逃,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长出一条尾巴;海参遇到敌害时,将内脏抛出,以转移敌害的注意力,而趁机逃之夭夭,约50天后,可再生出新的内脏。下列关于再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B.再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再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8.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蝌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尾消失 B.人体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
C.人体手的发育过程中指间细胞的消失 D.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
9.自由基学说是细胞衰老的学说之一,根据自由基学说判断,下列不属于自由基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的是( )
A.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破坏了生物膜结构
B.自由基攻击DNA,可引起基因突变
C.自由基攻击端粒,造成端粒缩短
D.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10.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完成时产生的
B.组织细胞在形态上产生差异的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
C.每种细胞的特定形态与其功能是相统一的
D.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稳定 D.细胞凋亡仅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1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观察对象可以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也可以是小鼠骨髓细胞。下列关于两种观察对象和观察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再换高倍镜
B.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板上,适合观察计数
C.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D.末期两种细胞分裂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1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贯穿整个生命历程中,在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B.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中各种酶活性降低
C.细胞凋亡过程与溶酶体有关,不利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
D.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存在时间比染色质存在时间更长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下列有关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过程失控可以延长生物体的寿命
B.凋亡细胞中可以发现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
C.细胞坏死是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损伤和死亡
D.细胞凋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5.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f的变化方向可能有两个,一个如图,另一个是分化成各种组织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可以不同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16.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分化相伴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和肌细胞在形态、核DNA序列及生理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B.体细胞克隆猴实验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增殖、分化的白细胞,可通过骨髓移植治疗
D.人体内大多数乳腺细胞仍然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17.科学研究证明衰老细胞具有对细胞凋亡的抵抗能力。在体内,细胞凋亡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确保组织内的细胞达到最佳的平衡,但衰老细胞不受相关通路的调控,变为老而不死的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具有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降低的特点
B.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
C.衰老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
D.促进某些衰老细胞的凋亡可达到抗衰老目的
18.动物细胞需要胞外信号来进行生存、生长和分裂。存活因子是一种抑制细胞凋亡使细胞存活的胞外信号蛋白。存活因子一般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来激活细胞质中的转录调控因子,该因子(本质为蛋白质)转移到细胞核内激活编码Bcl2蛋白的基因,增加该蛋白的表达量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A.存活因子不足可能诱发细胞凋亡
B.Bcl2蛋白的合成场所在细胞核内
C.存活因子的识别可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9.图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部分简图,图乙是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中DNA数目变化,据图回答:(“_____”上按要求填数字、文字或字母)
(1)图甲是_____细胞有丝分裂简图,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图甲的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用字母表示)。
(2)只考虑一个细胞周期,图甲缺少处于_____期的细胞简图。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和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在核糖体上。
(3)图甲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8的时期有_____(用字母表示)。图甲中表示细胞分裂后期的是_____(用字母表示),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_____段(用字母表示)。简述该时期的分裂特点:_____。
(4)图乙中BD段对应图甲中_____(用字母表示)。
20.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部分现象。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①→②、①→④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
(2)①→③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③→⑤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图示全过程中,细胞的__________都没有变。
(3)组成②③④ 的细胞,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所不同,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__________。
(4)科学家在人早期胚胎中发现了干细胞,它能在体外形成不同组织或器官。这些干细胞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和__________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除了胚胎外,在脐带血、骨髓、脑组织等也发现了干细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希望用于患者的组织修复或器官移植。但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如果患者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类物质与移植器官的不相同,则会引起排斥反应,所以最好选用__________(填“患者本人”“父母”“子女”或“配偶”)的干细胞培育的器官。
21.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如图所示。纺锤体组装检验点依赖SAC蛋白(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它监控着纺锤丝与着丝粒(点)之间的连接。APC是一种后期促进因子,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并进一步完成有丝分裂。
(1)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分裂间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是________。
(2)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结构①是________。
(3)如图所示,②表示染色体的________,一开始SAC蛋白位于②上,如果②________,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________被激活,促进细胞进入后期。
(4)某种药物X能抑制APC的活性,若将X加入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培养液中,可能出现的结果: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细胞凋亡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凋亡失控不利于延长生物体的寿命,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1、S、G2、M,A错误;S期是DNA复制及加倍的时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并 没有加倍,B错误;分裂间期是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M期是染色单 体消失的时期,C错误;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细 胞,因此其所处的时期为G0期,D正确。
3.答案:C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 纺锤体.A错误;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 错误;末期有细胞壁的形成,而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C正确;末期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赤道板不是真实的结构,D错误.
4.答案:D
解析:甲图细胞处于分裂前期,乙图细胞处于分裂后期,丙图细胞处于分裂中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细胞出现的顺序应是甲、丙、乙,A错误;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B错误;乙图细胞中无染色单体,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因此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D正确。
5.答案:D
解析:据题图分析,①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多倍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即图中的②所处时期,B正确;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细胞④出现细胞板,为有丝分裂末期,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1,D错误。
6.答案:C
解析:①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细丝状,复制后DNA分子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①错误;
②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②正确;
③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③正确;
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染色体移向两极,④错误;
⑤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为染色质丝,⑤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而细胞分化能使细胞种类增多,因此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A正确;再生的过程形成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组织或器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题述动物的再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壁虎断尾再生出尾巴、海参再生出内脏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由于没有满足离体条件,因此再生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8.答案:D
解析:蝌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尾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不符合题意;人体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B不符合题意;人体手的发育过程中指间细胞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C不符合题意;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可以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破坏生物膜结构;可以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可以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从而导致细胞衰老。端粒缩短是由细胞分裂次数增加导致的,而不是自由基的攻击,故选C。
10.答案:BCD
解析:A、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即每种细胞具有的特定形态,C正确; D、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于专门化,D正确。故选:BCD。
11.答案:D
解析: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清除,A正确;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慢,B正确;细胞凋亡可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稳定,C正确;细胞凋亡在个体生活史中均会存在,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显微镜观察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A正确;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细胞板是在植物细胞的分裂末期开始形成的,B错误;后期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洋葱(高等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是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内向外拓展形成细胞壁,最终细胞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则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终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正确。
13.答案:A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贯穿整个生命历程,但在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A正确;衰老细胞中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但不是各种酶的活性都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自然更新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都能够由细胞凋亡完成,所以生物体内细胞凋亡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利,C错误;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存在于分裂期,染色质存在于分裂间期,而分裂期远远短于分裂间期,所以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存在时间更短,D错误。
14.答案:AD
解析:细胞凋亡过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凋亡失控不利于延长生物体的寿命,AD项错误。
15.答案:AB
解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a为分裂间期,b为分裂前期,c为分裂中期,d为分裂后期,e为分裂末期,f为子细胞。细胞f的变化方向可能有两个,一个如题图(继续进行分裂),另一个是分化成各种组织,A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可以不同,B正确;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C错误;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f到f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b到b不是,D错误。
16.答案:ABD
解析: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肌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它们的核DNA序列相同,形态、生理功能均存在差异,A错误;体细胞克隆猴实验只能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增殖、分化的白细胞,可通过将健康人的骨髓移植到白血病患者体内进行治疗,C正确;人体内大多数乳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分裂和分化能力,D错误。
17.答案:AC
解析: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错误;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均发生变化,B正确;在衰老的细胞中,大部分酶的活性均降低,而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所需要的酶是不同的,所以与衰老相关的酶活性不一定降低,C错误;衰老细胞的凋亡过程受阻,成为老而不死的细胞,这些细胞的积累会导致个体的衰老,故促进衰老细胞的凋亡,会减少体内衰老细胞的数量,达到抗衰老的目的,D正确。
18.答案:ACD
解析:存活因子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因此存活因子不足可能诱发细胞凋亡,A正确;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存活因子能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能与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19.答案:(1)植物;有细胞壁;BCAD
(2)间;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BC;A;DE;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4)BC
解析:(1)图甲中细胞有细胞壁,因此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A着丝点断裂,为有丝分裂后期;B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央,为有丝分裂前期;C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D形成核膜,为有丝分裂末期。因此分裂顺序依次为BCAD。
(2)图甲中只包括分裂期,缺少间期;有丝分裂间期细胞的特点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上。
(3)染色体数目判断以着丝点为标准,图甲中A含有8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B、C含有4条染色体,含有8条染色单体;D中含有8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图甲中A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为后期。
(4)图乙曲线为每条染色体中DNA数目的曲线,BD段表示一条染色体有两个DNA分子,图甲中B和C的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
20.答案:(1)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遗传物质
(3)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组织
(4)分化;患者本人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①→④过程表示起源相同的细胞形态、结构等生了差异,该过程是细胞分化。
(2)①→③过程,细胞数量增多,是细胞分裂过程。③→⑤的过程,细胞的体积增大,是细胞生长过程。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3)分析题图可知,②③④的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同,它们属于不同的组织。
(4)干细胞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选用患者本人的干细胞培育的器官进行移植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21.答案:(1)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中心体
(3)着丝粒(点);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APC
(4)着丝粒(点)不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染色体数目不能加倍,不能进入后期
解析:(1)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分裂间期是进行物质准备的时间,该时间段主要完成的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图A细胞中的变化是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并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结构①为中心体。
(3)图A中②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点),一开始SAC蛋白位于着丝粒(点)上,且有活性,当进入图C所示状态时,着丝粒(点)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着丝粒(点),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从而促进细胞进入后期。
(4)图中显示,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点)都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从而能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若药物X抑制APC的活性,则该药物处理后,会导致着丝粒(点)不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染色体数目不加倍,不能进入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