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要素阅读
第四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概述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本单元的小说,通过情节的推进和环境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典型人物形象。《桥》通过山洪暴发的环境,以及人们逃亡的情节,塑造了一个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老支书的光辉形象。《穷人》中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渔夫和桑娜生活的贫穷,虽然贫困,渔夫和桑娜仍然收养了邻居西蒙的孩子,表现出了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阅读方法讲解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或一组人物来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通过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小说包含三个相互影响的核心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要素常常密不可分。阅读小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小说内容精彩,曲折动人,往往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人物形象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要从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情节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别事例想到类似的普遍现象,从而达到对主题的思辨和理解。如课文《桥》描写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用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坚毅、果敢、为人民利益奋不顾身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又如小说《穷人》,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中的情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品质。
2.揣摩人物形象。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我们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细细品读小说的精彩句段,有助于感受人物形象。一般来讲,紧紧扣住描写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来思考,就能较快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分析其形象。读懂人物的精神风貌时,整篇小说要表达的主题,也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了。关注小说《穷人》中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任何一篇小说,人物都活动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又时时影响着人物的个性。比如小说《在柏林》开篇第一句∶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就是社会环境描写,勾勒出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以及战后柏林的衰败景象。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小说《穷人》把故事的发展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是为了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例文讲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习题。
群文阅读
(情节一)(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节选自小说《三国演义》)
(情节二)虎门海滩,钦差大臣林则徐端坐在高台上,心想:“不管有多大的危险,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要把收缴来的鸦片统统销毁!”
销烟开始了。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群民工先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水中,接着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池。等烟土泡透了,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向上蒸腾……
林则徐对外国商人的严正警告,那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现在,你们看到了吧!我大清政府禁烟决心已定,且百姓拥护。望你们从此做些正当生意,如果再走私鸦片,你们将自投罗网。”
(节选自小说《虎门销烟》)
(情节三)一六六一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多人,战船数十艘,旌旗招展,从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四月初一船队驶达台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擂鼓点将说:“众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吾益首所向,衔尾而进。”于是郑军从禾寮港与北线尾登陆,进攻赤崁城。荷兰总督揆一多次遣使者来,妄图以十万两银要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对荷兰使者义正词严地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以前允许荷兰人借居,但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节选自小说《民族英雄郑成功》)
1.【提取信息】按照材料顺序,将选项内容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一对应,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①福建人士,打败了当时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②福建人士,销毁害人的鸦片,维护了中国的尊严和利益。
③山西人士,盏酒之间,万军之中,取上将人头。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概括,要在读懂所给选段内容的基础上作答。阅读可知,情节一讲述的是关羽与盏酒之间,万军之中,取上将人头。情节二讲述的是林则徐在虎门销毁害人的鸦片,维护了中国的尊严和利益。情节三讲述的是郑成功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由此可知正确排序为③②①。
2.【关注朗读】下列对上面三个情节朗读语气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情节一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读出干脆利落的语气。
B.情节一中的环境描写,如“关外鼓声大振”,应该读出节奏的顿挫,语气要重。
C.情节二和情节三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D.情节三中第一句环境描写要读得委婉含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段内容的朗读,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各情节中的内容。情节一讲述的是关羽于盏酒之间,取华雄之头,要抓注人物的动作读出干脆利落的语气,其中环境描写要读得语气重些,以渲染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二及情节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突出人物做事干净利落的特点,其中情节三中第一句环境描写要读得有气势,为后文成功的结果作铺垫。
3.读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情节一突出了人物的神勇无敌。
B.情节二突出了人物血战沙场、视死如归的决心。
C.情节三突出了人物的勇敢、冷静和有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所谓人物形象,是指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方法主要有: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②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③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根据上述方法分析可知,AC两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有误,情节二讲述的是林则徐于虎门销毁害人的鸦片的事情,并没有突出人物血战沙场、视死如归的决心。
4.【写法探究】小说作者们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情节一:_____ 情节二:________ 情节三:______
【答案】ABD ACD AD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种人物描写分为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阅读各情节内容分析可知,情节一运用了语言描写(“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动作描写(“出帐提刀,飞身上马”)、环境描写(“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情节二运用了语言描写(“现在,你们看到了吧……如果再走私鸦片,你们将自投罗网。”)、心理描写(“不管有多大的危险……我都要把收缴来的鸦片统统销毁!”)、环境描写(“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向上蒸腾……”);情节三运用了语言描写(“众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吾益首所向,衔尾而进。”)、环境描写(“战船数十艘,旌旗招展”)。
类文训练
一、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①我去天山旅游,那里地处偏远,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太阳升得老高才起床张罗生意,我第二天一大早要上山抓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也要准备照相机电池。
②我到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淡淡地说:“这里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③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一家只有六七平方米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了,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活动空间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方便面和电池,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的欲望。
④我转身离开,去不远处的超市。那家超市有货架二十几排,小具规模,货物琳琅满日,环境也不错,但里面居然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
⑤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⑥我折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她说:“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里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
⑦原来,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倔,不愿意欠大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
⑧女店主打了个比方:“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⑨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的小巷,只觉得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明亮。
1.我们学过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请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描写女店主生意时“淡淡”的态度,说明女店主( )。
A.不在乎小利润买卖 B.本能地提防陌生人
C.故作矜持另存商机 D.舍己为人暗助老太太
3.小说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所提及的“真相”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里“背离阳光”是指________,而“把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我”觉得小巷每个角落的阳光都好明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①尼尔斯觉得他来到了冰天雪地的荒原,他心情苦恼,真想号啕大哭一场。
②他肚子饿得很,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可是到哪儿去找吃的呢?
③现在刚刚是三月,地上或者树上都还没有长出一些可以吃的东西来。
④唉,他到哪里去寻找食物呢?有谁会给他房子住呢?有谁会为他铺床叠被呢?有谁来让他在火炉旁边取暖呢?又有谁来保护他不受野兽伤害呢?
⑤男孩子在空中遨游时的那种兴高采烈的喜悦已经消失殆尽,他惶惶不安地环视他的那些旅伴,除了他们之外,他是无依无靠的了。
⑥这时候,他看到那只大雄鹅的境况比自己还要糟糕。他一直趴在原来降落的地方,样子像是马上就要断气一样,他的颈脖无力地瘫在地上,双眼紧闭着,他的呼吸只有一丝细如游丝的气息。
⑦“亲爱的大雄鹅,”尼尔斯说道,“试试看去喝喝水吧!这里离湖边只有两步路。”可是,大雄鹅一动也不动。
⑧尼尔斯过去对动物都很残忍,对这只雄鹅也是如此。此时此刻他却只觉得雄鹅是他唯一的依靠,他害怕得要命,弄不好会失掉雄鹅。他赶紧动手推他、拉他,设法把他弄到水边去。雄鹅又大又重,男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推到水边。
⑨雄鹅把脑袋钻进了湖里,他在泥浆里一动不动地躺了半晌,不久之后就把嘴巴伸出来,抖掉眼睛上的水珠,呼哧呼哧地呼吸起来,后来元气恢复过来了,他昂然在芦苇和蒲草之间游弋起来。
⑩那只白雄鹅交上好运气,一眼瞅见了水里有条小鲈鱼。他一下子把他啄住,游到岸边,把他放在男孩子面前。“这是送给你的,谢谢你帮我下到水里。”他说道。
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男孩子第一次听到亲切的话。他那么高兴,真想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雄鹅的颈脖,但是他不敢这样冒失。
1.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字数控制在15个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句话是短文中的一段环境描写,把它插在第____段和第____段之间最合适。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填序号,多选)。
太阳早已隐没,湖面上吹来一股寒气,夜幕自天而降,恐惧和不安也随着黄昏悄悄地来到,大森林里开始发出淅淅沥沥的响声。
A.渲染当时寒冷、令人恐惧的氛围 B.衬托尼尔斯内心的恐惧与无助
C.说明尼尔斯非常胆小 D.为下文尼尔斯的转变作铺垫
3.第⑥~⑧段描写了尼尔斯对待雄鹅态度的转变,读完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一件小事》,完成习题。
一件小事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儿,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但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办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活,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停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不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使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1.给画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件小事”的起因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捞写了___个人物,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
4.文章环境描写精当,请你找到文中第四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小英雄雨来(节选)》,完成习题。
小英雄雨来(节选)
雨来这么被推搡着在前面走,二百多鬼子和特务在后面跟着。
到了村东的大路上。连鬓胡子指挥官,耗子一样的小圆眼睛,滴溜溜转动着,瞧瞧那些土块下面的红绿纸条,又瞧瞧雨来。紫黑脸宽鼻子的特务,急忙上前问雨来:“这些都是地雷吗?我就不信!”
雨来回答说:“不信?对啦,没有地雷。你去踩一踩吧!”
紫黑脸宽鼻子特务,伸出大巴掌,给了雨来一个脖儿拐,咒骂着:“小兔崽子,我知道你没安好心眼儿!”
雨来一会儿把敌人领到漫地里,一会儿又领到大路上,弯弯转转,在这片假地雷阵里走。突然,他故意扯开嗓子喊叫一声:“小心地雷呀!”一个鬼子兵,正好踩到松软的地上,以为踏着地雷了,惊叫一声,趴倒在地上。这一叫,整个鬼子大队都忽啦忽啦闪到一边,叽里咕噜趴下来,吱哇乱叫。趴了一会儿,不见雷响,才松口气站起来。很多鬼子,因为刚才把脸埋在土里,弄得满脸沙土,只露着滚动的小眼睛。一个个缩头缩脑惊慌的样子,仿佛都吓掉了魂。雨来带着敌人继续往前走。广阔的田野上,一块两块没有收割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
现在,雨来正领着鬼子大队在河岸上走。雨来一边走着,心里说:已经把鬼子领到地雷阵的当中来啦,我得想个办法脱身啦。怎么脱身呢?雨来一边走一边打主意。鬼子队伍背后的河堤上,大路上,漫地里是地雷。前面的河堤上,大路上,漫地里也是地雷。
离头前的第一个地雷只有两丈远了……一丈远了……
还有几尺远了。雨来回头向鬼子指挥官说:“前面,地雷的没有啦!”雨来故意一边走,一边回头说话,故意迈空了脚步,身子一歪,“唉呀”叫了一声,像一团小旋风似的滚进河里去了。雨来在水里游着。他故意从水里冒出头来,扬手喊了声:“救——命——啊——!”就假装被波浪打进水里。接着,仿佛被涌起的波浪推上水面似的,又闪露了一下小脑袋,就沉进河底去了。
大连鬓胡子鬼子指挥官,瞪着小眼睛,见带路的小孩被河水冲走,心里说:天皇保佑,幸亏出了地雷阵!
(选文有删改)
1.读故事节选,试着用简洁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文,关注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1)将选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画上“____”。
(2)想一想:这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A.面对日寇的入侵,每一寸中国的土地就像雨来那样饱含着愤怒之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日寇的仇恨。
B.用景物描写表现田野的广阔,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让敌人的大部队都疑神疑鬼,生怕中计,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C.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秀美,使人心生赞美。
D.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愉快的气氛,表现了农村环境的优美。
3.读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1)雨来一会儿把敌人领到漫地里,一会儿又领到大路上,弯弯转转,在这片假地雷阵里走。突然,他故意扯开嗓子喊叫一声:“小心地雷呀!”
从对雨来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的_______。
(2)雨来一边走着,心里说:已经把鬼子领到地雷阵的当中来啦,我得想个办法脱身啦。怎么脱身呢?雨来一边走一边打主意。
从对雨来的_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的______。
(3)雨来故意一边走,一边回头说话,故意迈空了脚步,身子一歪,“唉呀”叫了一声,像一团小旋风似的滚进河里去了。
从对雨来的_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的_______。
4.读选文第1自然段,思考:十多岁的雨来一人面对强敌,他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写一写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答案】折射给你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给文章加标题方法:①根据主要内容概括出题目;②根据文章主旨提炼出题目;③利用相关的景或物做题目;④代表性时间、地点做题目;⑤用主要人物或事件做题目。文章讲述了“我”去天山旅游买东西时,了解到宾馆下面小街的人们为了帮助老太太,有几样商品不卖,只有彩云商店的老太太卖的故事,再结合文章结尾“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分析可知,本题标题可拟为:折射给你温暖。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女店主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淡淡地说:‘这里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及第六自然段中“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里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倔,不愿意欠大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分析可知,第②段描写女店主生意时“淡淡”的态度,说明女店主舍己为人暗助老太太。
3.【答案】借助环境描写表达老太太不但年迈而且生活困苦。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作答。环境描写是作者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等景物和民俗民风。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人物心情和渲染气氛都有很大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社会背景。②心理暗示。③揭示性格。④反衬形象。⑤增加真实性。⑥渲染气氛。⑦烘托心情。⑧反映性格。⑨推动情节。⑩深化主题等。结合第七自然段中“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倔,不愿意欠大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分析可知,第三自然段借助环境描写表达老太太不但年迈而且生活困苦。
4.【答案】这条街的所有商店都不卖方便面和电池,只留给彩云商店卖,为的是暗中帮助老太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中“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里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及第七自然段中“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倔,不愿意欠大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分析可知,“真相”指这条街的所有商店都不卖方便面和电池,只留给彩云商店卖,为的是暗中帮助老太太。
5.【答案】老太太脾气倔强,不愿意接受大家的帮助 大家把方便面和电池的生意留给老太太独自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中“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里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及第七自然段中“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倔,不愿意欠大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分析可知,“背离阳光”是指老太太脾气倔强,不愿意接受大家的帮助,而“把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大家把方便面和电池的生意留给老太太独自做。
6.【答案】我被小巷中的店主们的温情所感动,觉得小巷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爱心,充满了光明,所以内心觉得很明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讲述了“我”去天山旅游买东西时,了解到宾馆下面小街的人们为了帮助老太太,有几样商品不卖,只有彩云商店的老太太卖的故事,再结合文章结尾“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分析可知,我被小巷中的店主们的温情所感动,觉得小巷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爱心,充满了光明,所以内心觉得很明亮。
二、1.【答案】尼尔斯帮大雄鹅下水。
【解析】这道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概括短文内容,要仔细阅读短文,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然后按照“人+事”或“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进行即可。注意不要超过题目要求的字数。
2.【答案】⑤ ⑥ ABD
【解析】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仔细读短文可以发现,“他惶惶不安地环视”后面加环境描写比较合适,而后面的“这时候,他看到……”是非常好的过渡衔接。环境描写一般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理以及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从文章中可知,尼尔斯并不胆小,因此C项错误。
3.【答案】我感受到了与雄鹅共同面临的困境激发了尼尔斯内心的善良,他害怕失去雄鹅,于是就竭尽全力去救他。
【解析】这道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第⑥~⑧段的内容,想想文中的动作、语言等描写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然后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即可。
1.【答案】:“ , 。” ,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学生要读懂句子,根据语境,理解句意,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即可。
2.【答案】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 我请巡警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有起因经过结果。本题要求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起因和结果。起因指事情发生的原因,结果是指这件事最后怎样了。学生通读全文可以在第一段找到起因,简单概括为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结果在文中找到12、13段可以找到,即我请巡警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
3.【答案】4 老女人
【解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六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读全篇可知,文章一共描写了“我”、车夫、老女人和巡警这四个人物。外貌描写是指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动作描写是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语言描写是指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故在这四个人中,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老女人。
4.【答案】第四处环境描写:风停了,路上安安静静。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解析】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它有以下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通读全文可找到第四环境描写即风停了,路上安安静静。在这里就起烘托气氛的作用,自己内心却不安,周围安安静静。
1.【答案】雨来被敌人抓住,并被威胁带路。他冷静地将敌人带进了地雷阵,又机智地滚进河里逃走了。
【解析】考查概括本故事内容。通过阅读与理解本短文,短文写的是雨来被敌人抓住,并被威胁带路。他冷静地将敌人带进了地雷阵,又机智地滚进河里逃走了。
2.【答案】(1)广阔的田野上,一块两块没有收割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
(2)A
【解析】考查了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1)结合文章内容“广阔的田野上,一块两块没有收割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可知这里属于环境描写。(2)“仿佛瞪着眼睛”是人的动作,这里把田野上的一切拟赋予人的动作,就像雨来那样饱含着愤怒之情,表达了对日寇的仇恨。
3.【答案】语言描写 机智勇敢 心理描写 机智冷静 动作描写 敏捷灵活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1)从“他故意扯开嗓子喊叫一声:“小心地雷呀!””可知是对雨来的语言描写。我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勇敢。(2)从“心里说”及后面的内容没有用引号引起来可知是对雨来的心理描写。我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冷静(3)从“走、说话、迈空、歪、叫、滚”动词中可知是对雨来的动作描写。感受到了他的敏捷灵活。
4.【答案】我该怎么办?是迎着鬼子的枪口冲上去跟他们拼命还是带他们找到乡亲们?不,我不能死,更不能出卖乡亲们。我要想办法把鬼子带到地雷阵里去,这样即使我死了,大家也一定能把这群鬼子消灭掉。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